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步骤中不属于探究性实验步骤的是(  )
A.设计实验B.实际应用C.提出猜想D.评价与反思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小明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物质的黏性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他认为可能与温度高低有关,于是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装在三个小瓶内,一瓶放在冰箱中,一瓶放在室内的桌上,另一瓶放在微波炉内加热一会儿,然后找来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相同的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分别同时滴到倾斜度相同的三支相同试管口的内壁上,观察比较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所需时间长短,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蜂蜜处理
放冰箱中
放室内桌上
经微波炉加热
温度
较低
一般
较高
流淌时间
较长
一般
较短
 

则可知(   )
A.蜂蜜黏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B.蜂蜜黏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弱
C.蜂蜜黏性强弱与温度无关D.因本实验观察的是时间而不是黏性,不能确定黏性与温度的关系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小丽要外出旅游,为防止阳台上的盆栽植物缺水,想制作一个自动浇花装置。她在瓶底与瓶盖上各开一个小孔,瓶内装水(如图甲)。发现水从瓶盖小孔快速流出,不能实现长期自动供水。如何才能实现长期自动供水呢?小丽和拓展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研究:
(实验研究)
只在瓶盖上开一个小孔,装入 4/5 的水,留下 1/5 的空气,瓶子倒放(如图乙)。在 20℃的恒温室内,用 40℃的湿毛巾包裹在瓶子有气体部位,观察记录 1 小时内发生的现象。
(实验记录)
开始时小孔只滴水(如图丙);一段时间后停止滴水,没有气泡进入;然后小孔只进气泡、不滴水(如图丁);最后既不滴水也不进气泡。测出有关科学量,并绘制成图(如图戊)。

换用 25℃、30℃、35℃、45℃的湿毛巾重复实验,均产生类似现象。
(实验分析)
(1)瓶子倒置后,瓶内液体对瓶盖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瓶子内气体吸收毛巾上的热量后温度会升高,一段时间后逐渐恢复至室温。结合装置滴水的原理以及戊中曲线的变化规律,分析 A、B、C、D 四点,其中____________点瓶内气体温度最高;
(实验预测)
(3)若用低于环境温度的湿毛巾包在瓶子外部,1 小时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应用)
(4)小丽和拓展小组的同学终于制成了一个自动浇花装置。结合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分析,该装置一天中供水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有两个容积相同的保温杯,某科学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探究哪个杯的保温效果好。实验步骤如下:
①先对两个保温杯进行编号A、B;
②同时向两个保温杯中加满初温相同的开水,放在同一实验桌上,并记录下初温;
③用手表计时,每隔10分钟分别测量两个保温杯内水的末温;
④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两个保温杯内水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

利用上述信息和你具有的科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从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编号_____(填“A”或“B”)保温杯的保温效果更好。
(2)保温杯周围环境的气温是_____℃。
(3)本实验中取两个容积相同的保温杯,并且加满水的目的是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某小组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老师建议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SO2,这种做法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40体积SO2
(实验方案):同学们向充满SO2的软塑料瓶中迅速倒入一定量NaOH溶液,拧紧瓶盖,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他们认为S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实验反思Ⅰ):甲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改进Ⅱ):于是甲同学设计了如下改进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向两个充满SO2的200ml软塑料瓶中分别注入10ml水和NaOH溶液,振荡,对比
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
 
(实验反思Ⅱ):乙同学认为由于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因此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了反应。试分析导致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改进Ⅲ):若要在不改变甲同学方案装置的基础上改进,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实验探究:
(1)点燃一根蜡烛,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燃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然后用烧杯罩住这两支蜡烛,观察哪支蜡烛先熄灭。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小金在探究影响鱼呼吸速率(即鱼每分钟开闭鳃盖的次数)   
(1)请你补全小金的猜想:如①鱼呼吸速率可能与水温度有关;②________.
(2)小金为研究水温对鱼呼吸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五条相同的金鱼放在不同的水温下(其他条件相同),测出每分钟鱼呼吸的次数,请你分别写出测量水温和时间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   
(3)小金在实验中得到四组不同温度下的呼吸速率,如表: 
温度(摄氏度)
18
20
22
24
呼吸速度(次/分)
92
98
106
116
 
请你在图中画出鱼呼吸速率与水温的关系图.
___
(4)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写出你所得到的结论: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None | 难度:0.99
酸、碱和盐溶液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阴、阳离子,它们能够在溶液中自由移动,因此这些溶液能导电。为了研究溶液的导电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方案,并测得下表的数据:(已知纯水不导电,沉淀在水中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溶液质量分数
溶液   
2%
3%
4%
Ca(NO3)2
0.09A
0.14A
0.18A
Ba(NO3)2
0.06A
0.09A
0.11A
 

(1)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可得出溶液的导电性与________有关(写2点)。   
(2)取两杯氢氧化钡溶液,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和硫酸溶液。他发现了非常奇怪的现象:虽然两次实验中溶液都出现白色浑浊,可是滴加碳酸钠溶液时电流表的示数几乎不变;而滴加硫酸溶液时,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减小,到达一定量时,电流表示数恰好为零。请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为了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取两只小烧杯,分别加入蓝色淀粉-碘溶液(维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然后用胶头滴管分别滴入两种汁液,如图所示,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中必须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①苹果汁和橘子汁的质量必须相等
②两只烧杯中的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
③两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
A.①B.②
C.①和②D.②和③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学习科学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生活发现)
①自行车在烈日暴晒下,车胎容易发生爆炸。
②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越费力。
(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
假设一: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温度有关;
假设二: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体积有关。
(实验证实)为验证假设一,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一:取一根长约为1米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20℃)下用水银封闭一端空气住,将玻璃管竖直固定,并在玻璃管上标出水银下表面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空气柱的压强记为p1
步骤二:将空气柱浸入50℃的水中,待水银柱不再上升后,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到水银柱下表面到达标记处为止。此时空气柱的压强记为p2
步骤三:将空气柱浸入80℃的水中,重复实验。
(现象描述)空气柱的温度越高,上方的水银柱也越长。
(实验分析)
(1)p1p2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2)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到水银柱下表面到达标记处为止,这样操作是为了________。   
(3)(得出结论)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