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 函数与导数
-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 平面向量
- 数列
- 不等式
-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 平面解析几何
- 计数原理与概率统计
- +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 随机变量
- 离散型随机变量
-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 正态分布
- 推理与证明
- 算法与框图
- 复数
- 几何证明选讲
- 不等式选讲
- 矩阵与变换
- 初中衔接知识点
- 竞赛知识点
(1)抛掷一颗骰子两次,定义随机变量

试写出随机变量
的分布列(用表格格式);
(2)抛掷一颗骰子两次,在第一次掷得向上一面点数是偶数的条件下,求第二次掷得向上一面点数也是偶数的概率.

试写出随机变量

(2)抛掷一颗骰子两次,在第一次掷得向上一面点数是偶数的条件下,求第二次掷得向上一面点数也是偶数的概率.
随着全民健康运动的普及,每天一万步已经成为一种健康时尚,某学校为了教职工能够健康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倡导“每天一万步”健康走活动,学校界定一人一天走路不足4千步为“健步常人”,不少于16千步为“健步超人”,其他人为“健步达人”,学校随机抽取抽查人36名教职工,其每天的走步情况统计如下:

现对抽查的36人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出6人,从选出的6人中随机抽取2人进行调查.
(1)求这两人健步走状况一致的概率;
(2)求“健步超人”人数
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现对抽查的36人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出6人,从选出的6人中随机抽取2人进行调查.
(1)求这两人健步走状况一致的概率;
(2)求“健步超人”人数

盒子中装有四张大小形状均相同的卡片,卡片上分别标有数
其中
是虚数单位.称“从盒中随机抽取一张,记下卡片上的数后并放回”为一次试验(设每次试验的结果互不影响).
(1)求事件
“在一次试验中,得到的数为虚数”的概率
与事件
“在四次试验中,
至少有两次得到虚数” 的概率
;
(2)在两次试验中,记两次得到的数分别为
,求随机变量
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1)求事件



至少有两次得到虚数” 的概率

(2)在两次试验中,记两次得到的数分别为



2018年元旦期间,某运动服装专卖店举办了一次有奖促销活动,消费每超过400元均可参加1次抽奖活动,抽奖方案有两种,顾客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
方案一:顾客转动十二等分且质地均匀的圆形转盘(如图),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指向哪个扇形区域,则顾客可直接获得该区域对应面额(单位:元)的现金优惠,且允许顾客转动3次.
方案二:顾客转动十二等分且质地均匀的圆形转盘(如图〕,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若指向阴影部分,则未中奖,若指向白色区域,则顾客可直接获得40元现金,且允许顾客转动3次.

(1)若两位顾客均获得1次抽奖机会,且都选择抽奖方案一,试求这两位顾客均获得180元现金优惠的概率;
(2)若某顾客恰好获得1次抽奖机会.
①试分别计算他选择两种抽奖方案最终获得现金奖励的数学期望;
②从概率的角度比较①中该顾客选择哪一种抽奖方案更合算?
方案一:顾客转动十二等分且质地均匀的圆形转盘(如图),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指向哪个扇形区域,则顾客可直接获得该区域对应面额(单位:元)的现金优惠,且允许顾客转动3次.
方案二:顾客转动十二等分且质地均匀的圆形转盘(如图〕,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若指向阴影部分,则未中奖,若指向白色区域,则顾客可直接获得40元现金,且允许顾客转动3次.

(1)若两位顾客均获得1次抽奖机会,且都选择抽奖方案一,试求这两位顾客均获得180元现金优惠的概率;
(2)若某顾客恰好获得1次抽奖机会.
①试分别计算他选择两种抽奖方案最终获得现金奖励的数学期望;
②从概率的角度比较①中该顾客选择哪一种抽奖方案更合算?
为了解甲、乙两厂的产品质量,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甲、乙两厂生产的产品中分别抽取14件和5件,测量产品中的微量元素x,y的含量(单位:毫克).下表是乙厂的5件产品的测量数据:
已知甲厂生产的产品共有98件.
(1)求乙厂生产的产品数量;
(2)当产品中的微量元素x,y满足x≥175,且y≥75时,该产品为优等品,用上述样本数据估计乙厂生产的优等品的数量;
(3)从乙厂抽出的上述5件产品中,随机抽取2件,求抽取的2件产品中优等品数
的分布列及其均值(即数学期望).
编号 | 1 | 2 | 3 | 4 | 5 |
x | 169 | 178 | 166 | 175 | 180 |
y | 75 | 80 | 77 | 70 | 81 |
已知甲厂生产的产品共有98件.
(1)求乙厂生产的产品数量;
(2)当产品中的微量元素x,y满足x≥175,且y≥75时,该产品为优等品,用上述样本数据估计乙厂生产的优等品的数量;
(3)从乙厂抽出的上述5件产品中,随机抽取2件,求抽取的2件产品中优等品数

某城市实施了机动车尾号限行,该市报社调查组为了解市区公众对“车辆限行”的态度,随机抽查了50人,将调查情况进行整理后制成下表:
(Ⅰ)请估计该市公众对“车辆限行”的赞成率和被调查者的年龄平均值;
(Ⅱ)若从年龄在[15,25),[25,35)的被调查者中各随机选取两人进行追踪调查,记被选4人中不赞成“车辆限行”的人数为
,求随机变量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Ⅲ)若在这50名被调查者中随机发出20份的调查问卷,记
为所发到的20人中赞成“车辆限行”的人数,求使概率
取得最大值的整数
.
年龄(岁) | [15,25) | [25,35) | [35,45) | [45,55) | [55,65) | [65,75] |
频数 | 5 | 10 | 15 | 10 | 5 | 5 |
赞成人数 | 4 | 6 | 9 | 6 | 3 | 4 |
(Ⅰ)请估计该市公众对“车辆限行”的赞成率和被调查者的年龄平均值;
(Ⅱ)若从年龄在[15,25),[25,35)的被调查者中各随机选取两人进行追踪调查,记被选4人中不赞成“车辆限行”的人数为


(Ⅲ)若在这50名被调查者中随机发出20份的调查问卷,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