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释)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一带地区。②三边:泛指边疆。③投笔吏:东汉班超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④请长缨:西汉书生终军向皇帝请求用长缨缚番王来朝。
【小题1】这首诗从体裁看是一首__________,从题材看是一首____________诗。
【小题2】有人说诗眼是“望”,也有人说是“惊”,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代 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
B.“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心上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
C.“月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有情人的不得相会。
D.芭蕉的绿叶展不开丁香的花蕾,指丁香花尚未绽放,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 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小题2】(小题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沧浪静吟

苏舜钦①

独绕虚亭步石矼②,静中情味世无双。

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

二子③逢时犹死饿,三闾遭逐便沉江。

我今饱食高眠外,唯恨澄醪④不满缸。

注:①苏舜钦,北宋著名诗人。因“稍侵权贵”,革职为民,退居苏州,筑沧浪亭。此诗写于苏州沧浪亭闲居时期。②矼:石桥。③二子:指伯夷和叔齐,二人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④澄醪:清醇美酒。

【小题1】赏析画横线的诗句。
【小题2】结合最后两联,说说你对诗人“内心之静”的理解。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注)东禅庄院

苏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女王城:在黄州城东十五里。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以一“摇”字活画出春风荡漾、江柳轻拂的神态,表现了春天到来的迅疾。
B.额联巧用叠词,前者拟溪流潺潺声,后者描碧草新绿之色,视听结合更显得春意盎然。
C.这首诗前四句写“往岐亭”途中所见,五六句写女王城饯别。“数亩荒园”,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地。
D.全诗紧扣意,写初春之景,景色如画;写友人之情,情意深厚。诗人一气贯注,看似信笔挥洒,实则勾勒甚密,有天机自得之妙。
【小题2】请从手法与情感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诗的最后两句。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隐自题
林逋[注]
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
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
(注)林逋,宋钱塘人,初游历江淮,后结庐西湖孤山,种梅养鹤,称“梅妻鹤子”,终生未娶,隐居不仕。
【小题1】“清深趣有余”,诗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趣有余”?请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小题2】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请联系诗句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旨在咏叹终南山壮景.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B.首联运用对比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终南山与天帝居所相连接,突显其高峻:与海角相连,彰显其雄阔。
C.颔联写诗人身在终南山中,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感受到了朦胧之美。
D.尾联写为了入山穷胜,作者设想投宿山中人家,隔着深沟大润遥望询问樵夫。“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西山隐者不遇

丘为

绝顶一茅茨①,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②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①茅茨:茅屋。②黾勉:勉力,尽力。

【小题1】简析诗歌最后一句“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的艺术手法及作用。
【小题2】主人公到山中专程去寻访隐者,结果虽然“不遇”,隐者的生活和性格却逐渐清晰明朗。我们在寻访过程中可以从多处窥见隐者的形象和志趣,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罢郡归洛阳寄友人  刘禹锡
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
不见蜘蛛集,频为佝偻欺。颖微囊未出,寒甚谷难吹。
濩落唯心在,平生有己知。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免职而重归故地洛阳后所作。②蜘蛛集:古人认为蜘蛛聚集,寓示着喜事临门。③谷:指谷风,即东风。④濩落:沦落失意的样子。⑤商歌:春秋时宁戚高唱商歌,以引起路过的齐桓公注意,后得到赏识并成就大业。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一、二句,以“远谪”对“初归”,远谪时的年轻人,归来时已变成了鬓发苍苍的老人,反映诗人这些年来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悲辛。
B.第三、四句,描写了故吏离去、门庭冷落与内室宁静、邀约老僧两个情景,反映诗人因世情冷漠而心灰意冷,便借学禅问佛来寻求寄托。
C.第五句以“不见”写出诗人一直难遇好事的失意,第六句以“欺”字写出诗人身形佝偻、行动不便的窘况,两句表现诗人的落魄、衰老。
D.第七句反用毛遂自荐的典故,说自己才学疏浅、未能“脱颖而出”,这是自卑、自责之语;第八句用难以吹走的严寒,暗示内心的悲凉。
E. 全诗紧扣题目展开,先由“罢郡归洛阳”之事起笔,接着写自己归来后的真实境况和切身感受以“寄友人”,于娓娓倾诉中贯注了真情。
【小题2】(小题2)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小题1】下列对于这两首诗的解说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借沙漠雪原、月下秋霜等边地寒气袭人的景物渲染了将士们愁惨凄凉的心境。
B.高诗用“雪净”“月明”等景象营造了一种寒冷萧瑟的气氛,与李诗环境氛围较为相似。
C.高诗第三句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D.高诗三四句描绘出了梅花开满关山,花瓣随风飘落,洒满整个关山的奇异景象。
【小题2】这两首边塞诗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