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用心观察
- 拓展观察力
- 观察结果的记录与整理
- 观察的分类
- + 观察图表从中提取数据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请根据表中物质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上表中的物质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选用表中的物质作为反应物,写出制取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某澄清溶液由HNO3、Na2SO4、K2CO3、CuCl2 四种物质中的两种组成,向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m)与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溶液所含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滴加Ba(OH)2后最终反应产生的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物质 | 醋酸 | 生石灰 | 熟石灰 | 纯碱 |
(1)上表中的物质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选用表中的物质作为反应物,写出制取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某澄清溶液由HNO3、Na2SO4、K2CO3、CuCl2 四种物质中的两种组成,向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m)与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溶液所含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滴加Ba(OH)2后最终反应产生的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测得石灰石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pH为2,取适量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测得溶液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处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AB段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D段pH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处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AB段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D段pH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列图中一定错误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铁的质量)()


A.A | B.B | C.C | D.D |
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1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从以上数据可知,最后剩余的5.6g固体的成分是 ;表格中,m=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3)计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
第1次 | 10 | m |
第2次 | 10 | 7.4 |
第3次 | 10 | 6.1 |
第4次 | 10 | 5.6 |
第5次 | 10 | 5.6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从以上数据可知,最后剩余的5.6g固体的成分是 ;表格中,m=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3)计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在杯子里倒入热水,放室内的桌上,过一段时间热水就成了温水。七年级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热水在自然冷却的情况下的温度变化规律。过程如下:在玻璃杯中倒入大半杯开水,将杯子放在室内桌面上,让水自然冷却,并用温度计记录了水在不同时刻的温度值。如下表
(1)现在手边有两个温度计,一个是水银温度计(最大量程是120℃)、一个是酒精温度计(最大量程是60℃),你认为在这个实验中应该用哪个?____,原因是________。
(2)你认为实验时的室温为_______℃。
(3)根据上表判断,你认为热水在自然冷却的情况下温度降低的快慢有什么规律?
答:_______。
(4)本次实验时间较长,根据日常经验请你说出一个你认为会影响实验时间长短的因素______。
时间(分)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温度(℃) | 90 | 70 | 55 | 45 | 38 | 32 | 28 | 26 | 25 | 25 |
(1)现在手边有两个温度计,一个是水银温度计(最大量程是120℃)、一个是酒精温度计(最大量程是60℃),你认为在这个实验中应该用哪个?____,原因是________。
(2)你认为实验时的室温为_______℃。
(3)根据上表判断,你认为热水在自然冷却的情况下温度降低的快慢有什么规律?
答:_______。
(4)本次实验时间较长,根据日常经验请你说出一个你认为会影响实验时间长短的因素______。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观察并不仅仅限于视觉,而是各种感觉器官及大脑协同作用的过程 |
B.凭我们的感觉,定能对事物作出准确的判断 |
C.借助某些仪器可以拓展我们的观察力 |
D.更多情况下,科学观察是通过精密计划或研究后进行的 |
下表是小京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越。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2分钟时是 (填“固”、“液”或“气”)态。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
时间(分) | 1 | 1-5 | 2 | 2.5 | 3 | 3.5 | 4 | 4.5 | 5 | 5.5 | 6 | 6.5 |
温度(℃) | 59 | 55 | 52 | 49 | 48 | 48 | 48 | 48 | 47 | 45 | 43 | 42 |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2分钟时是 (填“固”、“液”或“气”)态。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
小明同学在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了下面表示"水温与时间的图像"(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室温保持不变。请根据图像回答:
(1)①和②中材料______________(填①或② )的保温性能好
(2)当时的室温大约是_________℃。

(1)①和②中材料______________(填①或② )的保温性能好
(2)当时的室温大约是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