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提出问题
- 提出猜想和假设
- 制定探究方案
- + 获取事实与证据
- 解释、检验与评价
- 表达与交流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泡沫塑料是它是一类带有许多气孔的塑料制品。由于具有质轻、隔音绝热等优点,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某同学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杯(如图),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控制变量,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保持烧瓶相同、环境温度相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相同。
(2)该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你回答:
他在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________℃。经过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烧杯内水温降低了_______℃;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实验图象数据,你认为热水放在房间里降温时,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________(填字母)。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均匀降低 D、基本不变
(4)除了采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1)为控制变量,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保持烧瓶相同、环境温度相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相同。
(2)该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你回答:
时间(t/min) | 0 | 10 | 20 | 30 | 40 | … | 150 | 180 |
泡沫塑料组水温(T1/℃) | 80 | 64 | 55 | 50 | 41 | … | 21 | 20 |
棉絮组水温(T2/℃) | 80 | 56 | 43 | 32 | 28 | … | 20 | 20 |
他在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________℃。经过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烧杯内水温降低了_______℃;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实验图象数据,你认为热水放在房间里降温时,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________(填字母)。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均匀降低 D、基本不变
(4)除了采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表1是某校生物课外科技小组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方案记录表(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等量的水,孵化时间相同),请回答:

(1)某同学认为该实验应按照表2所示的设计方案去做:

结果预测与分析:
①A组与B组相比,C组与D组相比,如果A、C组的孵化率高,说明:__________
②A组与C组相比,B组与D组相比,如果A、B组的孵化率高,说明:__________
③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影响蝌蚪发育因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3)比较表1和表2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好些?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某同学认为该实验应按照表2所示的设计方案去做:

结果预测与分析:
①A组与B组相比,C组与D组相比,如果A、C组的孵化率高,说明:__________
②A组与C组相比,B组与D组相比,如果A、B组的孵化率高,说明:__________
③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影响蝌蚪发育因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3)比较表1和表2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好些?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家对自然界事物的存在、发展和变化的研究方法是()
A.科学家就在实验室里研究自然界的现象,得出科学结论 |
B.科学家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把考察、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
C.科学家就在野外考察得出结论 |
D.科学家就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得出科学结论 |
小霞同学在晚上准备收看电视,看到屏幕上的时间为19:30:30,同时她看了家里的钟所示的时间为19:25:30,知道钟慢了5分钟,并校正了钟的时间继续看电视,晚上临睡时关掉了电视机,同时看了钟的时间是:20:40:30.问小霞总共看了_______分钟的电视?从以上的叙述中你还能获取那些信息?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李同学所用的计算器开关打开时,没有数字显示出来,不能用了,请你提出两种可能的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你提出的可能的原因,请你分别说明应采取的解决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你提出的可能的原因,请你分别说明应采取的解决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探究中,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结论 | B.交流评价 | C.猜想与假设 | D.进行实验 |
我校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17 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 A 为一个小塑料瓶,B 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 A 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

(1)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
(2)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填写下面内容:
①水柱高度h 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空格 M 的数值为________,
(3)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

(1)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
(2)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填写下面内容:
温度(℃) | 17 | 19 | 21 | 23 | 25 | 27 |
高度h(cm) | 30.0 | 24.9 | 19.7 | 14.6 | 9.4 | 4.2 |
相邻高度的高度差Δh(cm) | | 5.1 | 5.2 | 5.1 | M | 5.2 |
①水柱高度h 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空格 M 的数值为________,
(3)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
为研究人的脚印长度与身高的关系,小明先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了班内同学脚的长度和身高,然后分析测量的数据并作出结论。其中“测量脚的长度和身高”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 B.建立假设 |
C.获取事实与证据 | D.得出结论 |
自行车是一种人们常用的、简便无污染的交通工具。仔细想想自行车的构造和你的使用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请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简要的回答。
问题1:_____?
回答1:_____。
问题2:_____?
回答2:_____。
问题1:_____?
回答1:_____。
问题2:_____?
回答2:_____。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下列不属于科学研究的是( )
A.发射卫星探索月球 |
B.同学们讨论班规班约规范大家的行为 |
C.研究半导体发光原理制造新光源 |
D.开发使用新能源,代替煤、石油等传统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