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 ;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 ;直栏横槛, ;管弦呕哑,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在划横线处补上原文。
【小题2】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奈何取
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
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 后人哀之
而不鉴之,亦使后人
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
【小题3】文中划线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小题4】“谁得而族灭也”中的“得”字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沿用。找出与这个“得”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心得体会 | B.不得不如此 | C.你得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 D.得到好处 |
【小题5】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 )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唐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唐人;④是指唐以后的人; |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唐以后的人; |
D.①④相同,都是指唐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
【小题6】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
【小题7】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①作者总结六国与秦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②从上述行文中,我们可看出作者写赋的用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