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谏说之难洪迈
韩非作《说难》,而死于说难,盖谏说之难,自古以然。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拒之,然卒至于言听而 计从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
秦穆公执晋侯,晋阴饴甥往会盟,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曰 必报仇,君子曰必报德。秦伯曰:“国谓君何?”曰:“小人谓之不免,君子以为必归;以德为怨,秦不其 然。,’秦遂归晋侯。
秦伐赵,赵求救于齐,齐欲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曰:“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后 盛气而揖之入,知其必用此事来也。左师徐坐,问后体所苦,继乞以少子补黑衣之缺。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曰:“甚于妇人。”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于是后曰:“恣君之所使。”长安君遂出质。
范雎见疏于秦,蔡泽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曰:“燕客蔡泽,天下辩士也。彼一见秦王,必夺君位。,’ 雎曰:“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事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使人召泽,谓之曰:“子宣言欲 代我相,有之乎?”对曰:“然。,’即引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事。雎知泽欲困己以说,谬曰:“杀身成名, 何为不可?,,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诱之,极之以闳夭、周公之忠圣。今秦王不倍功臣,不若秦孝公、楚越王, 雎之功不若三子,劝其归相印以让贤。雎竦然失其宿怒,忘其故辩,敬受命,延入为上客。卒之代为奏相 者泽也。
秦始皇迁其母,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死者二十七人矣。茅焦请谏,王召镬将烹之。焦数 以桀、纣狂悖之行,言未绝口,王母子如初。
吕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剧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 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丨彼此一时也。
节选自《容斋随笔》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盟,古代诸侯间会面和结盟的仪式。春秋战国时,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曾举行 过多次会盟。
B.质,本义抵押。先秦时诸侯之间结盟,各派世子或宗室子弟留居对方作为保证,叫做‘质’或‘质子’。
C.黑衣,春秋战国时王宫卫士常穿黑衣,故此处以黑衣借指王宫卫士。“补黑衣之缺”即为充当宫中卫士。
D.烹,即烹刑,将犯人投入锅中烹煮,又称镬烹、汤镬,与大辟、髡刑、黥刑、凌迟、戮刑等同为死刑。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 赵?
B.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 赵?
C.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 赵?
D.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 赵?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饴甥在与秦王谈判时,以守为攻。他没有直斥秦王的无礼,而是摆出晋国国内君子与小人对秦王是 否放归晋侯的争论,让秦王自作决断。
B.左师触龙劝说太后时,采取了迂回策略。他先从为儿子谋差事谈起,迂回指出爱儿子就要让他有功于 国,从而说服太后让长安君作人质。
C.蔡泽想代范雎为相,先有意散布自己想取而代之的消息,来激怒范雎,再借商君、吴起、闳夭等人的 事例进一步威胁他,使其拱手让出相位。
D.茅焦劝阻秦王放逐母亲时,大义凛然,不惧秦王的汤镬之刑,列数夏桀、商纣的狂妄脖理行为来责备 秦王,最后使秦王母子和好如初。
【小题4】把文中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拒之,然卒至于言听而计从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
(2)雎竦然失其宿怒,忘其故辩,敬受命,延入为上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26 02:01: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

义田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之田千亩,号曰义田,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生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只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车赢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鸣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已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注)①义田:指官府建立以其收入救济灾民的田产。②齐侯:指齐景公。齐是侯爵,所以称它的国君为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置负郭常之田千亩 稔:庄稼成熟,丰收
B.昔晏平仲车赢马 敝:谦辞,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C.稍之充 廪:粮仓
D.操壶瓢为沟中者 瘠:通“胔”,指没有完全腐烂的尸体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养济群族之人 常身翼蔽沛公
B.而时共出纳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
C.贫终其身 弃甲曳兵
D.是皆公之罪人 师道之不传久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文正公在没有显贵发达的时候就有了施与贫者贤者的愿望,但很多年之后才能付诸实践,他的后世子孙也继承了他的志向,继续经营义田。
B.文章先叙后议,层次清晰的叙述写出了范仲淹的仁心与无私,纵横捭阖的议论极大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文章在引古叹今的大开合中波澜起伏。
C.文章善用反衬来刻画人物,以晏子之行反衬范仲淹,以达官显贵“享万钟禄”与范仲淹“贫终其身”构成对比,以此突出范文正公的贤能和义行。
D.作者通过选取范仲淹设置义田悉心尽力一事,以小见大,既彰显了事件的意义,更赞美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操。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族之聚者九十只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2)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梅执礼,字和胜。大司成强渊明贤其人,为宰相言,相以未尝识面为慊。执礼闻之曰:“以人言而得,必以人言而失,吾求在我者而已。”卒不往谒。历比部员外郎,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孟昌龄居郓质人屋,当赎不肯与,而请中旨夺之;内侍张佑董葺太庙,僭求赏:皆驳奏弗行。迁礼部侍郎。素与王黼善,黼尝置酒其第,夸示园池妓妾之盛,有骄色。执礼曰:“公为宰相,当与天下同忧乐。今方腊流毒吴地,疮痍未息,是岂歌舞宴乐时乎?”退又戒之以诗。黼愧怒。明年,徙滁州,时赋盐亏额,滁亦苦抑配。执礼曰:“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请于朝,诏损二十万,滁人德之。钦宗立,改户部。方军兴,调度不足,执礼请以禁内钱隶有司,凡六宫廪给,皆由度支乃得下。尝有小黄门持中批诣部取钱,而封识不用玺,既悟其失,复取之。执礼奏审,诏责典宝夫人而杖黄门。金人围京都,执礼劝帝亲征,而请太上帝后、皇后、太子皆出避,用事者沮之。洎失守,金人质天子,邀金帛以数百千万计,曰:“和议已定,但所需满数,则奉天子还阙。”执礼与同列哀民力已困,相与谋曰:“金人所欲无艺极,虽铜铁亦不能给。”而宦者挟宿怨语金帅曰:“城中七百万户,所取未百一,但许民持金银换粟麦,当有出者。”已而果然。酋怒,责之,对曰:“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顾比屋枵空,亡以塞命耳。”酋益怒,取其副杖之百。执礼犹为之请,俄遣还,将及门,呼下马挝杀之,而枭其首,时靖康二年二月也。是日,天宇昼冥,士庶皆陨涕愤叹。死时,年四十九。高宗即位,诏赠通奉大夫、端明殿学士。议者以为薄,复加资政殿学士。

(节选自《宋史·梅执礼传》,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B.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C.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D.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土地、赋税及户籍等事宜。
B.禁内,即官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官禁。
C.六宫,本义是指古代皇后居住的寝宫,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官代指皇后一样。
D.士庶,即士人和庶人,指社会下层人士。古时对人的社会地位简单可分为四种:公、卿、士、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执礼不媚权贵,守正不阿。有人把他推荐给宰相,但他不以为意,在任中书舍人、给事中时,他驳回了孟昌龄、张佑等人的不合理请求。
B.梅执礼关心百姓,与天下同忧乐。在王黼置酒夸示自己园池妓妾时,他认为国家有难,不应歌舞宴乐,他还减除滁州赋盐,滁人很感激他。
C.梅执礼忠于职守。他主张宫内财务由相关部门管理,小黄门取钱的封识没有用玺,他奏明皇上,以刑杖责罚了主管夫人和黄门。
D.梅执礼不畏金人,舍身取义。他劝帝亲征,帝都失守,金人以天子为人质勒索金帛,他为百姓考虑没有答应,最后被恼羞成怒的金人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
②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