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提出问题
- 提出猜想和假设
- 制定探究方案
- 获取事实与证据
- 解释、检验与评价
- + 表达与交流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 衣服材质 | 衣服布料层数 |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
1 | 天蚕丝 | 1 | 12% |
2 | 2 | 5% | |
3 | 化纤 | 1 | 28% |
4 | 2 | 14% | |
5 | 全棉T恤(白色) | 1 | 7% |
6 | 全棉T恤(黑色) | 1 | 4% |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
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有媒体报道称九层塔含有“黄樟素”。为了研究“黄樟素”是否致癌,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①他假设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②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食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对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属于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中的 。
(3)步骤②采用的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_________方法。
(4)本实验结果______假设(填“符合”或“不符合”)
(1)小明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属于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中的 。
(3)步骤②采用的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_________方法。
(4)本实验结果______假设(填“符合”或“不符合”)
小明想找到一种让物体快速冷却的方法。在家庭内,让食物快速降温,一般可以把食物放在空气中冷却,或者把食物放在水中冷却。那么,牛奶在水和空气中哪个冷却的快呢?为此,小明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 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图。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问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1)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们相同的量是______________。
(2)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______。
(3)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明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______的(填“快”、“慢”或“保持不变”)。
(4)小明又仔细分析了冷却速度前后不一致的原因,认识到这是因为牛奶冷却的快慢还会受到_____________的影响。
时间/min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甲的示数/℃ | 70 | 60 | 53 | 47 | 42 | 39 | 37 | 35 | 34 | 33 |
乙的示数/℃ | 70 | 66 | 61 | 58 | 55 | 52 | 50 | 48 | 46 | 44 |
(1)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们相同的量是______________。
(2)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______。
(3)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明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______的(填“快”、“慢”或“保持不变”)。
(4)小明又仔细分析了冷却速度前后不一致的原因,认识到这是因为牛奶冷却的快慢还会受到_____________的影响。
春雨潇潇,滋润万物.然而有些雨水,却能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使植物枯萎,甚至能伤害人的皮肤和黏膜.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雨水具有较强的酸性,叫做酸雨.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它对生物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而福建省是我国主要的酸雨分布地区之一.
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小宇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制定计划并实施:
①在一个花盆里播10粒的大豆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
②向清水中加食醋,配制成“模拟酸雨”.
③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几天后,花盆中大豆幼苗全部死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中小宇同学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2)作出的假设是什么?
(3)小宇同学制定的计划中有没有设置对照组?
(4)如果需要,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可以做为其对照组
(5)根据小宇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6)有人认为只要用1粒大豆种子做实验就行了,你说呢?简述你的理由.___ _______
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小宇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制定计划并实施:
①在一个花盆里播10粒的大豆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
②向清水中加食醋,配制成“模拟酸雨”.
③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几天后,花盆中大豆幼苗全部死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中小宇同学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2)作出的假设是什么?
(3)小宇同学制定的计划中有没有设置对照组?
(4)如果需要,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可以做为其对照组
|
(5)根据小宇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6)有人认为只要用1粒大豆种子做实验就行了,你说呢?简述你的理由.___ _______
保温瓶装多少水保温效果最好?科学兴趣小组决定利用假期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从各自家中带了9个同样容量的热水瓶做实验,在9个热水瓶中分别装入初温相等、质量不同的热水,在同一环境中同时测量,以保证环境温度相同。8个小时后再测量水温,以下是同学们的实验结果。

同学们回顾实验的过程,确认读数均正确无误,但他们发现7号保温瓶中水的温差与其他各保温瓶中温差趋势明显不一样,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由此可知,这个实验还存在缺陷,你认为应该做怎样的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分析表中的数据后你觉得保温瓶中水温下降的快慢与保温瓶中水的质量的关系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实验结论来分析,对于应该装多少水才能使你家保温瓶的保温效果最好,你对
家人有何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从各自家中带了9个同样容量的热水瓶做实验,在9个热水瓶中分别装入初温相等、质量不同的热水,在同一环境中同时测量,以保证环境温度相同。8个小时后再测量水温,以下是同学们的实验结果。

同学们回顾实验的过程,确认读数均正确无误,但他们发现7号保温瓶中水的温差与其他各保温瓶中温差趋势明显不一样,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由此可知,这个实验还存在缺陷,你认为应该做怎样的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分析表中的数据后你觉得保温瓶中水温下降的快慢与保温瓶中水的质量的关系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实验结论来分析,对于应该装多少水才能使你家保温瓶的保温效果最好,你对
家人有何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晓聪同学在观察小球摆动时,发现小球每摆一个来回的时间似乎都相等。于是晓聪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称周期T)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①:可能跟小球摆动的幅度有关;
猜想②:可能跟小球质量有关;
猜想③:可能跟绳子长度有关。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晓聪用秒表测出了不同条件下,小球来回摆动多次所用的时间,算出平均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请回答:
(1)晓聪采用测量小球来回摆动多次的时间取平均值的方法,而不是测量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来确定周期T,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猜想③是否正确,晓聪已准备了:天平、秒表,还缺少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在对照实验中变量是____________应该控制相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3)大量的实验表明,同一个地点小球摆动一次的时间T只跟绳子的长度有关,且绳子越长,周期T越大。摆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有一次晓聪发现家里的摆钟变慢了,要把它调准,晓聪应将摆钟的摆长_______________(选填“调长”或“调短”)。
猜想①:可能跟小球摆动的幅度有关;
猜想②:可能跟小球质量有关;
猜想③:可能跟绳子长度有关。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晓聪用秒表测出了不同条件下,小球来回摆动多次所用的时间,算出平均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请回答:
(1)晓聪采用测量小球来回摆动多次的时间取平均值的方法,而不是测量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来确定周期T,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猜想③是否正确,晓聪已准备了:天平、秒表,还缺少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在对照实验中变量是____________应该控制相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3)大量的实验表明,同一个地点小球摆动一次的时间T只跟绳子的长度有关,且绳子越长,周期T越大。摆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有一次晓聪发现家里的摆钟变慢了,要把它调准,晓聪应将摆钟的摆长_______________(选填“调长”或“调短”)。
某校在一次学生探究“物体吸热本领与表面颜色关系”的活动中,向同学们提供了一些实验器材及生活废弃物(均已消毒),小强所在实验小组领取了如下物品:
(1)你认为这三组材料可能是:______为一组、_______为一组、_________为一组(填符号)。 (2)假如小强的实验设计及操作都没有问题。请你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推断小强通过本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强在实验中有个意外发现:将在太阳下暴晒后的对比装置到室内后,发现表面颜色深的物体降温快……对此你有哪些猜想?(至少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 |
小强同学非常善于科学观察和科学探究,下面是他进行的三个科学观察和探究,分别如下。
(1)对学校的一窝蚂蚁作了三天的观察,记录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每次观察五分钟,其结果如表。
①.科学家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过程,第一步一般是
②.根据表中记录,请你作出一个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白天沙漠中的蝎子为什么把自己的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子里的问题,某同学模拟沙漠的环境做了一个实验,并测得了以下一组数据。

①该实验中,电灯光模拟沙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探究沙子的温度高低与深度有关可选择_______________进行比较。
A、A与E B、A与F C、A与 C D、A与G
(3)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相同的大豆种子,并且设计如下的实验
请你指出这个实验设计中应当改进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学校的一窝蚂蚁作了三天的观察,记录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每次观察五分钟,其结果如表。
①.科学家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过程,第一步一般是
A.提出假说 | B.提出问题 | C.设计实验 | D.仔细观察 |
时间 | 蚂蚁数目 |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
7:00 | 8 | 1 | 9 |
9:00 | 27 | 4 | 26 |
11:00 | 98 | 17 | 110 |
13:00 | 101 | 21 | 118 |
15:00 | 104 | 27 | 107 |
17:00 | 66 | 15 | 60 |
19:00 | 4 | 2 | 7 |
(2)为探究白天沙漠中的蝎子为什么把自己的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子里的问题,某同学模拟沙漠的环境做了一个实验,并测得了以下一组数据。

| 干细沙的温度 | 湿泥土的温度 |
表 面 | A 26℃ | E 24℃ |
2厘米深处 | B 24℃ | F 23℃ |
4厘米深处 | C 22℃ | G 21℃ |
①该实验中,电灯光模拟沙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探究沙子的温度高低与深度有关可选择_______________进行比较。
A、A与E B、A与F C、A与 C D、A与G
(3)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相同的大豆种子,并且设计如下的实验
花盆 | 光线情况 | 温度 | 水 |
甲 | 向阳处 | 20℃ | 充足 |
乙 | 阴暗处 | 20℃ | 不充足 |
请你指出这个实验设计中应当改进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科学探究时,应当善于_____和______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依据自己已有的科学知识和_______,通过思考,建立__________。要依据探究的目的和条件制定__________。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与证据,对假设进行检验。还要对_________进行评价,并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为了研究铝对鱼类的毒性及解毒方法,有人设计了以下5组实验:第①组将鱼放在正常的池水中,其余四组分别将鱼放在含铝的池水中,其中在②③④组中分别加入从不同树叶中提取出的汁液。定时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依据图示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叶的汁液加速了鱼的死亡 |
B.三种叶的汁液对鱼都有毒性,且不同的汁液的毒性不同 |
C.三种叶的汁液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铝对鱼类的毒害 |
D.松的汁液解毒效果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