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观察技能
- 实验技能
- 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的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为了节约火柴,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
B.为了节约药品,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
C.为了加热液体,用酒精灯直接给装有液体的烧杯加热 |
D.为了得到80g的水,用100ml的量筒进行量取 |
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据:
(1)一枚硬币厚度为2.1_____;
(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00______;
(3)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______。
(1)一枚硬币厚度为2.1_____;
(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00______;
(3)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______。
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乌鸦喝水》(如图所示)故事里的乌鸦真的都能喝到水吗(假设水要满到瓶口)?影响乌鸦能否喝到水的因素有哪些呢?

小柯找来三个容积不同的圆柱体塑料杯(220毫升、300毫升、350毫升)、同规格小钢珠、大小相近的鹅卵石(比小钢珠大)、沙子、量筒(500毫升)、烧杯、水槽等器材进行探究。
(1)小柯找来三个塑料杯,目的是研究乌鸦能否喝到水是否与容器__________有关。
(2)小柯往一个空杯里加入一些水,再往里投钢珠,发现无论投入多少,水都不能满到杯口。是不是原先杯里的水太少?杯里至少要有多少水才行?请你设计方案,测出往该塑料杯里投钢珠使水满到杯口需要的最小水量。_______________。
(3)已知往300毫升的杯子里投钢珠测出使水满到杯口需要的最少水量为145毫升。现在往空杯里加145毫升水后,投入鹅卵石。多次实验发现无论投入多少鹅卵石,杯内水位虽有差异,但都不能满到杯口,接着往其中投入沙子,水面上升并溢出杯口。说明乌鸦能否喝到水,还跟_________有关。

小柯找来三个容积不同的圆柱体塑料杯(220毫升、300毫升、350毫升)、同规格小钢珠、大小相近的鹅卵石(比小钢珠大)、沙子、量筒(500毫升)、烧杯、水槽等器材进行探究。
(1)小柯找来三个塑料杯,目的是研究乌鸦能否喝到水是否与容器__________有关。
(2)小柯往一个空杯里加入一些水,再往里投钢珠,发现无论投入多少,水都不能满到杯口。是不是原先杯里的水太少?杯里至少要有多少水才行?请你设计方案,测出往该塑料杯里投钢珠使水满到杯口需要的最小水量。_______________。
(3)已知往300毫升的杯子里投钢珠测出使水满到杯口需要的最少水量为145毫升。现在往空杯里加145毫升水后,投入鹅卵石。多次实验发现无论投入多少鹅卵石,杯内水位虽有差异,但都不能满到杯口,接着往其中投入沙子,水面上升并溢出杯口。说明乌鸦能否喝到水,还跟_________有关。
小明总结两年来所做的探究实验发现:
(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需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显示出来。
例如:甲实验是让木块在木板上做____________运动,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间接显示摩擦力的大小;乙实验中动能的大小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间接反映出来的。
(2)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都要采取一定措施,控制变量。例如,要研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就要多次改变压力,同时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做实验时我们改变压力的具体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研究动能跟质量的关系,就要改变质量,同时控制速度不变。具体办法是:换用___________并让它们从_______________由静止滑下。
(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需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显示出来。
例如:甲实验是让木块在木板上做____________运动,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间接显示摩擦力的大小;乙实验中动能的大小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间接反映出来的。
(2)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都要采取一定措施,控制变量。例如,要研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就要多次改变压力,同时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做实验时我们改变压力的具体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研究动能跟质量的关系,就要改变质量,同时控制速度不变。具体办法是:换用___________并让它们从_______________由静止滑下。
某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过程.


第一小组同学的实验: | 第二小组同学的实验: | ||||||||
位置 | A | B | C | 分液漏斗 | 位置 | A | B | C | 分液漏斗 |
药品 | 澄清石灰水 | 碳酸钠溶液 | 澄清石灰水 | 稀盐酸 | 药品 | X溶液 | 稀盐酸 | 水(滴有石蕊溶液) | 碳酸钠溶液 |
操作 | 关闭K1,打开K2和分液漏斗的活塞, 缓慢滴加稀盐酸 | 操作 | 关闭K1,打开K2和分液漏斗的活塞, 缓慢滴加碳酸钠溶液 | ||||||
现象,并写出C中反应化学方程式 | (1)现象 (2)化学方程式 | 现象 | (3)、 | ||||||
操作 | 关闭K2,打开K1 | 操作 | 关闭K2,打开K1 | ||||||
现象 | B中液体沿导管流入A中, A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 现象 | B中液体沿导管流入A中, A中有无色气体产生 | ||||||
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 (4)、 | 写出A中X溶液的溶质 | 至少写两种:(5)、 |
下列是三套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通过观察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实验的反应原理相似,反应条件也相似,均需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实验现象也有共同之处,即反应管中的固体由黑色变红色。从操作步骤看,A、B实验都有下列操作:a.通气体,b.停止通气体,c.点燃酒精灯,d.撤去酒精灯。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 。
(2)我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用草酸和浓硫酸制取一氧化碳,并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同时检验生存物,实验装置如图.F装置的作用之一是燃烧未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空气,其次还有的主要作用是 。

(1)三个实验的反应原理相似,反应条件也相似,均需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实验现象也有共同之处,即反应管中的固体由黑色变红色。从操作步骤看,A、B实验都有下列操作:a.通气体,b.停止通气体,c.点燃酒精灯,d.撤去酒精灯。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 。
(2)我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用草酸和浓硫酸制取一氧化碳,并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同时检验生存物,实验装置如图.F装置的作用之一是燃烧未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空气,其次还有的主要作用是 。

已知碳酸亚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加热,则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炼铁过程,并测定某样品中碳酸亚铁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B中氢氧化钠溶液足量).

实验过程中,先打开K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装置A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后,停止加热,待装置A冷却到室温后关闭K,实验测得装置A中固体质量减少了ag,装置B中液体质量增加了bg.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能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装置B的质量增加且 ;
(3)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则a <b;理由是 。
(4)D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 装置(填“甲”“乙”或“丙”).

实验过程中,先打开K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装置A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后,停止加热,待装置A冷却到室温后关闭K,实验测得装置A中固体质量减少了ag,装置B中液体质量增加了bg.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能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装置B的质量增加且 ;
(3)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则a <b;理由是 。
(4)D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 装置(填“甲”“乙”或“丙”).
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电路(烧瓶、煤油质量和玻璃管均相同)。瓶中的电阻采用金属丝。

(1)完成电路的连接,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_______。
(2)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来判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
(3)在电流与通电时间相同条件下,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两种材料进行实验-为了使实验现象最明显,可以选用表中的铜与____________进行对比。

长1米、横截面积1毫米2的几种材料的电阻(20℃时)
(4)要进一步探究导体产生的热的多少与电流是否有关,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允许改变元件位置、更换元件等。只要求写出一种)。

(1)完成电路的连接,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_______。
(2)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来判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
(3)在电流与通电时间相同条件下,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两种材料进行实验-为了使实验现象最明显,可以选用表中的铜与____________进行对比。

长1米、横截面积1毫米2的几种材料的电阻(20℃时)
(4)要进一步探究导体产生的热的多少与电流是否有关,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允许改变元件位置、更换元件等。只要求写出一种)。
有一支温度计刻度数据不准确,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2℃,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102℃,现测得室内气温为25℃,那么室内实际的气温是()
A.23℃ | B.25℃ | C.27℃ | D.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