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田家
戴复古
簦笠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黄泥坂②,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③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注)①簦笠:古代的一种有柄的笠。②坂:山坡。③化蝶梦:《庄子·齐物论》中庄子曾梦化蝴蝶。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极写了诗人行迹无定、四处漂泊、仆仆道途之久且远的孤苦情状。 |
B.颔联承首联写诗人行路难,而写农家的贫困,则从侧面表现旅况凄苦。 |
C.诗的第六句巧妙化用庄周化蝶的典故,抒写诗人自己的迷惘惆怅之感。 |
D.本诗借景抒怀,描写浓墨重彩,层次清晰,流转自然,颇具晚唐风味。 |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年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鳴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解:(1) 储光羲:王维友人,与王维同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2)要欲:好像。(3)方将:将要,正要。(4)了自:已经明了。(5)空复情:自作多情。【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写诗人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坐立不安地盼着友人,竖耳倾听有没有车子到来的声音。“起坐”一词非常生动传神,写出了对友人到来的渴望。 |
B.三四两句写诗人坐立不宁,在无比期盼的等待中听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于是快步出门,迎接友人,可见诗人心情之欣喜。 |
C.五六两句写景,晚钟从皇家宫苑传来,稀疏的春雨刚刚洒过京城,可以想象随着时间的流逝,夜幕降临,诗人的心情也变得阴郁,愁结不断滋长。 |
D.七八两句写诗人终于明白了,友人不会来了。“临堂空复情”,表达出久候好友不至的帐惘失落。尾联十字,如一声长叹,虽明知友人不来,而期待之情仍萦绕于怀,经久不去。 |
乌栖曲
[唐]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①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②奈乐何!
(注)①银箭金壶:古代计时工具,漏水多则夜已深。②高:同“皓”,明亮。【小题1】从题材看,这首诗属于( )。
A.咏史诗 | B.闺怨诗 | C.赠别诗 | D.行旅诗 |
A.第一二句勾画出吴宫内外两幅剪影,笔法洗练,对比鲜明。 |
B.第三四句“未”“欲”两字紧相呼应,直白地倾诉心中苦闷。 |
C.第五六句从侧面淡淡着笔,吴宫通宵宴乐的场景隐入幕后。 |
D.以日薄西山、月坠江波等景象写时间推移,富有象征意味。 |
送路六侍御入朝①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②桃花红似锦,生赠③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②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念”。③生憎:犹言偏憎、最憎。【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前四句写送别之情,诗人由“过去”想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有明显的时间层次。 |
B.首联中“四十年”,点明了分别的时间,也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慢慢归于淡忘了。 |
C.“忽漫相逢是別筮”一句,在“相逢”和“别筵”之间着一“是”字,使会合的欢娱,转化为别离的愁思。笔力千钓,直透纸背。 |
D.尾联结句“触忤愁人到酒边”的“酒”,正是“别筵”钱别之酒;“酒边”的“剑南春色”,也就是诗人的眼前风光。 |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①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②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③竟未休。
(注):①王粲:建安七子之一。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不得志。②回:挽回,扭转。③鹓雏:《庄子·秋水》中提到的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像凤凰的鸟。【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极具李商隐诗歌“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的特色,使用了多个典故,表达了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感情。 |
B.首联点题,上句以夸张之笔极写安定城楼高拔绵延的气势,下句则描绘了绿树与洲渚连接的阔大之景,乃登楼所见。 |
C.颔联用典,借助贾谊、王粲的人生际遇,抒发了自己要像他们一样于逆境中振作精神,重整旗鼓之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
D.颈联的“永”字用得很好,这个字,有力地表达作者毕生的抱负。这两句诗既洒脱又遒劲,从诗的表达形式着眼,锤字坚实,功力颇近杜诗。 |
岭南江行①
柳宗元
瘴江②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③是海边。
山腹雨睛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④涎。
射工⑤巧伺游人影,飓母⑥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注]①本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柳宗元进入今广西以后赴任柳州刺史的旅途之中。当时作者因谗被贬柳州。②瘴江;古时认为岭南地区多有瘴疠之气,因而称此处江河为瘴江。③黄茆:黄茅,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④长蛟:此处指水蛭。⑤射工:蜮,古代相传有一种能含沙射影的动物。⑥飓母:此处用以指飓风。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实写眼前之景,瘴江南去直抵云烟深处,黄茆尽头就是海边。 |
B.颈联借“巧伺”“偏惊”生动写出了岭南风物射工、飓母的特点。 |
C.象迹、蛟涎等奇崛险怪的物象折射出诗人滴守之地荒凉落后的自然环境 |
D.诗歌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诗人借用诗中景物,抒发了强烈的感情 |
易水怀古
贾岛
荆卿重虚死,节烈书前史。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
至今易水桥,寒风兮萧萧。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
荆轲
周昙
反刃相酬是匹夫,安知突骑驾群胡。
有心为报怀权略,可在於期与地图?
【小题1】“凉风兮潇潇”来自于《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所歌:“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两首诗对荆轲的评价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秋 山
白居易
久病旷心赏,今朝一登山。
山秋云物冷,称我清赢颜。
白石卧可枕,青萝行可攀。
意中如有得,尽日不欲还。
人生无几何,如寄天地间。
心有千载忧,身无一日闲。
何时解尘网,此地来掩关。
[注]掩关:坐关,原指佛教徒闭门静坐,以求觉悟,为期至少七天,长则不限。【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写诗人久病初愈后秋日登山的见闻与感受,首联写诗人登山赏景,心旷神怡。 |
B.“山秋云物冷”凸显了秋山的特征,山之清冷与“我”之清瘦、赢弱相互映衬。 |
C.“白石”两句写山行时可卧可行,叙写了山行的乐趣,突出诗人悠然自在的情趣。 |
D.诗歌前半部分叙事写景,后半部分抒发感慨;最后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佛教的向往。 |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
陆畅
其一
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①传,不妨秋月城头过。
其二
一别朱门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谢公②诗酒人。
[注]①禁漏:漏刻发出的声响,②谢公:南齐诗人谢眺,唐李白《秋登宜城眺北楼》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此诗中“谢公“应指崔大夫。【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诗中,首句雄奇磅礴,“压”字写出北楼之高,“满”字则写出北楼上视野之开阔。 |
B.前诗写因为楼高,故而诗人觉得“风清水凉”也正因如此,所以诗人才难以入眠。 |
C.后诗中,“别”“笑”二字写出诗人近几年羁旅漂泊的生活状态,达观里有一些苦辛。 |
D.两首诗角度不同,前诗从空间切入,侧重写景;后诗从时间切入,侧重写人。 |
秋夜曲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小题1】王维,字________,与孟浩然同为盛唐___________诗派代表。【小题2】以下对对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首句中的“桂魄”指的是月亮,月亮升起,秋露初生,本句点出了秋季这一时令。 |
B.本诗第二句写虽已秋凉,但主人公却无心更换夏衣,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忧伤之情。 |
C.本诗第三句描写主人公长夜弄琴的情景,实际是以乐曲寄情,表现了寂寞难寝的心绪。 |
D.全诗紧扣标题“秋夜”,营造了一种欢快与孤清交织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