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牛渚①怀古
李 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牛渚:今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端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②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乘月泛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邀袁宏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声名大著。【小题1】清代王士禛评价这首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对颔联的一个“空”字极为赞赏,认为意蕴丰富,请简析。
【小题2】结合全诗,谈谈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无尽情思的。
野望①
杜甫
清秋望不极,迢递起曾阴②。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注):①此诗写于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安史叛军攻陷洛阳,本欲前往洛阳的杜甫被迫退回秦、华,有家不能回。②曾阴:重叠的阴云。曾,层。
【小题1】《唐诗援》评“结语倒插好,若顺说便无味”,请简析尾联的好处。【小题2】诗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请简要赏析全诗景与情的关系。
过陈琳①墓
[唐]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②无主独怜③君。
石麟④埋没藏春草,铜雀⑤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 ①陈琳:字孔璋,三国时著名文人,建安七子之一。陈琳原依袁绍,后归曹操。陈琳墓在下邳。②霸才:辅佐 他人成霸业之才。③怜:爱慕。④石麟:石麒麟,墓道前的陈列品。⑤铜雀:铜雀台,曹操所建,故址在邺城。【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是__________;从题材上看,这首诗是________。
【小题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野望①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1)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海内风尘诸弟隔”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2)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扣住“望”来写的。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小题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道出诗人什么心境?
【小题2】海棠为名花之一,历代诗人多有歌咏,或赏其艳丽,或怜其凋零,大多风流有余,品格不足,陈与义这首诗别有新意,写出海棠什么特点,蕴含了诗人怎样的人格?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注)
王安石
(其一)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其二)
三十年前此路,父兄持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注释)这两首诗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宫时即兴吟成,题写在墙壁上。西太一宫:在北宋首都卞京(今河南开封市)。
(1)分析“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使用的两种手法。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诗中“白头”“白首”抒发的情感。
过菊江亭(1)
于谦
杖履逍遥五柳旁,一辞独擅晋文章。
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咏菊
曹雪芹(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2)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3)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释:(1)菊江亭:今位于安徽东至县东流镇滨江处,晋时属江西彭泽;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常来此植菊。(2)欹:通“倚”。(3)平章:品评。【小题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两句写陶渊明在菊江亭的五棵柳树旁拄杖而行,从而写出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 |
B.第二首前两句写咏菊之人怀着无法摆脱的诗情,从暮到晓,绕着篱笆,靠着石头,吟咏菊花。 |
C.两首诗所题咏的菊花,都与辞官归隐的陶渊明相关,都表达了对陶渊明高风亮节的赞颂之情。 |
D.两首诗在题咏菊花的同时,写到“五柳”“一辞独擅晋文章”“陶令”,都属于引用典故。 |
A.第一首诗中明确表达了诗人自己不喜欢无情之物的心态。 |
B.第一首诗暗含了诗人对陶渊明能保持高风亮节的赞赏之情。 |
C.第二首写诗人在吟咏菊花的过程中,用霜色来描摹菊之形。 |
D.第二首写诗人月下吟咏菊花时,口里含有菊花清香的花瓣。 |
吴宫怀古
(唐)陆龟蒙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长洲怀古
(唐)刘沧
野烧原空尽荻灰,吴王此地有楼台。
千年事往人何在,半夜月明潮自来。
白鸟影从江树没,清猿声入楚云哀。
停车日晚荐苹藻,风静寒塘花正开。
【小题1】这两首诗同属怀古诗,都以评说吴王发端,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手法。【小题2】这两首诗表达主旨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作简析。
观魏博何相公猎①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注①:何相公,即魏博节度使何进滔。《旧唐书》说他“居魏十五年,民安之”。【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叙事,既点明围猎的时间是清晨,又写出围猎地点禁城东的壮阔场面,为全诗铺写出晨猎的背景。 |
B.领联中“红”、“白”二字色彩鲜明耀目,“向日”、“迎风”烘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
C.尾联中的“寒”字,虽有点出时令的作用,但主要在表现高飞鸿雁虽凌绝苍穹,何相公却一箭命中的神奇。 |
D.整首诗在选材方面,干净利索地只写一个人物,取材之精确,描写线条之明快,凸显了何相公的惊人绝技。 |
谏说之难洪迈
韩非作《说难》,而死于说难,盖谏说之难,自古以然。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拒之,然卒至于言听而 计从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
秦穆公执晋侯,晋阴饴甥往会盟,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曰 必报仇,君子曰必报德。秦伯曰:“国谓君何?”曰:“小人谓之不免,君子以为必归;以德为怨,秦不其 然。,’秦遂归晋侯。
秦伐赵,赵求救于齐,齐欲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曰:“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后 盛气而揖之入,知其必用此事来也。左师徐坐,问后体所苦,继乞以少子补黑衣之缺。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曰:“甚于妇人。”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于是后曰:“恣君之所使。”长安君遂出质。
范雎见疏于秦,蔡泽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曰:“燕客蔡泽,天下辩士也。彼一见秦王,必夺君位。,’ 雎曰:“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事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使人召泽,谓之曰:“子宣言欲 代我相,有之乎?”对曰:“然。,’即引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事。雎知泽欲困己以说,谬曰:“杀身成名, 何为不可?,,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诱之,极之以闳夭、周公之忠圣。今秦王不倍功臣,不若秦孝公、楚越王, 雎之功不若三子,劝其归相印以让贤。雎竦然失其宿怒,忘其故辩,敬受命,延入为上客。卒之代为奏相 者泽也。
秦始皇迁其母,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死者二十七人矣。茅焦请谏,王召镬将烹之。焦数 以桀、纣狂悖之行,言未绝口,王母子如初。
吕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剧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 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丨彼此一时也。
节选自《容斋随笔》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盟,古代诸侯间会面和结盟的仪式。春秋战国时,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曾举行 过多次会盟。 |
B.质,本义抵押。先秦时诸侯之间结盟,各派世子或宗室子弟留居对方作为保证,叫做‘质’或‘质子’。 |
C.黑衣,春秋战国时王宫卫士常穿黑衣,故此处以黑衣借指王宫卫士。“补黑衣之缺”即为充当宫中卫士。 |
D.烹,即烹刑,将犯人投入锅中烹煮,又称镬烹、汤镬,与大辟、髡刑、黥刑、凌迟、戮刑等同为死刑。 |
A.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 赵? |
B.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 赵? |
C.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 赵? |
D.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 赵? |
A.阴饴甥在与秦王谈判时,以守为攻。他没有直斥秦王的无礼,而是摆出晋国国内君子与小人对秦王是 否放归晋侯的争论,让秦王自作决断。 |
B.左师触龙劝说太后时,采取了迂回策略。他先从为儿子谋差事谈起,迂回指出爱儿子就要让他有功于 国,从而说服太后让长安君作人质。 |
C.蔡泽想代范雎为相,先有意散布自己想取而代之的消息,来激怒范雎,再借商君、吴起、闳夭等人的 事例进一步威胁他,使其拱手让出相位。 |
D.茅焦劝阻秦王放逐母亲时,大义凛然,不惧秦王的汤镬之刑,列数夏桀、商纣的狂妄脖理行为来责备 秦王,最后使秦王母子和好如初。 |
(1)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拒之,然卒至于言听而计从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
(2)雎竦然失其宿怒,忘其故辩,敬受命,延入为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