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二句描写诗人缘溪而上、雾气蒸腾的情景,从正面描写出路上雾气浓重,持续时间长。
B.三四句写出暖冬之景。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
C.本诗既借景抒情,又运用典故,兼有直抒胸臆, 寄托了深沉的情感。
D.随着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诗人笔下的景色多彩纷呈,总体上描绘的是清幽的哀景。
【小题2】请分析最后四句中诗人表达出的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0-24 10:07: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咏怀古迹(其一)

杜 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①五溪衣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②羯胡: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这里指安禄山。③庾信:南北朝诗人。“侯景之乱”致使庾信长期羁留北朝,到了暮年他的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概括了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的生活状况。战乱之际,诗人在东北一带流离失所,后辗转入蜀,又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B.颔联写出了三峡一带特有的风景,山势高峻,房屋依山而建,耸入云霄,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而当地的少数民族都居住在云雾缭绕的山中。
C.颈联点明诗人 “支离”“漂泊”的原因,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既是自己咏怀,又是代庾信咏怀。结构上承上启下。
D.尾联承接上联,引用庾信的典故,意在表明庾信一生中最“萧瑟”的事是命途多舛,没能少年成名,到了暮年才诗动江关,赢得名声。
E.这首诗处处运用对比手法,“东北”与“西南”对比,“三峡”与“五溪”对比,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