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 提出问题
- 提出猜想和假设
- 制定探究方案
- 获取事实与证据
- 解释、检验与评价
- 表达与交流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泡沫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轻质、多孔、保温、隔热、隔音、减震等优点,同学们对此很好奇,围绕其保温隔热的性能,提出了以下的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它为什么能防火、保温?” |
B.“厚度的变化对保温、隔热性能有什么影响?” |
C.“它的轻质特点对减震有什么影响?” |
D.“多孔结构对隔音性能有什么影响?” |
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某初中学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将同一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也放在无菌条件下.实验过程中,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应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组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
(3)按照该方案进行实验,最有可能观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将同一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也放在无菌条件下.实验过程中,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应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组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
(3)按照该方案进行实验,最有可能观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泡沫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轻抚、多孔、保温、隔热、隔音、减震等优点,同学们对此很好奇,围绕其保温隔热的性能,提出了以下的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它为什么能防火、保温?” |
B.“它的轻抚特点对减震有什么影响?” |
C.“厚度的变化对保温、隔热性能有什么影响?” |
D.“多孔结构对隔音性能有什么影响?” |
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取20个同一品种的水仙头(水仙的鳞茎),分为甲、乙两组,甲组10个水仙头较大,不做任何处理,乙组10个水仙头较小,均剥去部分鳞片叶露出花芽,再用0.1毫克的萘乙酸(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花芽。将两组水仙头置于相同的环境中培养,结果乙组水仙头的平均开花时间比甲组提前了20天。据此,兴趣小组的同学得出了萘乙酸可以促进水仙头开花的结论。请你分析回答:
(1)该实验的假设是 。
(2)用较多数量的水仙头做实验的目的是 。
(3)该实验设计中有不够严密之处,请予纠正 。
(1)该实验的假设是 。
(2)用较多数量的水仙头做实验的目的是 。
(3)该实验设计中有不够严密之处,请予纠正 。
小科注意家里摆钟(如图所示)的钟摆在有规律地摆动,经认真观察发现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刚好是1秒,就想:是不是所有的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都是1秒呢?于是小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称周期T)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他的猜想:猜想①:可能跟小球摆动的幅度有关;
猜想②:可能跟小球质量有关;
猜想③:可能跟绳子长度有关。
(1)为验证猜想②是否正确,小科同学已准备了秒表、刻度尺,还缺少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它的名称是 。
(2)为了验证猜想③是否正确,小科用同一小球做了大量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如果家里的摆钟变慢了,为了调准,应该把摆长 (“调长”或“调短”)。
(3)从表中可以看出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比较短,直接测量摆动一次的时间误差比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小科应该怎么做?

他的猜想:猜想①:可能跟小球摆动的幅度有关;
猜想②:可能跟小球质量有关;
猜想③:可能跟绳子长度有关。
(1)为验证猜想②是否正确,小科同学已准备了秒表、刻度尺,还缺少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它的名称是 。
(2)为了验证猜想③是否正确,小科用同一小球做了大量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摆长l/m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周期T/s | 1.1 | 1.3 | 1.4 | 1.5 | 1.7 | 1.8 | 1.9 | 2.0 |
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如果家里的摆钟变慢了,为了调准,应该把摆长 (“调长”或“调短”)。
(3)从表中可以看出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比较短,直接测量摆动一次的时间误差比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小科应该怎么做?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Ca(OH)2;猜想四: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 。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 。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3支试管中。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以下空白: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 成立。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氧化钙应注
意 保存。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Ca(OH)2;猜想四: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 。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 。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3支试管中。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以下空白: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 成立。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氧化钙应注
意 保存。
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光纤之父”高锟曾提出“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是否可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后在此取得了突破性成就,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例充分说明:科学探究过程中,首要的工作是()
A.提出问题 | B.实验验证 | C.建立假说 | D.得出结论 |
本学期同学们要学习《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这就需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 |
B.校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 |
C.雨后的天空为什么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
D.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为什么能做成一个很大的水球 |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探究“苍蝇为什么停下来就匆忙搓(cuǒ)脚?”他们认为:“苍蝇的‘脚’上有辨别味道的感觉器官,其上沾有污物会影响这些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为了能时刻辨别味道,苍蝇必须经常搓掉‘脚’上的污物,保持其清洁。”请完善下面的实验设计,探究“苍蝇搓‘脚’是为了清除‘脚’上的污物”。

材料用具:两个透明的干净玻璃瓶、若干只活苍蝇
实验思路:
(1)在甲(瓶内无脏物)、乙(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数量_____的活苍蝇;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2)在同一时间内观察记录甲、乙两个玻璃瓶中苍蝇搓“脚”的次数。
(3)可能的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 ____,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无关。
若______________ ______,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有关。
(4)此实验步骤中的甲装置起___________作用。

材料用具:两个透明的干净玻璃瓶、若干只活苍蝇
实验思路:
(1)在甲(瓶内无脏物)、乙(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数量_____的活苍蝇;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2)在同一时间内观察记录甲、乙两个玻璃瓶中苍蝇搓“脚”的次数。
(3)可能的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 ____,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无关。
若______________ ______,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有关。
(4)此实验步骤中的甲装置起___________作用。
小明家经常出现蟑螂,他想:蟑螂是如何寻找食物的呢?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一个纱罩内分别放一堆糖和一堆木屑,将两只蟑螂中的一只剪掉触角,另一只没剪,并将它们同时放入纱罩内。小明发现没剪触角的蟑螂很快就找到了糖,而剪掉触角的蟑螂则在里面乱撞。
(1)小明在进行实验前所作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纱罩中放入没剪触角的蟑螂是起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小明的实验设计还不够完善,请提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1)小明在进行实验前所作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纱罩中放入没剪触角的蟑螂是起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小明的实验设计还不够完善,请提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