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1)安史之乱后,唐宪宗时期曾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公元821年到822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了这首诗。(2)西塞山,曾是东吴著名的军事要塞。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3)石头,指石头城,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清凉山。

【小题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
【小题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下”字渲染了西晋水军浩大威猛的声势,“收”字凸现了东吴一败涂地的景象。
B.颔联选取铁索沉江、降幡出城两个细节,形象而凝炼地再现了西晋灭吴的历史。
C.颈联中依旧的山形、寒冷的江水等景物,引发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无限感慨。
D.尾联写天下一统大势中的故垒芦荻、萧瑟秋风,隐含了诗人对唐朝国运衰微的忧虑。
【小题3】本诗前四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0-24 10:43: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 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②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因“直道事人”三黜。③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前往的柳州。④连山:指诗人所往之地连州。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头一、二句以叙事起,勾画出诗人和朋友屡遭挫折的经历,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B.诗人巧妙地以典明志,“事异”两字,带有自嘲的口气,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骚。
C.“名惭”意为自己声名比不上柳士师,表现了诗人仕途不顺声名不显,心情失落。
D.“并”“尽”二字有情有致,描绘出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影荒郊、翘首仰望之景。
E. 诗人以“回雁”“哀猿”反衬离别之情,诗境也变而凄厉了,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小题2】“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柳永名作《雨霖铃》的结句。比较这首诗的尾联和《雨霖铃》的结句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