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 气孔的功能结构及开闭原理
- 蒸腾作用
- + 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 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和叶片的表皮
-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为测定蒸腾作用的简易装置,整个装置密封且充满水,管中留有一个气泡,将此装置放于阳光下,观察气泡的移动,根据标尺计算出气泡移动位置,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这一数量主要表示( )


A.光合作用消耗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 |
B.呼吸作用产生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
C.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 |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
某同学在探究植物枝条失水的速度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风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1)水的表面加一层油,目的是________。
(2)该实验装置中,锥形瓶上没有刻度,如何较为准确地测量枝条每小时的失水质量?________。
(3)比较1和2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比较2和3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5)如果要研究温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还需要设置第4组实验,那么该实验应如何控制实验变量?________。

实验序号 | 环境条件 | 失水速度/(克/时) |
1 | 25 ℃、光照、潮湿 | 14 |
2 | 25 ℃、光照、干燥 | 32 |
3 | 25 ℃、黑暗、干燥 | 8 |
(1)水的表面加一层油,目的是________。
(2)该实验装置中,锥形瓶上没有刻度,如何较为准确地测量枝条每小时的失水质量?________。
(3)比较1和2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比较2和3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5)如果要研究温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还需要设置第4组实验,那么该实验应如何控制实验变量?________。
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那部分运输的?某同学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作出假设: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的。
制定和实施探究方案:
①取一段生长良好的柳树枝条,将其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后,插入装有土壤浸出液(无色透明,其成分为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广口瓶中;
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该同学作出假设的依据是:茎的木质部中有________上下联通的。
(2)该实验必须用带叶的枝条,原因是要通过叶片表面的________进行蒸腾作用来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将柳的枝条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的目的是排除茎的________的干扰。
(4)为了能再茎的横切面上或纵切面上观察到溶液出现的位置,需要将该同学实验方案中的________改为________来做实验,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作出假设: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的。
制定和实施探究方案:
①取一段生长良好的柳树枝条,将其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后,插入装有土壤浸出液(无色透明,其成分为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广口瓶中;
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该同学作出假设的依据是:茎的木质部中有________上下联通的。
(2)该实验必须用带叶的枝条,原因是要通过叶片表面的________进行蒸腾作用来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将柳的枝条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的目的是排除茎的________的干扰。
(4)为了能再茎的横切面上或纵切面上观察到溶液出现的位置,需要将该同学实验方案中的________改为________来做实验,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_____。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A是植物茎哪一部分结构?_____。
(4)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_____。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A是植物茎哪一部分结构?_____。
(4)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
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固定装置省略),并将该装置放在阳光直射处,10分钟后观察到U形管形管右侧的液面明显下降。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 |
B.植物进行蒸腾作用 |
C.植物进行了呼吸作用 |
D.植物吸收了无机盐 |
某同学研究植物与水分散失的关系时,用甲、乙、丙三个量筒,甲、乙各放入一枝生长状态相同的天竺葵枝条,其中甲保留所有叶片,乙去掉所有叶片,丙不放植物.每天上午8时,量筒中加水至100毫升处,放在窗台通风处,晚上8时观察液面的刻度,连续6天的测量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表中数据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液面刻度(mL) | ||||||
量筒 | 第一天 | 第二天 | 第三天 | 第四天 | 第五天 | 第六天 |
甲 | 60 | 62 | 50 | 64 | 60 | 68 |
乙 | 94 | 96 | 91 | 97 | 92 | 97 |
丙 | 99.5 | 99.5 | 90 | 99.7 | 99.3 | 99.8 |
A.依表中数据可知,这六天中气温最高的是第三天 |
B.甲量筒第一天损失水分的数量是40毫升,这些水分全是由叶片的蒸腾作用散失的 |
C.实验中,作为对照组的是丙量筒 |
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是叶片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 |
如图是植物蒸腾作用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二)是在实验(一)基础上的改进。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_______进行的?
(2)实验(二)中出现的结果为:塑料袋中水珠数A最多,B其次,C最少,由此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实验(二)装置,说明实验(一)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能说出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_______进行的?
(2)实验(二)中出现的结果为:塑料袋中水珠数A最多,B其次,C最少,由此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实验(二)装置,说明实验(一)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能说出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欢在研究某植物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取了如下方法。
方法 1:用显微镜观察该植物同一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并统计气孔的数目。
方法 2:取 3 株大小、相同、具有等量叶片的该植物嫩枝,依图甲所示方法处理。
请回答问题:

(1)在方法 1 中,若要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则图乙中关于显微镜的部分操作,正确的顺序是___(填写图乙中的序号)。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保卫细胞比叶片表皮细胞多了_________填细胞内结构的名称),故能进行光合作用。
(2)在方法 2 中,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至 80 克,其后每隔 4 小时测一次各装置的质量,直至实验结束。
①该实验中水面上放油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该实验结束时,A、B、C 装置的总质量分别为 mA、mB、mC。若该植物叶片的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则 mC—mB_________mB—mA(选填“>”、“<”或“=”)。
方法 1:用显微镜观察该植物同一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并统计气孔的数目。
方法 2:取 3 株大小、相同、具有等量叶片的该植物嫩枝,依图甲所示方法处理。
请回答问题:

(1)在方法 1 中,若要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则图乙中关于显微镜的部分操作,正确的顺序是___(填写图乙中的序号)。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保卫细胞比叶片表皮细胞多了_________填细胞内结构的名称),故能进行光合作用。
(2)在方法 2 中,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至 80 克,其后每隔 4 小时测一次各装置的质量,直至实验结束。
①该实验中水面上放油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该实验结束时,A、B、C 装置的总质量分别为 mA、mB、mC。若该植物叶片的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则 mC—mB_________mB—mA(选填“>”、“<”或“=”)。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绿色植物体内的水却能“逆流而上”,这是因为植物能进行________ 作用。为研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原理,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在两个大小相似的萝卜中挖了一个大小相等的洞,向甲、乙萝卜的洞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和浓盐水,各用一个装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洞口,记下玻璃管内液面的高度;放置一段时间,玻璃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甲,智能温室大棚能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CO2 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以满足大棚内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乙图表示大棚内 A、B 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 CO2 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部分来自于植物的__________作用。
(2)要使植物 A 和B 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__________点。
(3)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 f 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__________(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 B。
(4)要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写 出 一 点 )

(1)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部分来自于植物的__________作用。
(2)要使植物 A 和B 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__________点。
(3)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 f 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__________(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 B。
(4)要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写 出 一 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