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观察技能
- 实验技能
- 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的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 |
B.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
C.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 |
D.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
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CO、HCl、CO2、N2中的一种或多种.现将该气体依次经过下列装置处理后,最终收集到一定量气体(假设每步作用均完全).有关的实验现象是:①A装置质量增重,未见有浑浊出现;②C装置中的固体由黑变红;③D装置中无水硫酸铜不变蓝.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中仪器Ⅰ的名称是_____;
(2)由现象②③可知原混合气体中肯定不含____________,一定含_____________;
(3)请分析原无色气体的组成:_______________。

(1)装置C中仪器Ⅰ的名称是_____;
(2)由现象②③可知原混合气体中肯定不含____________,一定含_____________;
(3)请分析原无色气体的组成:_______________。
如下图是用燃烧法来确定有机物组成的常用装置,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净氧气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已知:C中的氧化铜是确保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A中的反应为:2H2O2
2H2O+O2↑)

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
(2)若去掉B装置会对_____元素的测量结果有影响,会使测量结果____(填“偏大”或“偏小”)。
(3)E装置中所盛放物质最好选用________(填:①氢氧化钙溶液;②氢氧化钠溶液;③水)。
(4)若准确称取1.12g样品(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充分燃烧,D装置增重1.44 g,E装置增重3.52 g,则该有机物样品中所含的元素为________。


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
(2)若去掉B装置会对_____元素的测量结果有影响,会使测量结果____(填“偏大”或“偏小”)。
(3)E装置中所盛放物质最好选用________(填:①氢氧化钙溶液;②氢氧化钠溶液;③水)。
(4)若准确称取1.12g样品(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充分燃烧,D装置增重1.44 g,E装置增重3.52 g,则该有机物样品中所含的元素为________。
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方法。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
(2)B装置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用途,被称为“万能瓶”。
①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在B装置中装满水后,使氧气从_______ 口进入(填“a”或“b”);
②若想得到干燥的氧气,可在B装置中加入浓硫酸进行干燥,则气体应从____ 口进入(填“a”或“b”);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B装置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用途,被称为“万能瓶”。
①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在B装置中装满水后,使氧气从
②若想得到干燥的氧气,可在B装置中加入浓硫酸进行干燥,则气体应从
用体温计分别测甲、乙、丙三人的体温,测得甲的体温是38℃,在忘了甩体温计,用酒精消毒后又用它去测乙和丙的温度,已知乙是正常体温,丙的实际体温是40℃,那么测乙丙后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A.38℃和40℃ | B.37℃和40℃ |
C.都是38℃ | D.37℃℃和38℃ |
下表是小明用豌豆种子来研究影响种子萌发因素的实验记录.表中能形成对照实验的两个装置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
装置 | 棉花 | 温度 | 培养皿 | 发芽情况 |
甲 | 湿润 | 20℃ | 敞开 | 全部发芽 |
乙 | 湿润 | 20℃ | 密封 | 不发芽 |
丙 | 湿润 | 0℃ | 敞开 | 不发芽 |
丁 | 干燥 | 20℃ | 敞开 | 不发芽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
某同学用一把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三个错误之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分别是2.12 cm、2.13 cm、2.13 cm、2.44 cm,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A.2.12 cm |
B.2.127 cm |
C.2.13 cm |
D.2.21 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