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性质
- 水
- + 空气
- 空气
- 氧气
- 二氧化碳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赤潮”是由于大量工业和生活废水直接排入大海使海水中氮、磷元素过多,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形成的,最终会造成鱼类大量死亡。鱼类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水中缺________.
所有的气体都可以被液化,但每一种气体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压缩体积,气体都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最高温度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有的高于常温,如水是374℃,酒精是234℃,因此在常温下它们通常以液态出现;有的低于常温,如氧是-119℃,氢是-240℃,所以我们平时常认为它们是气态的。由以上知识可知:
(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但对于某些气体,只使用_______的方法是不行的,还要 _______。
(2)将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采用降温液化的方法分离时,首先液化的将是______ 。
(3)氧的沸点是-183℃,氮的沸点是-196℃,氦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化的空气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升高时,液态空气沸腾,首先分离出来的是 (_________)
(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但对于某些气体,只使用_______的方法是不行的,还要 _______。
(2)将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采用降温液化的方法分离时,首先液化的将是______ 。
(3)氧的沸点是-183℃,氮的沸点是-196℃,氦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化的空气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升高时,液态空气沸腾,首先分离出来的是 (_________)
A.氧气 | B.氮气 | C.氦气 | D.同时分离出来 |
小明和他的伙伴们对科学探究抱有浓厚兴趣,下面是他们的一项研究:啤酒瓶打开后逸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实验准备:用集气瓶收集满4瓶刚打开的啤酒瓶中逸出的气体。
实验步骤:
(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人集气瓶中,发现木条未复燃,则说明该气体主要成分不是_____体。
(2)将湿润蓝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发现试纸变红色,则说明该气体中含有能与水反应且生成的溶液显________性的气体。
(3)向另一瓶气体中倾倒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证明该气体中一定大量含有 ______气体。
实验准备:用集气瓶收集满4瓶刚打开的啤酒瓶中逸出的气体。
实验步骤:
(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人集气瓶中,发现木条未复燃,则说明该气体主要成分不是_____体。
(2)将湿润蓝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发现试纸变红色,则说明该气体中含有能与水反应且生成的溶液显________性的气体。
(3)向另一瓶气体中倾倒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证明该气体中一定大量含有 ______气体。
下列变化中填上相应的现象:(全部填字母)
(1)木炭在氧气在燃烧_______
(2)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
A.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 B.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C.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2)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
近年来,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空气污染日益严重,进入2013年冬季,我国东部多个城市发生严重雾霾天气,以下有利于雾霾消散的气象条件是( )
A.冷锋过镜 | B.暖风过境 |
C.阴雨天气 | D.低气压控制 |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毫升的蒸馏水,向其中滴入数滴石蕊试液后,溶液呈X色,向液体中再通入CO2气体,液体呈Y色,把液体加热后,液体又呈Z色,问X、Y、Z的颜色依次为( )
A.紫一红一无 | B.蓝一紫—红 | C.紫一红一紫 | D.紫一红—蓝 |
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有下列几种说法: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受到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的污染 ④汽车尾气排放的增加,加剧了空气污染。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红色固体 |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C.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
D.将少量高锰酸钾放入水中,所得溶液呈紫红色 |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操作为:

①从b端通入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⑤从a端通入氮气;
⑥从b端通入二氧化碳。
其中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①从b端通入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⑤从a端通入氮气;
⑥从b端通入二氧化碳。
其中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A.④⑥⑤②⑥ | B.④③⑤②③ |
C.④①③①② | D.④③①②③ |
小金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对于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反应方程式为:2KClO3![]() |
B.该实验需要查阅氧气的密度 |
C.氯酸钾未完全反应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
D.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称量MnO2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