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观察技能
- 实验技能
- 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的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
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
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所要量取的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
D.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将其放在平稳桌面上,并使量筒刻度线正对自己 |
为研究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某些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所示实验方案进行研究:

试回答:
(1)实验中物质的溶解性是通过_____________来比较的.
(2)第1组实验中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
(3)第2组实验中要研究溶解性与溶质种类的关系,请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______.

试回答:
(1)实验中物质的溶解性是通过_____________来比较的.
(2)第1组实验中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
(3)第2组实验中要研究溶解性与溶质种类的关系,请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______.
下表列出空气、NH3(氨气)、CH4、HCl四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和溶解性
(1)其中既可用排水法收集,又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
(2)若用右图装置收集NH3(氨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端通入(填A或B)。
(3)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瓶内装满水气体应从________端进入。
(4)若用此图装置除去氢气中混有的HCl气体,则装置内应装的试剂为________。
| 空气 | NH3 | CH4 | HCl |
密度(g/L) | 1.293 | 0.771 | 0.717 | 1.629 |
溶解性 | ![]() | 极易溶 | 极难溶 | 极易溶 |
(1)其中既可用排水法收集,又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
(2)若用右图装置收集NH3(氨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端通入(填A或B)。
(3)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瓶内装满水气体应从________端进入。
(4)若用此图装置除去氢气中混有的HCl气体,则装置内应装的试剂为________。

据测试,室内空气污染是很严重的,特别是人数密集的室内和新装修的房间。为了减轻室内污染的危害,研究人员提出可以在室内放置空气过滤器。过滤器中的主要物质是活性炭,活性炭可以吸附多种有害气体。活性炭对不同气体的吸附效果是不同的,下表是某种规格的活性炭对不同气体的吸附率。请根据表内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在相同条件下,活性炭对哪种气体有较好的吸收效果________。
(2)若要通过实验来比较同种规格同种质量的活性炭分别吸附NO2和SO2的效果,则该实验要在控制________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气体 | 压强 | 1.01×105帕 | 1.5×105帕 | ||
| 温度 | 10℃ | 20℃ | 10℃ | 20℃ |
H2S | 72.3% | 85.6% | 78.8% | 91.4% | |
HCHO(甲醛) | 70.8% | 82.5% | 75.9% | 88.4% | |
SO2 | 80.6% | 91.3% | 85.7% | 95.6% |
(1)在相同条件下,活性炭对哪种气体有较好的吸收效果________。
(2)若要通过实验来比较同种规格同种质量的活性炭分别吸附NO2和SO2的效果,则该实验要在控制________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硫酸铵是常用的一种氮肥,现有一种硫酸铵化肥,为测定其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已知在A、B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H4)2SO4+2NaOH=2NH3↑+2H2O+ Na2SO4 2NH3+H2SO4=(NH4)2SO4
(注:反应生成的NH3能被烧杯中的稀硫酸溶液完全吸收)

(1)实验过程中,需往烧瓶中加入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充分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
(2)方案评价:根据右图实验设计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硫酸铵的质量分数可能偏高,因为实验装置的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缺陷________。
(NH4)2SO4+2NaOH=2NH3↑+2H2O+ Na2SO4 2NH3+H2SO4=(NH4)2SO4
(注:反应生成的NH3能被烧杯中的稀硫酸溶液完全吸收)

(1)实验过程中,需往烧瓶中加入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充分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
(2)方案评价:根据右图实验设计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硫酸铵的质量分数可能偏高,因为实验装置的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缺陷________。
广西有大量的石灰石,为了测定某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方案I:①称取石灰石样品10g ②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改变,然后把剩余固体放在密闭干燥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6.04 g。
方案Ⅱ:①称取石灰石样品l0g ②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使碳酸钙全部溶解
③用导管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过量) ④将步骤③中生成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质量为8.8 g。
根据上述回答问题:
某同学根据方案I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过程如下: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
为X,则

x=10.78g CaCO3%=
×100%=107.8%
(1)在方案I中冷却剩余固体为什么要在密闭干燥的容器中进行?________
(2)以上解法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超过100%,造成计算结果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正确的计算结果是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通过对两个方案中的碳酸钙质量分数的计算可知,方案Ⅱ计算得出的碳酸钙质量分数要比方案I低,你认为其中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请你另外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提示:可以从求杂质的角度来分析)_______
方案I:①称取石灰石样品10g ②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改变,然后把剩余固体放在密闭干燥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6.04 g。
方案Ⅱ:①称取石灰石样品l0g ②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使碳酸钙全部溶解
③用导管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过量) ④将步骤③中生成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质量为8.8 g。
根据上述回答问题:
某同学根据方案I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过程如下: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
为X,则

x=10.78g CaCO3%=

(1)在方案I中冷却剩余固体为什么要在密闭干燥的容器中进行?________
(2)以上解法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超过100%,造成计算结果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正确的计算结果是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通过对两个方案中的碳酸钙质量分数的计算可知,方案Ⅱ计算得出的碳酸钙质量分数要比方案I低,你认为其中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A. 生成的二氧化碳有部分溶于水 ![]() | B. 导管中仍有部分二氧化碳未排出 |
C. 生成的沉淀没有充分干燥 ![]() | D. 稀盐酸不足 |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把固体氢氧化钠放在天平左盘的纸上称量 |
B.测定溶液的pH时,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立即取出与比色卡对照 |
C.为了不浪费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 |
D.给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 |
科学探究,方法很重要。下列科学方法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通过比较拇指和食指夹住尺的位置离0刻度的远近来判断反应的快慢 |
B.通过“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来表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
C.通过线香的烟的运动情况来判断空气的流动情况 |
D.通过电流表的指针偏转以及小灯泡发光情况来判断物质导电能力 |
在做《物质的溶解》这一课的演示实验时,老师先往一试管中加入1~2粒高锰酸钾,然后加入5mL的水,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