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洗澡的适宜水温约为70℃B.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0.6m
C.你用的课桌高约70cmD.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0g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称量质量B.滴加液体C.熄灭酒精灯D.加热液体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已知碳酸氢钠在270℃左右就能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碳酸氢钠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为了测定产品中碳酸氢钠质量分数,具体的检验步骤如下:
①取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其质量为ag;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m1g;
②加热该盛有样品的坩埚;
③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④多次重复步骤②和③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m2g。
(1)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用_____(填仪器名称)将加热后的坩埚放到_____中(填序号)冷却;

(3)根据题意,用a、m1、m2的代数式表示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4)步骤①、③和④都需要用到精度为0.1g的托盘天平称量,若本题中(m1-m2)的值超过0.6g,假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90%,则至少需称样品多少克?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某混合气体可能是CO、CO2、H2、H2O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成分,将8g混合气体通入如下装置中(假设每步吸收和反应均完全):

实验记录表
实验装置代号
A
B
C
F
实验前总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实验后总质量(g)
100.8
104.2
100.2
104.4
 
(1)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气体成分是_____。
(2)E、F中的实验现象分别为__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如图,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用小棒敲鼓,观察小纸屑的跳动情况,当加大敲鼓力度时,观察到____。此实验说明了声音的强弱跟_____有关。上述研究过程中,主要应用了一种叫“放大”的科学方法。下列各项中也用到类似方法的是_________。
A.温度计内的玻璃管做得很细
B.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的概念
C.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
当前题号:5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一般固体受热时,在各个方向上的长度都会胀大,在冷却时都会缩小,物体在某一方向上长度的膨胀称为线膨胀。下表是科技小组的同学探究影响物体线膨胀因素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回答问题。

实验序号
材料
升高的温度(℃)
原长(m)
伸长量(mm)
1
黄铜
10
1.00000
0.19
2
黄铜
10
2.00000
0.38
3
康铜
10
1.00000
0.15
4
康铜
30
1.00000
0.65
5

10
2.00000
0.46
6

30
1.00000
0.69
 
(1)从1、3(2、5或4、6)两组实验记录可以看出物体的伸长量与______有关。
(2)从______(填序号)两组实验记录可以看出物体的伸长量还与原长有关。
(3)如图所示的电热设备中有一个由黄铜片与康铜片双金属合在一起的温控开关,温度升高时,双金属片向下弯曲,使电路闭合。请你参考上面的实验记录确定双金属片与固定触点接触的一边所用的材是黄铜还是康铜?________________
(4)当发生火灾时,将发生下列变化
a.温度升高使双层金属片弯曲 b.接通触点使工作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d.衔铁被吸下;    c.电磁铁有磁性
e.接通触点使控削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f.电灯亮,电铃响发出警报。
这些变化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实验室制取氧气,提供了下列药品和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药品:①过氧化氢溶液 ②氯酸钾 ③二氧化锰
装置:

(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小明选择装置A和C来制取氧气,则他选择的药品应为__________(填序号);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操作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4)某气体X可用D装置收集,若改用E装置收集,则气体X应从___口进(填“b”或“c”).
(5)A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实验室需少量甲烷气,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得。制甲烷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填字母)装置;收集甲烷气可选用C装置,由此推断甲烷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如图甲是一种常见的水生绿色开花植物——莲。
(1)莲藕生长在几乎不含氧气的淤泥中,它是怎样解决通气问题的呢?小红猜想它体内有适应水中环境的特殊结构。于是分别从图甲所示的①②③处取材,用放大镜观察后,再分别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的过程中(如图乙),眼睛要观察___,以免损坏实验器材。

(2)研究发现莲藕、叶柄和叶片中均有气腔孔,且这些气腔孔彼此贯通,使叶片气孔吸收来的氧气可以向下运输到莲的地下部分,供其生长的需要。莲体内具有适应水中环境的特征。“发现莲藕、叶柄和叶片中均有气腔孔”在科学探究过程属于___的环节。
(3)藕属于植物的___(填“营养器官”或“生殖器官”)。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所做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历史上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采用了如下方式,首先他假设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数学表达式为s=(at2)/2。由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时的加速度小得多,所以伽利略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的斜面上滚下,做了上百次的实验,证明了s=(at2)/2。那么结论外推到斜面倾角增大到90°的情况,这时小球将自由下落,成为自由落体。自由落体的物体,也应该遵循这个规律。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到这种研究方法,以下规律的得出用到该方法的是(  )
A.分子之间有空隙B.牛顿第一定律
C.音叉振动发声D.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小华和小丽在观摩一次自行车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图所示。

(1)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小华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丽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小华觉得小丽“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和有道理,因为________。   
(2)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和小丽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跑道的半径有关。
接着,小华和小丽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一。
把半径为0.5米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横杆在O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O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时,传感器示数为1牛。让质量为30克的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如左图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下表。

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若要验证猜想二,从控制变量角度考虑,需对上述实验进行哪两项改变?(不考虑小钢球与轨道之间的摩擦)①____;②___。
实验后,他俩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有了新的猜想:让骑行的自行车转弯需要的力还可能与人和车的总质量有关。于是,他俩又展开了后续实验探究……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