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西山隐者不遇

丘为

绝顶一茅茨①,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②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①茅茨:茅屋。②黾勉:勉力,尽力。

【小题1】简析诗歌最后一句“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的艺术手法及作用。
【小题2】主人公到山中专程去寻访隐者,结果虽然“不遇”,隐者的生活和性格却逐渐清晰明朗。我们在寻访过程中可以从多处窥见隐者的形象和志趣,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0-08 01:02: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柳虬字仲蟠,年十三,便专精好学。时贵游子弟学者,并车服华盛,唯虬不事 容饰。遍受五经,略通大义,兼博涉子史,雅好文。 

②大统三年,冯翊王元季海、领军独孤私信镇洛阳。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极,唯有虬在阳城。信等乃征之,以为行台郎中掌文翰。时军旅务殷,虬励精从事,或通夜不寝。季海尝会:“柳郎中判事,我不复重看。”四年,入朝,太祖欲官之,虬辞老母,乞侍医药。太祖许焉。久之,为独孤信开府从事中郎。信出镇陇右,因为泰州刺史,以虬为二府司马。虽处僚,不综府事,唯在信左右谈论而已。因使见太祖,被留为丞相府记室。虬以史官密 书善恶未足惩劝乃上疏事遂施行。十四年,除秘书丞。秘书虽领著作,不参史事,自虬为丞,始令监掌焉。十六年,迁中书侍郎,修起居注,仍领丞事。时人论文体者,有古今之异。虬又以为时有古今,非文有古今,乃为文质论。 

③虬脱略人间,不事小节,弊衣疏食,未尝改操。人或讥之,虬曰:“衣不过适体,食不过充饥。孜孜营求,徒劳思虑耳。”魏恭帝元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选自《北史卷六十四·列传第五十二》,有删改) 

(注)①柳虬:北魏时人。②文翰:公文信札。③综:总管。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雅好
(2)因为泰州制史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时贵游子弟学者(   )  
A.靠近 B.参与 C.成就 D.从事 
(2)虽处僚(   ) 
A.第一 B.头 C.特别 D.原先 
【小题3】第②段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虬以史官密书善恶/未足/惩劝乃上/疏事遂施行。
B.虬以史官密书善恶/未足惩劝/乃上疏/事遂施行。
C.虬以史官密书/善恶未足/惩劝乃上/疏事遂施行。
D.虬以史官密书/善恶未足惩劝/乃上疏/事遂施行。
【小题4】把第②段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信等乃征之,以为行台郎中掌文翰。时军旅务殷,虬励精从事,或通夜不寝。
【小题5】第②段中“柳郎中判事,我不复重看”句反映了元季海怎样的心态?下列选项中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信任B.炫耀C.赏识D.示好
【小题6】第①③段都写到了柳虬不注重仪容外表,但写法上有所不同,请做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