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 函数与导数
-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 平面向量
- 数列
- 不等式
-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 平面解析几何
- 计数原理与概率统计
- + 随机抽样
- 普查与抽样
- 总体与样本
- 系统抽样
- 分层抽样
- 三种抽样方法的比较
- 用样本估计总体
-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 推理与证明
- 算法与框图
- 复数
- 几何证明选讲
- 不等式选讲
- 矩阵与变换
- 初中衔接知识点
- 竞赛知识点
已知某地区中小学生人数和近视情况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了解该地区中小学生的近视形成原因,按学段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该地区
的学生进行调查,则样本容量和抽取的初中生中近视人数分别为( )



A.![]() ![]() | B.![]() ![]() | C.![]() ![]() | D.![]() ![]() |
已知某中学高三学生共有800人参加了数学与英语水平测试,现学校决定利用随机数表法从中抽取100人的成绩进行统计,先将800人按001,002,…,800进行编号.
如果从第8行第7列的数开始从左向右读,(下面是随机数表的第7行至第9行)
84 42 17 53 31 57 24 55 06 88 77 04 74 47 67 21 76 33 50 26
83 92 53 16 59 16 92 75 35 62 98 21 50 71 75 12 86 73 63 01
58 07 44 39 13 26 33 21 13 42 78 64 16 07 82 52 07 44 38 15
则最先抽取的2个人的编号依次为_____.
如果从第8行第7列的数开始从左向右读,(下面是随机数表的第7行至第9行)
84 42 17 53 31 57 24 55 06 88 77 04 74 47 67 21 76 33 50 26
83 92 53 16 59 16 92 75 35 62 98 21 50 71 75 12 86 73 63 01
58 07 44 39 13 26 33 21 13 42 78 64 16 07 82 52 07 44 38 15
则最先抽取的2个人的编号依次为_____.
为了解某校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情况,采用按性别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已知该校共有学生960人,其中男生560人,从全校学生中抽取了容量为n的样本,得到一周参加社区服务的时间的统计数据如下表:
(1)求m,n;
(2)能否有95多的把握认为该校学生一周参加社区服务时间是否超过1小时与性别有关?
(3)以样本中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时间超过1小时的频率作为该事件发生的概率,现从该校学生中随机调查6名学生,试估计6名学生中一周参加社区服务时间超过1小时的人数.
附:

| 超过1小时 | 不超过1小时 |
男 | 20 | 8 |
女 | 12 | m |
(1)求m,n;
(2)能否有95多的把握认为该校学生一周参加社区服务时间是否超过1小时与性别有关?
(3)以样本中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时间超过1小时的频率作为该事件发生的概率,现从该校学生中随机调查6名学生,试估计6名学生中一周参加社区服务时间超过1小时的人数.
附:
![]() | 0.050 | 0.010 | 0.001 |
k | 3.841 | 6.635 | 10.828 |

为了了解全校1740名学生的身高情况,从中抽取140名学生进行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是1740 | B.个体是每一个学生 |
C.样本是140名学生 | D.样本容量是140 |
某单位共有职工150名,其中高级职称45人,中级职称90人,初级职称15人,现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从中抽取容量为30的样本,则各职称人数分别为( )
A.9,18,3 | B.10,15,5 | C.10,17,3 | D.9,16,5 |
某住宅小区有居民
万户,从中随机抽取
户,调查是否安装宽带,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则该小区已安装宽带的居民估计有______户.


宽带 | 租户 | 业主 |
已安装 | ![]() | ![]() |
未安装 | ![]() | ![]() |
则该小区已安装宽带的居民估计有______户.
某校有高一学生
人,高二学生
人,高三学生
人,现教育局督导组欲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高一学生被抽到的可能性最大 | B.高二学生被抽到的可能性最大 |
C.高三学生被抽到的可能性最大 | D.每位学生被抽到的可能性相等 |
某单位有职工52人,现将所有职工按1、2、3、…、52随机编号,若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4的样本,已知6号、32号、45号职工在样本中,则样本中还有一个职工的编号是________.
已知某地区中小学生人数和近视情况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解该地区中小学生的近视形成原因,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4%的学生进行调查,则样本容量和抽取的高中生近视人数分别为( )


A.400,40 | B.200,10 | C.400,80 | D.20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