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登多景楼

(南宋)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注]①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春天,词人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考察形势,准备向朝廷陈述北伐的策略。期间曾登多景楼并写下了这首词。②王谢:此代东晋上层人士,喻指今之掌权者。③强对:此指强敌。

【小题1】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
A.水调歌头
B.雨霖铃
C.念奴娇
D.沁园春
【小题2】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阕中“今古”暗示此词是借古论今,“鬼设神施”三句从江山形势的奇险引出对“天限南疆北界”主张的自豪。
B.上阕“一水横陈”三句,指出京口地形非常险要,是争雄的好据点,对南宋有利,应该北上争雄。
C.下阙“因笑”二字,承上阕结尾批判六朝统治者为保住少数人私利,无心北伐,顺势而下,使上下阙浑然一体。
D.下阙用“腥膻”代指充满了腥膻之气的敌占区,暗含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的批判。
【小题3】联系全词,分析下阙划线句子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0-21 10:45: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沁园春  答九华叶贤良
刘克庄①
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更玉花骢②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牛角书生,虬须豪客③,谈笑皆堪折简招。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怅燕然④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老去胸中,有些磊块⑤,歌罢犹须著酒浇。休休也,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
(注)刘克庄:南宋词人,其词继承了辛弃疾的爱国主义传统及豪放风格。②骢,音cōng,青臼杂毛的马,今名菊花青马。③牛角书生:用隋末英雄李密少年时牛背上读书遇权臣杨素事。虬髯豪客:用虬髯客张仲坚遇李靖,折服于李世民事。④燕然:即燕然山。《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干余里,臀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⑤磊块:一作垒块,《世说新语·任诞篇》云:“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塑造了一个文武双全的英雄形象。起首三句表现了主人公精通韬略,武艺高强。“乌丝阑展,醉墨龙跳。”形容主人公展开绢素,任意挥毫,其书法矫健有力,有如蛟龙跳跃。
B.“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用典抒情。“请缨”语本《汉书·终军传》:“(终)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阕下。”这里借此典故,抒发了词人矢志报国,立功塞外的豪情壮志。
C.“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与“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样都运用间接抒情的手法,在词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D.词的下片语气陡转,充满了时代悲凉与家国身世的感慨,表达了词人功名未就、报国无门的忧愤之情。
【小题2】刘克序此词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抒情方式、人物形象及思想情感等方面都有相同相似之处,请你就三个方面谈一谈。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女冠子·元夕
蒋 捷①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②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③。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注】①蒋捷:宋末元初人,南宋亡,隐居不仕。②蛾儿:闹蛾儿,用彩纸剪成的饰物。③灺(xiè):灯烛的残灰。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起笔两句从静态方面描写过去元宵节日如画的迷人景象,目的在于为后文实写现在元宵的冷清暗淡,形成今昔的强烈对比。
B.上片三至六句从动态方面虚写春风吹到歌楼舞榭、到处是笙箫管乐齐鸣、琉璃灯彩光四射、满城笑语欢声的热闹繁华场景。
C.“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写随便挂上几盏小灯,再不是从前士女杂沓、彩灯映红了尘埃迷天漫地的元宵节。
D.“江城人悄初更打”以静衬动,从灯市时间短促写夜晚冷落,寂静无声,鼓点悄然响起才知是初更,点明词人度元宵所在地。
E. 这首词风格较为自然,词意始终流动,无一凝滞。对今夕元宵节的描写不惜浓墨重彩,直接间接叙写兼有,或以梦境再现。
【小题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