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用心观察
- 拓展观察力
- 观察结果的记录与整理
- 观察的分类
- + 观察图表从中提取数据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某同学的下列观察结果不确切的是( )
A.绿色植物不一定生长在土壤中 |
B.将一根筷子倾斜放在一个装有水的玻璃茶杯中,从上往下看,筷子基本没变 |
C.澄清的水是白色的 |
D.食盐加入到水中会慢慢消失 |
石灰石是主要矿产品之一,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量当地矿石山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取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分4次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问:(1)哪几次实验中矿石有剩余?_____。
(2)表中m的数值是____。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4)试计算这种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实验 | 1 | 2 | 3 | 4 |
加样品的质量(g) | 5 | 10 | 15 | 20 |
生成CO2的质量(g) | 1.76 | 3.52 | 4.4 | m |
问:(1)哪几次实验中矿石有剩余?_____。
(2)表中m的数值是____。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4)试计算这种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小安找到了6只昆虫,其中4只如下图所示,他根据昆虫的外形做了检索表。


(1)在图中,乙昆虫属于上表中6只昆虫之一,请查出乙昆虫的名字:_____;
(2)如图甲、乙、丙、丁4只昆虫中,哪只昆虫肯定不在检索表中? _____。


(1)在图中,乙昆虫属于上表中6只昆虫之一,请查出乙昆虫的名字:_____;
(2)如图甲、乙、丙、丁4只昆虫中,哪只昆虫肯定不在检索表中? _____。
易阳同学从网上获知,“蚁巢土”(蚂蚁巢穴中的土壤)很肥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他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来探究“蚁巢土”对植物的生长是否有影响。
一、实验步骤:
(1)土壤采集:①“蚁巢土”:以蚂蚁窝为中心,挖取直径为10cm、深10cm范围的土壤;②蚂蚁窝附近的土壤:在蚂蚁窝附近找到土质和含水量等相同的土壤,以上述方法取土。
(2)土壤分装:将20只大小相同的花盆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将处理好的①、②号土壤分别装入第一和第二组花盆。
(3)种植植物:在20只花盆中各栽种1株生长状况良好的、大小相同的大豆芽,将花盆置于温度适宜且有光照的地方进行培养,定期用蒸馏水喷洒。每日测量并记录不同土壤中植物的高度(平均值),连续18天。
二、实验结果
不同土壤中大豆幼苗的生长曲线对照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蚂蚁窝附近取土是为了设置 ;
该土样选择在蚂蚁窝附近、且土质和含水量等均相同的目的是 。
(2)上述实验的实验结论是:蚁巢土 。
(3)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还应该怎样做? 。
一、实验步骤:
(1)土壤采集:①“蚁巢土”:以蚂蚁窝为中心,挖取直径为10cm、深10cm范围的土壤;②蚂蚁窝附近的土壤:在蚂蚁窝附近找到土质和含水量等相同的土壤,以上述方法取土。
(2)土壤分装:将20只大小相同的花盆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将处理好的①、②号土壤分别装入第一和第二组花盆。
(3)种植植物:在20只花盆中各栽种1株生长状况良好的、大小相同的大豆芽,将花盆置于温度适宜且有光照的地方进行培养,定期用蒸馏水喷洒。每日测量并记录不同土壤中植物的高度(平均值),连续18天。
二、实验结果
不同土壤中大豆幼苗的生长曲线对照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蚂蚁窝附近取土是为了设置 ;
该土样选择在蚂蚁窝附近、且土质和含水量等均相同的目的是 。
(2)上述实验的实验结论是:蚁巢土 。
(3)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还应该怎样做? 。
一天饭后孙青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于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做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提出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3)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重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4)主要步骤:向三个烧杯中倒入等量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_______,将现象记入下表中。
(5)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说,应尽量采用_______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
(1)提出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3)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重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4)主要步骤:向三个烧杯中倒入等量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_______,将现象记入下表中。
布料种类 | 涤纶 | 麻 | 棉 |
杯中所剩水量 | 最多 | 较少 | 最少 |
布块所含水量 | 最少 | 较多 | 最多 |
(5)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说,应尽量采用_______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
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污染源主要是汽车尾气、家装饰品等。为探究铅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影响,科研人员将3只大小和健康状况相近的小白鼠分为三组,实验处理如表。30天后,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1)若甲和乙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为注射剂中是否含有醋酸铅,那么,甲组应注射 溶液。
(2)比较上图中乙和丙两条曲线下降趋势的不同,可以看出小白鼠体内铅的含量与血红蛋白含量变化关系是: 。
(3)本实验有一个明显的缺陷是: 。


(1)若甲和乙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为注射剂中是否含有醋酸铅,那么,甲组应注射 溶液。
(2)比较上图中乙和丙两条曲线下降趋势的不同,可以看出小白鼠体内铅的含量与血红蛋白含量变化关系是: 。
(3)本实验有一个明显的缺陷是: 。
小海发现电脑是利用风扇来降温的。他想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可能与风扇的扇叶宽度、扇叶长度、扇叶倾斜角度都有关系。为此他制作了几个不同的小风扇,并用一个转速为300转/分的电机分别带动这几个风扇转动,去吹动同一位置的同一纸片(如图所示)。下表为实验记录的数据:

(1)他在分析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长度的关系时,应选用序号为______的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实验次数少,该结论的可信度令人怀疑。因此他想再制作一个小风扇,那么它的扇叶规格是怎样的?请将你设计的扇叶的相关数据填在序号5的行内。(_____)

(1)他在分析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长度的关系时,应选用序号为______的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实验次数少,该结论的可信度令人怀疑。因此他想再制作一个小风扇,那么它的扇叶规格是怎样的?请将你设计的扇叶的相关数据填在序号5的行内。(_____)
科研人员为了研究食物对蟑螂生长的影响,将刚刚孵出的蟑螂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分别喂含不同营养的食物,如下表。表中的数字代表所含不同营养成分的多少,“-”表示没有此成分。哪一组是这个实验的对照组( )
| 甲 | 乙 | 丙 | 丁 |
维生素 | 0.5 | — | 0.5 | 0.5 |
蛋白质 | 44 | 44 | 44 | — |
脂肪 | — | 55 | 55 | 55 |
淀粉 | 66 | 66 | 66 | 66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为了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分离水和酒精,张明同学依据已学过的知识,提出了一种方案:依据水和酒精凝固点不同可将水和酒精分开,为此,他利用家中的电冰箱的冷冻室做了如下实验:他将配有不同比例的水和酒精的混合物放入冷冻室中,并用温度计监测混合液的温度,定时观察,他所测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说明:所用冰箱的冷冻室的最低温度为-8℃。
(1)在水中添加酒精对水的凝固点有何影响?________。这在实际生活或生产中有什么应用?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进一步作出猜想:当
时,混合液在什么温度开始凝固?____________。
(3)请你来设计一种能将酒精和水从混合液中分离的实验(说明具体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
酒精 (毫升) | 水 (毫升) | ![]() | 观察现象 |
12.5 | 25 | 1/2 | -8℃未发现凝固 |
12.5 | 50 | 1/4 | -8℃未发现凝固 |
12.5 | 75 | 1/6 | -8℃混合液开始凝固 |
12.5 | 370 | ≈1/30 | -6℃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出来 |
12.5 | 750 | ≈1/60 | -4℃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出来 |
说明:所用冰箱的冷冻室的最低温度为-8℃。
(1)在水中添加酒精对水的凝固点有何影响?________。这在实际生活或生产中有什么应用?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进一步作出猜想:当

(3)请你来设计一种能将酒精和水从混合液中分离的实验(说明具体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
泡沫塑料是它是一类带有许多气孔的塑料制品。由于具有质轻、隔音绝热等优点,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某同学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杯(如图),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控制变量,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保持烧瓶相同、环境温度相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相同。
(2)该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你回答:
他在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________℃。经过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烧杯内水温降低了_______℃;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实验图象数据,你认为热水放在房间里降温时,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________(填字母)。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均匀降低 D、基本不变
(4)除了采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1)为控制变量,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保持烧瓶相同、环境温度相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相同。
(2)该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你回答:
时间(t/min) | 0 | 10 | 20 | 30 | 40 | … | 150 | 180 |
泡沫塑料组水温(T1/℃) | 80 | 64 | 55 | 50 | 41 | … | 21 | 20 |
棉絮组水温(T2/℃) | 80 | 56 | 43 | 32 | 28 | … | 20 | 20 |
他在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________℃。经过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烧杯内水温降低了_______℃;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实验图象数据,你认为热水放在房间里降温时,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________(填字母)。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均匀降低 D、基本不变
(4)除了采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