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 光合作用的原料
- 光合作用的原理
-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海尔蒙特、普利斯特利、萨克斯等多位科学家用了几百年的时间,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对光合作用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有许多关于“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产生和消耗”的经典实验流传至今。现将其中一个实验的思路及过程简述如下:
(注:NaHCO3稀溶液能维持溶液中CO2浓度恒定。其原理是当CO2浓度降低时,NaHCO3稀溶液能释放CO2,当CO2浓度升高时,NaHCO3稀溶液能吸收CO2)
①剪取一片烟草叶,立即将其放入盛有NaHCO3稀溶液的容器中,发现叶片浮于液面。
②用真空泵抽去该叶片中的气体后,发现叶片下沉至容器底部。
③将该容器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发现叶片逐渐上浮。
④再将该容器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发现叶片又慢慢下沉至容器底部。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对③④中叶片的上浮与下沉现象进行解释。________
(注:NaHCO3稀溶液能维持溶液中CO2浓度恒定。其原理是当CO2浓度降低时,NaHCO3稀溶液能释放CO2,当CO2浓度升高时,NaHCO3稀溶液能吸收CO2)
①剪取一片烟草叶,立即将其放入盛有NaHCO3稀溶液的容器中,发现叶片浮于液面。
②用真空泵抽去该叶片中的气体后,发现叶片下沉至容器底部。
③将该容器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发现叶片逐渐上浮。
④再将该容器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发现叶片又慢慢下沉至容器底部。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对③④中叶片的上浮与下沉现象进行解释。________

某蔬菜基地进行大棚种植,但产量始终没有达到预想,于是邀请技术人员进行研究分析。

(1)技术人员首先对大棚内的CO含量进行了测量,发现密闭大棚内(温度恒定)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如图甲。分析可知:经过一昼夜后E点CO2含量稍低于A点,说明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稍_________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2)接着技术人员对基地主要种植作物大豆的光合作用情况进行了测量,记录并绘制了在一定光照强度下该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CO2浓度的关系图,如图乙。若降低光照强度,乙图曲线中A点将向_______移动(选填“左下”或“右上”);
3)请根据技术人员以上的研究分析,给蔬菜基地提一点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1)技术人员首先对大棚内的CO含量进行了测量,发现密闭大棚内(温度恒定)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如图甲。分析可知:经过一昼夜后E点CO2含量稍低于A点,说明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稍_________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2)接着技术人员对基地主要种植作物大豆的光合作用情况进行了测量,记录并绘制了在一定光照强度下该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CO2浓度的关系图,如图乙。若降低光照强度,乙图曲线中A点将向_______移动(选填“左下”或“右上”);
3)请根据技术人员以上的研究分析,给蔬菜基地提一点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图甲是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绿叶和CO2缓冲液(作用是使装置内的CO2浓度保持相对稳定)。经过相关计算,根据细玻璃管内红墨水的移动距离可获得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得装置a中平均1h气体体积变化如图乙所示,装置b中平均1小时气体体积变化如图丙所示。(本次实验假定绿叶呼吸作用强度不变)

(1)图甲中a组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
(2)图丙中P点的含义是________。
(3)当光照强度为10kLx时,这片绿叶平均1h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体积为________mL。

(1)图甲中a组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
(2)图丙中P点的含义是________。
(3)当光照强度为10kLx时,这片绿叶平均1h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体积为________mL。
我很高兴地在家里养了一盆绿色植物,得意的对爸爸说:“我要养在我的小房间里,这样我天天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了!”可爸爸却说,晚上植物会和我争夺氧气。爸爸说得对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帮帮我,看看爸爸说得对还是我说得对,好吗?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如图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 a 表示二氧化碳,b 表示氧气,植物的所有细胞都能完成这项生理作用 |
B.若 a 表示氧气,b 表示二氧化碳,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 |
C.若 c 表示水分,则它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呼吸作用 |
D.若 d 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木质部的导管向下运输 |
用某种大小相似的绿色植物叶片,分组进行实验:已知叶片实验前的质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测其质量变化;立刻再光照1小时(光强度相同),再测其质量变化。得到如下结果:
请回答问题:
(1)在叶片进行暗处理时,随温度的升高,叶片的质量减轻更多,原因为________。
(2)假设叶片中的质量变化都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量,根据测量结果,在第三组中,叶片光照1小时,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质量为________;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最多的是第________组叶片。
组 别 | 一 | 二 | 三 | 四 |
温度/℃ | 27 | 28 | 29 | 30 |
暗处理后的质量变化/mg | -1 | -2 | -3 | -4 |
光照后后的质量变化/mg | +3 | +3 | +3 | +2 |
*指与暗处理前的质量进行比较,“-”表示减少的质量值,“+”表示增加的质量值。 |
请回答问题:
(1)在叶片进行暗处理时,随温度的升高,叶片的质量减轻更多,原因为________。
(2)假设叶片中的质量变化都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量,根据测量结果,在第三组中,叶片光照1小时,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质量为________;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最多的是第________组叶片。
兴趣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叶,分成4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制成图甲。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叶在27℃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________毫克
(2)图乙是27℃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b点的含义________ 。

(1)实验中,叶在27℃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________毫克
(2)图乙是27℃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b点的含义________ 。
图中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N 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
B.MN 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
C.MP 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
D.NP 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
在同一天时间里,从经过暗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相同的叶圆片,称取其质量,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在不考虑叶片内有机物向其他部位转移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叶圆片 y 比叶圆片 x 重 |
B.(y-x)g 可代表从上午 10 时到下午 4 时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净增加量 |
C.在下午 4 时至晚上 10 时这段时间内,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可表示为(y-z)g |
D.设全天温度保持不变,则从上午 10 时到下午 4 时,一个叶圆片制造的有机物为(y-x)g |
某高山缺乏平地、土壤贫瘠,导致农作物产量低下。在农业部门的扶持下,当地农民因地制宜利用立体气雾栽培技术种植高山蔬菜,具体栽培方法如下:

①将蔬菜幼苗插入有孔的泡沫板(该种植孔的向内方向是朝下呈 45°),再把泡沫板围成立柱(如图);
②在立柱中间设置多个营养液喷雾装置,保证立面上植物的根都能喷到营养液;
③1.5 ㎡的面积可以种 390 棵蔬菜,约为农田种植的三倍,立柱高 3m,间距也为 3m。查阅资料如下:
①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生长会受到泥土的阻力作用,根的生长较慢。
②普通种植蔬菜生长周期为 2 个月左右,立柱气雾种植仅需 25 天左右。
③营养液中包含各种无机盐。
④高山地区昼夜温差比较大。结合上述信息,请运用所学知识,对立体气雾栽培技术能加快蔬菜生长,提高蔬菜产量的原因做出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将蔬菜幼苗插入有孔的泡沫板(该种植孔的向内方向是朝下呈 45°),再把泡沫板围成立柱(如图);
②在立柱中间设置多个营养液喷雾装置,保证立面上植物的根都能喷到营养液;
③1.5 ㎡的面积可以种 390 棵蔬菜,约为农田种植的三倍,立柱高 3m,间距也为 3m。查阅资料如下:
①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生长会受到泥土的阻力作用,根的生长较慢。
②普通种植蔬菜生长周期为 2 个月左右,立柱气雾种植仅需 25 天左右。
③营养液中包含各种无机盐。
④高山地区昼夜温差比较大。结合上述信息,请运用所学知识,对立体气雾栽培技术能加快蔬菜生长,提高蔬菜产量的原因做出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