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煤气是水蒸气和炽热的煤(或焦炭)反应生成的CO和H2的混合气体,它是工业上重要的气体燃料。

(1)水煤气生产的反应为:C+H2O(水蒸气)CO+H2,其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
(2)水煤气中混有少量水蒸气,为验证其主要成分是CO和H2,现有如下装置,若气体流向为从左到右,则装置的连接顺序(填装置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D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装置中气态单质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稀释浓硫酸
D.加热液体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5种无色气体,其中2种是单质,3种是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写出你的推断结果:
A_______,B_______, 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让空气先经过灼热的铜网,再经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最后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经过这样处理后的剩余气体成分是
A.氮气和稀有气体B.氮气和氧气
C.二氧化碳和氮气D.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稀有气体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B.
C.D.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属于符号的选项是(  )
A.B.C.D.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现有烧杯、试管、量筒、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水槽、带导管橡皮塞、天平、玻璃棒,仅有这些仪器(所需化学药品可任选)不能完成实验是(    )
A.制取氧气
B.粗盐提纯
C.制取二氧化碳
D.用氯化钠晶体配制100g 5% 的氯化钠溶液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哪一项实验操作的目的与其他三项操作的目的不属于同一类(    )
A.点燃氢气、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B.做中和反应实验时,事先在碱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试液
C.转动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从旁边看着物镜
D.闭合电路开关前,将滑片移到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处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己知:甲酸(HCOOH)常温下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甲酸还可以在浓硫酸作用下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CO↑+H2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制备一氧化碳,并测定某赤铁矿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样品中杂质不参加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内所装试剂足量)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
(2)实验结束时,熄灭各处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的顺序依次是_____(写装置序号)。
(3)若取赤铁矿石样品质量为m,充分反应后,D中玻璃管内的固体质量减少了n,则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
(4)能否将上图甲部分换成乙部分,请说明理由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None | 难度:0.99
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为避免二氧化硫污染空气,某教师对教材中“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与创新,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①B装置中燃烧匙固定在带有a导管的单孔塞上,硬质玻璃管透光性好,不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
②C装置的广口瓶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避免污染;
③打开D装置中的阀门,气体就会从左向右依次进入各装置。
(实验过程)
步骤一: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上,在空气中点燃后,迅速伸入硬质玻璃管内(如图B),打开阀门,观察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步骤二:将导管a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如图A),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交流讨论)
(1)硫在空气中燃,生成的SO2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气流能从左向右作定向流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
小丽同学认为,运用该装置设计原理,还能进行其它有毒气体的实验,同样能达到避免污染的目的。于是设计了图乙实验装置,用以完成“CO还原氧化铜”实验。
(3)图乙D装置在实验中除了形成气体定向流动外,还有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小丽同学先打开止水夹和阀门,过一会儿再点燃酒精灯,她这样操作的目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