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归雁(其一)
唐·杜甫
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注)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②瞻:往上看,往前看。③浪语:妄说;乱说。④故山:喻家乡。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为大雁的北归作了铺垫。
B.颔联中的“瞻”“背”前后呼应,更写出大雁北归时整齐的队形和浩大的阵势。
C.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地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急切的心情。
D.诗人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里没有什么妄说乱言,字里行间都是自己一片衷情。
E. 最后一句诗人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故乡的山薇,这是作者的虚笔。
【小题2】(小题2)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

(唐)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小题1】下列对于这两首诗的解说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诗首句写出了江南草长、碧绿如茵的勃勃生机,所写景色极具轻柔婉丽明媚之美,与全诗的情感色彩迥异。
B.韦诗中“鸟空啼”的“空”意为“白白地”“徒然地”,从诗人对鸟啼的特殊感受中进一步烘托出“梦”字,寓慨很深。
C.刘诗中曾经的“六代竞豪华”、“万户千门”与而今的野草丛生、衰败不堪的景象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昔盛今衰的对比。
D.刘诗通过对陈后主因奢侈荒淫而亡国亡身的批判,希望当政者能吸取这一历史教训,并表达了忧国伤时之情。
【小题2】韦诗中,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和寇十一晚登白门

陈师道

重楼杰观屹相望,表里山河自一方。

小市张灯归意动,轻衫当户晚风长。

孤臣白首逢新政,游子青春见故乡。

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

(注)寇十一:即寇国宝,从陈师道学。白门,徐州城门名。陈师道,北宋诗人,元祐初期,因苏轼等人举荐,曾任徐州教授。本诗作于元符三年春天,宋哲宗死,徽宗即位,之前反对变法、遭严酷打击的元祐党旧臣逐渐被召回。小市:徐州地名。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题中的“和”字表明这是一首和诗,应是诗人为酬答寇十一同题材的诗而作。
B.首句写登城所见的雄伟壮丽之景,“屹相望”写出了楼观高耸对峙的样子。
C.第二句写徐州城的地理形势,此处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堪称一方重镇。
D.第四句写诗人回家之后伫立门前,晚风吹动衣衫,顿生凉意,让人怅惘不已。
E. 第六句写游子青春年少便能重见故乡,与上句中孤臣白首才被召回形成对比。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秋雨叹三首(其二)
杜甫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值?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题目,写秋风秋雨,连绵不断,天地之间,乌云笼罩。
B.“浊泾”一句写秋雨之大,已经见不到“泾渭分明”的景象了。
C.“黍穗黑”是说因为长时间下雨,黍穗受到雨水浸泡已经糜烂。
D.“斗米换衾裯”写城中百姓很高兴,终能以斗米换昂贵的衣物。
【小题2】“去马来牛不复辨”一句化用了《庄子•秋水》中的“两涘渚涯之间,不辨牛马”。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唐•李商隐
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唐•杜牧
C.倚杖岩头秋独望,稀疏烟垄是人间。《北山岩》宋•郑樵
D.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
【小题3】《秋雨叹》与《春夜喜雨》都是杜甫写雨的名作,请分别概括两首诗的思想情感。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书愤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②。

细雨春芜上林苑③,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①与《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写于同一时期。②《旧唐书·张巡传》:“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毗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 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③上林苑:古代园林建筑,汉武帝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官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卧”字刻画诗人隐居的情形,为下半句的抒情做铺垫,并起到衬托作用。
B.苏武被困匈奴餐用毡毛也不变节,张巡欲气吞逆贼咬碎钢牙,诗人借此以明志。
C.“壮心未与年俱老”表现诗人年事已高,雄心壮志因年老而有所衰减。
D.这首诗与《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都运用了典故,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是相同的。
【小题2】诗的第三联写了怎样的情景?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E.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
【小题2】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得藤字

[唐]高适

幕府日多暇,田家岁复登。

相知恨不早,乘兴乃无恒。

穷巷在乔木,深斋垂古藤。

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农田今年又获丰收,自己在幕府多空闲,交代了拜访朋友的背景。
B.“乘兴乃无恒”一句,表达了诗人不能够常常乘兴拜访朋友的遗憾之情。
C.诗人觉得对待杨七山人的款待无以回报,只能用喝醉酒的方法来致谢。
D.这首诗叙事兼有抒情,语言未刻意雕琢,却能够于质朴中表达真性情。
【小题2】诗的颈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秋 望
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注:明代弘治年间,鞑靼屡扰,西北边境多有战事。李梦阳前线犒军,有感而发。
①弢:装箭的袋子。②飞挽:快速运送粮草的船只。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世称“郭汾阳”。
【小题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写了诗人登临眺望的地点和时节。水绕边墙,秋雁南飞,扣题的同时也使诗的境界愈见空阔、苍凉。
B.颔联上句描写了作者跨过壕沟追逐野马的场景,表明作者想加入到队伍中,以实现其保国安民的崇高理想。
C.颈联描写了尘土飞扬的黄河渡口和冷月高挂的战场,战前准备的繁忙和战场的冷寂对比,预示着战争即将来临。
D.尾联直抒胸臆,着重表达了对唐代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的朔方节度使、封为汾阳郡王的郭子仪的敬仰之情。
E. 全诗紧扣诗题“秋望”二字落笔。诗中之景,无不是“望”中所见,无不透出凄清肃杀的秋的气息。
【小题2】本诗是一首边塞诗,作品中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边塞诗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屯田词

(唐)戴叔伦

春来耕田遍沙碛,老稚欣欣种禾麦。

麦苗渐长天苦晴,土干确确锄不得。

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余枯茎。

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

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

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

(注)①屯田:自汉代以后政府利用军人、农民或商人垦种荒地,征取收成作为军饷,称为“屯田”。屯田分为军屯、民屯和商屯。这里指民屯。隋以后,“屯田”又称为“营田”。②确确:土块坚硬的样子。
【小题1】本诗依次叙写了屯田农民种麦、_______、______的生活,反映了中唐时期人民悲惨命运。
【小题2】这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小题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小题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