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 函数与导数
-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 平面向量
- 数列
- 不等式
-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 平面解析几何
- 计数原理与概率统计
- 推理与证明
- + 归纳推理概念辨析
- 数与式中的归纳推理
- 图与形中的归纳推理
- 算法与框图
- 复数
- 几何证明选讲
- 不等式选讲
- 矩阵与变换
- 初中衔接知识点
- 竞赛知识点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做“十二地支”.“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以“子”字开始,两者按照干支顺序相配,构成了“干支纪年法”,其相配顺序为:甲子、乙丑、丙寅
癸酉、甲戌、乙亥、丙子
癸未、甲申、乙酉、丙戌
癸巳
癸亥,60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循环记录.按照“干支纪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年为己丑年,则2013年为( )




A.甲巳年 | B.壬辰年 | C.癸巳年 | D.辛卯年 |
在正整数数列中,由
开始依次按如下规则将某些数染成蓝色:先染
;再染两个偶数
;再染
后面的最临近的
个连续奇数
;再染
后面的最临近的
个连续偶数
;再染此后最临近的
个连续奇数
.按此规则一直染下去,得到一蓝色子数列
,则在这个蓝色子数列中,由
开始的第
个数是________.















以下命题,①若实数
,则
.
②归纳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而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③在回归直线方程
中,当变量
每增加一个单位时,变量
一定增加0.2单位.
④“若
,则复数
”类比推出“若
,则
”;
正确的个数是( )


②归纳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而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③在回归直线方程



④“若




正确的个数是( )
A.1 | B.2 | C.3 | D.4 |
一个蜂巢里有
只蜜蜂.第
天,它飞出去找回了
个伙伴;第
天,
只蜜蜂飞出去,各自找回了
个伙伴……如果这个找伙伴的过程继续下去,第
天所有的蜜蜂都归巢后,蜂巢中一共有________只蜜蜂( )







A.![]() | B.![]() | C.![]() | D.![]() |
某同学在一次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以下五个式子的值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1)sin213°+cos217°-sin13°cos17°
(2)sin215°+cos215°-sin15°cos15°
(3)sin218°+cos212°-sin18°cos12°
(4)sin2(-18°)+cos248°- sin2(-18°)cos248°
(5)sin2(-25°)+cos255°- sin2(-25°)cos255°
Ⅰ 试从上述五个式子中选择一个,求出这个常数
Ⅱ 根据(Ⅰ)的计算结果,将该同学的发现推广位三角恒等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1)sin213°+cos217°-sin13°cos17°
(2)sin215°+cos215°-sin15°cos15°
(3)sin218°+cos212°-sin18°cos12°
(4)sin2(-18°)+cos248°- sin2(-18°)cos248°
(5)sin2(-25°)+cos255°- sin2(-25°)cos255°
Ⅰ 试从上述五个式子中选择一个,求出这个常数
Ⅱ 根据(Ⅰ)的计算结果,将该同学的发现推广位三角恒等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①用
刻画回归效果,当
越大时,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差;反之,则越好;
②可导函数
在
处取得极值,则
;
③归纳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而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④综合法证明数学问题是“由因索果”,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是“执果索因”.
①用


②可导函数



③归纳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而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④综合法证明数学问题是“由因索果”,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是“执果索因”.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甲乙丙三人代表班级参加校运会的跑步,跳远,铅球比赛,每人参加一项,每项都要有人参加,他们的身高各不同,现了解到已下情况:(1)甲不是最高的;(2)最高的是没报铅球;(3)最矮的参加了跳远;(4)乙不是最矮的,也没参加跑步.可以判断丙参加的比赛项目是__________ .
自主招生联盟成行于2009年清华大学等五校联考,主要包括“北约”联盟,“华约”联盟,“卓越”联盟和“京派”联盟.在调查某高中学校高三学生自主招生报考的情况,得到如下结果:
①报考“北约”联盟的学生,都没报考“华约”联盟②报考“华约”联盟的学生,也报考了“京派”联盟③报考“卓越”联盟的学生,都没报考“京派”联盟④不报考“卓越”联盟的学生,就报考“华约”联盟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①报考“北约”联盟的学生,都没报考“华约”联盟②报考“华约”联盟的学生,也报考了“京派”联盟③报考“卓越”联盟的学生,都没报考“京派”联盟④不报考“卓越”联盟的学生,就报考“华约”联盟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没有同时报考“华约” 和“卓越”联盟的学生 | B.报考“华约”和“京派”联盟的考生一样多 |
C.报考“北约” 联盟的考生也报考了“卓越”联盟 | D.报考“京派” 联盟的考生也报考了“北约”联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