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小题1】古人讲求炼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首联中“催”字力透纸背,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2】《百斛明珠》中说:“七言之丽者,在子美此二句后寂寥无声矣。”请赏析这首诗颔联的妙处。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早秋山中作

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被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注)①这首诗疑作于王维四十多岁的时候,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②尚平,字子平,东汉朝歌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③蛩,蟋蟀。
A.“无才不敢累明时”写出了诗人的谦虚,他认为自己没有才华,就不拖累圣明的时代了。
B.颔联两个典故,表明诗人与尚子平、陶渊明一样的意欲归隐山林的思想,而且归隐之心非常迫切
C.颈联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临秋的蟋蟀响急,薄暮的寒蝉声悲,照应题目,写出了早秋山中的安静空寂,给人一种萧索落寞的感受。
D.全诗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描写景物和传情达意,如用典,以动衬静,渲染等。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王勃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A.第一首诗,首句点明送别地,次句宕开一笔,从巴蜀一下子掷向塞北,三句点明送别的具体地点和分手时间,尾句从正面着笔,表明有人因离群而啜泣。
B.“飞月向南端”主要是诗人主观上的感觉,作者连续运用衬托笔法,以“飞月”形容时光飞逝,以时光飞逝暗示话别之久,以话别之久点出友情之深。
C.两诗都点到月,而且点明是秋夜,加之王勃一度远游四川,诗中又有点“巴南水”,可以断定这是中秋前后作者客居四川时写的送别诗。
D.通观两首诗,前一首诗是为后一首诗作铺垫,精彩全在后四句,诗人在后四句中从心理活动描写发展到对客观事物的描摹,笔法精妙。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 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 愁倚两三松。

【小题1】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一大早沿着小溪而行,沿路两旁桃花盛开,花瓣上挂满露珠,小溪流水淙淙,与狗吠之声,响成一片,形成了一幅别有情趣的图画。
B.“野竹分青霭”的“分”字,表面是写野竹参天,把空中的青色云气隔开,实则是说翠竹参 天,与青色的云气相接,浑为一体,形成天竹一色的奇景。
C.“飞泉挂碧峰”一句,颇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具有引人入胜,令人流连忘返的艺术魅力。
D.本诗构思精巧,内容曲折有致,题为“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句中无一字说道士,无一 字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
【小题2】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小题3】说说诗中诗人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阔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

祖 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蓟门:在今北京西南,盛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增加全诗的气势。客是诗人自称,游目纵观,不禁激情满怀。
B.汉军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显示出汉将军营中的轻敌和松懈,让人不禁惊讶,忧心忡忡。
C.颔联和颈联描绘出一幅边塞特有的壮丽景象: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充满阳刚之美。
D.诗歌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
【小题2】《汇编唐诗十集》评价此诗“调高语壮,是盛唐最上格”,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上述评价的理解。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杂 感

陆游

雨霁花无几,愁多酒不支。

凑凉数声笛,零乱一枰棋。

蹈海言犹在,移山志未衰。

何人知壮士[注],击筑有余悲!

〔注〕壮士:此处指荆轲。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一景一情,上句雨后萧条之景烘托下句酒难消的忧愁悲愤,定下基调。
B.颔联借凄凉笛声喻人民哀怨声,借棋局喻朝政混乱、国家日受宰割的局面。
C.尾联借壮士荆轲击筑悲歌无人能识,抒发了诗人内心慷慨激愤的爱国情怀。
D.本诗前两联主要写景,后两联主要抒情,和他的《游山西村》的写法迥异。
【小题2】诗的颈联用典历来为人称道,请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

[南宋]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被外放为四川夔州通判,西行入弱,见赤鼻矶旧迹触景即兴而作。②齐优:孔子治鲁,齐人患之,送优伶给鲁君,优伶曲意逢迎,讨好媚人,鲁君耽于享乐,孔子被迫去国。
【小题1】“生子何须似仲谋”一句化用三国时曹操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还见于南宋词人________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但用意不同,此处为正话反说。
【小题2】全诗表达了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请联系诗句加以简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是对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A.本诗言近旨远,作为阮籍《咏怀诗》的第一篇,如同序诗,刻画出一个在深夜弹琴的孤独寂寞、高洁不群的作者形象。
B.“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运用了虚实结合,以静写动的表现手法,写出寂寞凄清的环境,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
C.本诗中“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一句,并没有直接写明自己如何孤独,而是以此来营造凄清的氛围。这样写,比直接写人如何孤独惯怅更富有艺术效果,使人感到含蓄不尽,意味无穷。
D.“孤鸿”“翔鸟”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作者自喻。名噪一时的“竹林七贤”在司马政权的高压下迅速瓦解,诗人孤独压抑空前,感慨无处诉说。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别房太尉墓

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注释:①蜀中战乱平息后,杜甫将从这首诗写蜀中战乱平息后,杜甫将从阆州回成都时,凭吊故人之墓,做此诗。房太尉:房琯,唐玄宗时任宰相。②谢傅:晋代名将谢安。他在苻坚率百万大军征讨时,还在于谢玄下围棋,从容击退了敌兵。徐君:典出《说苑》,“吴季札聘晋,过徐,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殁,遂解剑系其冢树而去。”
【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这首诗的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驻马”二字表现作者在故友墓前流连盘桓,不忍离去。
B.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悲恸,令人倍觉寂寥哀伤。
C.作者将房琯誉为“谢傅”“徐君”,也折射出诗人内心对国事的忧虑和叹息。
D.整首诗阴郁深沉的氛围,也折射出内心对国家的忧虑和叹息。
【小题3】“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一句情景交融,请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菊

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小题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作者白居易,是唐朝著名诗人,曾倡导“新乐府运动”,诗歌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B.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可以以物喻人,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此诗可理解为自况言志的诗。
C.诗歌首句交代了菊花所处环境——一夜清寒,瓦着新霜,营造了清冷的意境,暗示了对菊花的同情。
D.最后一句中“金粟”指菊花的花蕊。早晨花蕊初开即菊花初绽,给人清丽美好的印象。
【小题2】诗人在咏菊时,还选取了哪些相关的植物意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凸显菊花?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