-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性质
- 水
- + 空气
- 空气
- 氧气
- 二氧化碳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某校进行中考实验考查,给出以下三个考题:①粗盐提纯;②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③氧气的制取和收集。考查规定由学生抽签确定考题。
Ⅰ.甲同学抽签后被监考老师引导至如图所示仪器和药品的实验台前,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 反应(选填“化合”或“分解”或“复分解”或“置换”)。

Ⅱ.乙同学抽签后,监考老师告诉他:食盐样品中含有少量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乙同学思考后按以下流程除去食盐样品中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
请根据流程图回答:

(1)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试剂B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加入试剂A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Ⅰ.甲同学抽签后被监考老师引导至如图所示仪器和药品的实验台前,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 反应(选填“化合”或“分解”或“复分解”或“置换”)。

Ⅱ.乙同学抽签后,监考老师告诉他:食盐样品中含有少量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乙同学思考后按以下流程除去食盐样品中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
请根据流程图回答:

(1)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试剂B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加入试剂A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取12克石灰石(杂质高温不分解,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经过一段时间高温煅烧,冷却至室温,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9.8克。往剩余固体中加94.4克滴有无色酚酞的蒸馏水,再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共消耗100克稀盐酸。过程如图所示。可能用到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Ca(OH)2+2HCl=CaCl2+2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1)过程b出现的现象是_____。
(2)求反应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
(3)若过程a高温煅烧时间变长,则过程c消耗稀盐酸质量如何变化,并说明理由。________


CaO+H2O=Ca(OH)2,
Ca(OH)2+2HCl=CaCl2+2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1)过程b出现的现象是_____。
(2)求反应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
(3)若过程a高温煅烧时间变长,则过程c消耗稀盐酸质量如何变化,并说明理由。________
近些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焚烧、高温堆肥和填埋这三种。科学家研究发现,垃圾焚烧会导致某地区雾霾加重,颗粒物中硫酸盐含量迅速升高。硫酸盐形成的过程中,有一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
B.甲是氧化物 |
C.乙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
D.丙遇到空气中的水会生成硫酸 |
Na2CO3俗称纯碱、碱面,也是厨房和制药常用的物质。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其生产原理是在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使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从溶液中以沉淀形式析出:NaCl+NH3+CO2+H2O==NH4Cl+NaHCO3↓
过滤出碳酸氢钠晶体,再受热分解得到产品:2NaHCO3
Na2CO3+H2O+CO2↑
(1)在“侯氏制碱法”的工业生产中,原料的利用率高,大大降低了成本,请问本实验中可重复利用物质是(除水外)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在“侯氏制碱法”的工业生产原理中,是在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而不是先通入二氧化碳再通入氨气,这样设计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5.85吨NaCl可制得8.4吨NaHCO3,实际上从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析出NaHCO3晶体的质量_____________8.4吨;(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与“侯氏制碱法”不同的是,比利时科学家苏尔维在制碱过程中,向滤出NaHCO3晶体后的混合溶液中加熟石灰以回收氨气: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请计算:NH4Cl质量分数为20%的混合溶液5.35吨,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获得NH3多少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出碳酸氢钠晶体,再受热分解得到产品:2NaHCO3

(1)在“侯氏制碱法”的工业生产中,原料的利用率高,大大降低了成本,请问本实验中可重复利用物质是(除水外)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在“侯氏制碱法”的工业生产原理中,是在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而不是先通入二氧化碳再通入氨气,这样设计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5.85吨NaCl可制得8.4吨NaHCO3,实际上从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析出NaHCO3晶体的质量_____________8.4吨;(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与“侯氏制碱法”不同的是,比利时科学家苏尔维在制碱过程中,向滤出NaHCO3晶体后的混合溶液中加熟石灰以回收氨气:2NH4Cl+Ca(OH)2

小苏打(NaHCO3)和食盐(NaCl)是厨房中常用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NaHCO3和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科学小组同学展开了系列拓展性研究。
(1)定性分析
(实验目的)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
(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该白色固体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组成。
a.基于上述实验结论,则步骤①中加入的过量稀酸应该是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2)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为了测定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小吕取a克该样品,设计了如下方案:利用NaH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通过测定生成CO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a.小吕用下列装置完成本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A___________________ C (填装置的字母编号,装置不重复使用);

b. 如果没有经过A装置而直接通入空气,会使测量结果______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c. 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d. D装置中的反应完全后,还需要继续进行什么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定性分析
(实验目的)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
(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该白色固体由
a.基于上述实验结论,则步骤①中加入的过量稀酸应该是
(2)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为了测定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小吕取a克该样品,设计了如下方案:利用NaH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通过测定生成CO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a.小吕用下列装置完成本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A

b. 如果没有经过A装置而直接通入空气,会使测量结果
c. C装置的作用是
d. D装置中的反应完全后,还需要继续进行什么操作?
在生活中,垃圾“先”分类“后”处置,既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在科学实验中,也有许多涉及操作上的“先”、“后”问题,如果顺序颠倒,就会影响实验效果或导致事故的发生。下列描述的操作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浓硫酸,然后将水沿烧杯壁缓缓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
B.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先将pH试纸润湿,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
C.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完成后,先停止通氢气,然后熄灭酒精灯 |
D.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有CO2、H2O,先用无水硫酸铜检验H2O,后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 |
大量排放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得到公认.控制大气中CO2含量刻不容缓.
(1)在自然界的循环中.大气中CO2被消耗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大气中都分CO2会溶解于水.导致海水酸化,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是________
(2)科学家提出用某些溶液来吸收CO2,从而将CO2从工业尾气中“捕捉”出来.适合“捕捉”CO2的溶液有是________(写出一种)
(3)一些城市在大型建筑的屋顶种植当地草类、花卉等植物,并配置相应的传感器与灌溉技术来降温.从而减少空调使用,这种“绿色屋顶”可以降温的主要原因是是_________.
(1)在自然界的循环中.大气中CO2被消耗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大气中都分CO2会溶解于水.导致海水酸化,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是________
(2)科学家提出用某些溶液来吸收CO2,从而将CO2从工业尾气中“捕捉”出来.适合“捕捉”CO2的溶液有是________(写出一种)
(3)一些城市在大型建筑的屋顶种植当地草类、花卉等植物,并配置相应的传感器与灌溉技术来降温.从而减少空调使用,这种“绿色屋顶”可以降温的主要原因是是_________.
下列实验操作及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操作及方法 |
A | 检验 NaOH 溶液中有 Na2CO3 | 取样,滴加几滴盐酸,观察现象 |
B |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
C | 除去二氧化碳中水蒸气 | 将气体通入装有生石灰的干燥管 |
D | 除去 CaCl2溶液中少量的盐酸 | 向溶液中加入石灰石粉末后、过滤 |
A.A | B.B![]() | C.C![]() | D.D |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有误的是( )
A.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除铁锈 |
B.苛性钠——容易吸收水分——作某些气体干燥剂 |
C.氧气——可燃性 —— 气焊 |
D.碳酸氢钠——能与胃酸反应——治疗胃酸过多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