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小题1】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______
【小题2】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运用衬托、比拟等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依依惜别的深情。
B.这首词作者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而被迫退隐的消极之辞。
C.“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
D.辛弃疾的这首送别词,立意不俗,超出常境,作者借送别来表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小题3】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陈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北宋末南宋初词人,②江城:指建康,今江苏南京。③盐:切碎的腌菜。“送老盐“这里代指养老之处。
【小题1】词以“孤影小窗灯”作结,运用了____________的手法、并有____________的特点,使得语言凝练而意蕴深远。
【小题2】简析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小题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鹊踏枝

宋 晏殊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①,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注)①玉柱:筝上定弦用的玉制码子。
【小题1】“一切景语皆情语”,词中的燕子、落絮、红杏、清明雨、莺等意象,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之情。
【小题2】词的上阕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小题1】“卜算子”是这首作品的__________。
【小题2】以下对本作品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漏断:指夜深。
B.幽人:幽居之人,这里指孤鸿。
C.无人省:指此时没有人醒着。
D.拣尽寒枝: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小题3】请对作品中“孤鸿”的形象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人 月 圆

李持正

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小题1】作品所写节令应为_________,依据是词中的“华灯”、“月圆”、“花期”。
【小题2】作品生动描写了夜晚的热闹气氛,请从两个角度加以说明。
⑴ 色彩   例子: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 例子: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词评家认为以“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结尾十分别致,意趣高远,试作简要赏析。(60字左右)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南歌子

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小题1】下片“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小题2】本词与柳永《雨霖铃》皆为送别词,试比较两首词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并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登多景楼

(南宋)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注]①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春天,词人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考察形势,准备向朝廷陈述北伐的策略。期间曾登多景楼并写下了这首词。②王谢:此代东晋上层人士,喻指今之掌权者。③强对:此指强敌。

【小题1】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
A.水调歌头
B.雨霖铃
C.念奴娇
D.沁园春
【小题2】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阕中“今古”暗示此词是借古论今,“鬼设神施”三句从江山形势的奇险引出对“天限南疆北界”主张的自豪。
B.上阕“一水横陈”三句,指出京口地形非常险要,是争雄的好据点,对南宋有利,应该北上争雄。
C.下阙“因笑”二字,承上阕结尾批判六朝统治者为保住少数人私利,无心北伐,顺势而下,使上下阙浑然一体。
D.下阙用“腥膻”代指充满了腥膻之气的敌占区,暗含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的批判。
【小题3】联系全词,分析下阙划线句子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浣溪纱

(宋)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小题1】这首词上片中“逐”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一个字________,暗写出秋千上少女的娇美身影,给幽美的景色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小题2】试分析本词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注)

苏 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注)这首词大致创作于词人被贬黄州之后。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以议论为主,夹以抒情。援情入理,情理互喻,既朴实又形象生动。
B.上阕运用典故发端,不仅是对世俗观念的奚落,也是对尘俗人生的否定。
C.下阕以高歌结尾,情绪豁达开朗,充满了飘逸旷达超凡脱俗的闲适之情。
D.全词语言意显词浅,带有口语化的痕迹,似乎毫不经意,然又颇具匠心。
【小题2】本词上阕蕴含作者多种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