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观察技能
- 实验技能
- 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的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记录是2.72厘米、2.73厘米、2.42厘米、2.73厘米、2.72厘米,则正确的测量结果该为( )
A.2.72厘米 | B.2.71厘米 | C.2.725厘米 | D.2.73厘米 |
以下操作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若视线是俯视的,则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实体积要大 |
B.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要大 |
C.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 |
D.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大 |
如图甲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世界上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如图乙所示)也是根据气体的这种性质制成的。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容器里盛的是水。若发现液面由 A 上升到 B 位置,则表明气温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图丙是小明同学仿照实验室使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原理,设计而成的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烧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密封不漏气,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若周围温度升高时,液柱将向哪边移动________(填“左”、“右”);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采取的措施有很多,请写出其中一种:________。

小刚同学为测量某物体的密度,先将物体放右盘砝码放左盘,天平平衡后如图甲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再用排水法测该物体的体积,步骤如下,则该物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通过计算,该物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若先测体积再称取质量会导致密度___________。(填“偏大”、“无影响”、“偏小”)



有下列实验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溶液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签向掌心)慢慢倒入量筒中;②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③实验室里两个失去标签的试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其中()
A.只有①正确 | B.只有②正确 |
C.只有③正确 | D.全部错误 |
在一次用量筒做实验时,某同学进行如下操作: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读数时为3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俯视读数为20mL,这个同学取出的液体的体积是( )
A.大于10mL | B.小于10mL |
C.等于10mL | D.无法判断 |
小磊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个塑料球的直径时,四次测得的数据分别是3.52厘米、3.53厘米、3.53厘米、3.61厘米,则塑料球的直径应是()
A.3.527cm | B.3.53cm | C.3.5475cm | D.3.55cm |
量程都是100℃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分度值都是1℃,甲玻璃泡的容积大些,乙、丙相同,甲、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丙粗一些,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相邻的两条刻度线间的距离()
A.甲最长,丙最短 |
B.甲最短,丙最长 |
C.乙最长,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 |
D.乙最短,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 |
生活处处是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不正确的是( )
A.全新的2B铅笔长约为18cm | B.课桌高度约为750毫米 |
C.义乌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 D.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35立方米 |
小李同学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但他得到的却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液柱的上端对应处做了个记号A,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作一个记号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为40厘米,最后他用温度计来待测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位置距A点24厘米,则这杯水的温度
A.20℃ | B.30℃ | C.40℃ | D.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