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所示是小科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感应性生长影响”的实验,一周后,暗箱中植株的生长情况最有可能是图乙中的(  ) 
A.B.C.D.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大豆种子具有2片子叶,能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物质,小明认为:大豆种子子叶的完整程度会影响种子萌发率.于是他进行相应的探究,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和问题交流.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设计要求
①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洁净培养皿,分别标为A、B;选取大小相近、具有完整胚的活大豆种子40颗,经充分浸泡后,随机平均分成两组.
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
②将一组每粒大豆种子的子叶均除去一片后,平铺在A培养皿中;将另一组大豆种子________.
设置对照实验
③将AB两个培养皿放置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每天同时浇适量且等量的水.
控制实验条件
④每天观察并记录________,并进行统计分析
观察和记录
 
(问题交流)多次重复实验后,小明发现A,B两组种子大部分都萌发且萌发率基本相同,于是得出结论:大豆种子子叶的完整程度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率,小红认为该实验还是不足以支持小明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实验,请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小明的爸爸在一块新开辟的荒地种植西瓜,发现许多幼苗与附近的土壤上长势良好的幼苗不一样,出现矮小、叶片上有许多褐斑的症状。小明怀疑是土壤中缺钾。于是小明取土壤样本带到环保部检测。检测结果认为,导致幼苗长势不良的主因是pH过低,次因是缺钾,新开辟荒地的土壤和附近的土壤样本的其他指标非常接近。下面是小明在环保部门指导下进行的实验探究:
材料:酸碱调节剂 钾肥 附近的土壤 新开辟荒地的土壤 大花盆3只 长势良好且株高相近的西瓜苗若干
实验过程:
①将3只大花盆分为如下三组:
A组:附近的土壤+幼苗10株
B组:新开辟荒地的土壤+幼苗10株+钾肥
C组:新开辟荒地的土壤+细苗10株+酸碱调节剂
②各组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和记录每株幼苗的株高,并对数据进行处理。
请回答:
(1)“小明怀疑是土壤中缺钾”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___的。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得出结论
(2)测量和记录每株幼苗的株高后,对数据应如何处理?________(
(3)请在右图中用柱形表示B、C组的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

(4)小明建议爸爸在此荒地种植西瓜时,应追施适量的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和钾肥进行改良。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云南红河被誉为蝶类的“伊甸园”。科考队发现此处箭环蝶爆发时,竹叶被幼虫吃光,但是,竹子不会因此而死去,而且来年还长得比往年更加枝叶繁茂。这是一种自然选择形成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1)对这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解释,你认为合理的是 __(选填字母)。
A.箭环蝶长期有规律地爆发,可能使竹子的变异性增加
B.箭环蝶与竹子之间已达到完美程度,都不需要继续变异
C.有益于竹子的微小变异被遗传下来,最终成为竹子特有的性状
D.箭环蝶“大脑”与人脑一样发达,知道竹子死了自己也活不了
箭环蝶成虫常聚集在植物发酵腐烂处取食,它们喜欢吃什么呢?研究人员取四条干燥有吸水性的相同绳子,分别浸泡在清水、0.5%白酒(溶质为酒精)、0.5%蔗糖水、0.5%食盐水中相同时间。取出,相隔相同距离悬挂在环境相同的竹林之间。统计2小时内每条绳子上箭环蝶停留数,数据如表。
箭环蝶
停留数(只)
清水
0.5%
白酒
0.5%
蔗糖水
0.5%
食盐水
绳子上段
0
0
0
0
绳子中段
0
3
1
1
绳子底端
0
35
2
0
 
(2)用浸泡“白酒”的绳子引诱箭环蝶,你认为科考人员建立的假设是_____。
(3)箭环蝶大量聚集在绳子底端取食(如图)。你的解释是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填入恰当的单位,使下列数字符合实际:
(1)一瓶娃哈哈纯净水的体积为596______;
(2)中学生质量大约50______;
(3)今天的室温约为16______; 
(4)七年级学生小柯的身高为162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下列物体中物重最接近1牛的是(    )
A.一袋方便面B.一张学生课桌C.一枚大头针D.一块砖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一般不用K、Ca、Na等活泼金属来置换盐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这是教科书上的一句话。小科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查阅资料,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  +2H20====2Na0H +H2↑。
(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
实验编号
钠块大小
硫酸铜溶液
实验中产生沉淀的现象

绿豆大小
稀溶液10ml
产生蓝绿色沉淀

绿豆大小
浓溶液10ml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豌豆大小
稀溶液10ml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豌豆大小
浓溶液10ml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出现黑色固体
 
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
(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
(1)(实验结论)
⑴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________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
⑵实验①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
(2)(实验反思)
(1)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________。   
(2)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________.   
(3)为了用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
方案二:把钠块和无水旒酸铜直接混合,隔绝空气加热。
请从两个方案中选出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None | 难度:0.99
科学兴趣小组做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实验后,收集到CO和CO2的混合废气,考虑到废气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想把废气初步分离回收再利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分离实验(收集装置略去).

(1)广口瓶中加入的是________ .  
A. NaOH溶液   B. NaCl溶液C. Ca(OH)2溶液
(2)打开阀门K2通入混合气体,首先分离得到________气体,接着关闭阀门K2打开阀门K1, 将分液漏斗中装的________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在广口瓶中看到有气泡产生,从而分离出第二种气体.
当前题号:8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1.5米=1.5米×1000毫米=1500毫米B.2.6kg=2.6×1000g=2600g
C.1.5米=1.5×1000=1500毫米D.260g=260g×0.001=0.26kg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走进科学实验室”一节告诉我们很多仪器的正确操作使用方法。相信同学们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很多,这是一项基本操作技能。你认为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