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小题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道出诗人什么心境?
【小题2】海棠为名花之一,历代诗人多有歌咏,或赏其艳丽,或怜其凋零,大多风流有余,品格不足,陈与义这首诗别有新意,写出海棠什么特点,蕴含了诗人怎样的人格?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0-06 08:45: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日,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竿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钩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及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小题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后,出门而望  “蚤”:通“早”
B.注意以取之,乃一得  “间”:中间
C.及饭后仍出,更别塘求钓处 “诣”:到
D.问之常钓家,如是 “率”:大概,大致
【小题2】(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与 “注意以取之” 的 “ 注意 ” 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B.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忌不自信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钓者未得鱼希冀得鱼,钓得小鱼又期盼大鱼的心理变化过程。
B.“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这一情景充满了生活情趣。
C.钓者虽然钓技不高,但他自得其乐。
D.文章叙述了钓者一次钓鱼的详细经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钓鱼之乐。
【小题4】(小题4)文言文翻译。
翻译上文画线的句子 
①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
②及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鲍防,字子慎,襄州襄阳人。少孤窭,强志于学,善辞章。及进士第,历署节度府僚属,入为职方员外郎。薛兼训帅太原,被病,代宗授防少尹、节度行军司马, 召见,慰遣之。俄知留后,兼太原尹、节度使。入为御史大夫,历福建、江西观察使,召拜左散骑常侍。卒,年六十九,赠太子少保,谥曰宣。防于诗尤工,有所感发,以讥切世敝,当时称之。与中书舍人谢良弼友善,时号“鲍谢”云。

(摘自《新唐书· 鲍防传,有删改》

②(防)累官至河东节度使。人乐其治,诏图形别殿。丁乱,从幸奉天,除礼部侍郎,封东海公。贞元元年,策贤良方正,得穆质、柳公绰等,皆位至台鼎,世美其知人。时比岁旱,质对:“汉故事,免三公,烹弘羊。”权近独孤偭欲下按治,防曰:“使上闻所未闻,不亦善乎?”置质高第,帝见策嘉之。授工部尚书。

(摘自《唐才子传校笺》,有删改)

防有政声唯总戎非所宜而谬执兵柄以太原革车胡骑雄杂而回纥深入寇防出拒战为虏所败,为礼部侍郎时,尝遇知杂侍御史窦参于通衢,导骑不时引避,仆人为参所鞭,及参政秉政,遽令致仕。防谓亲友曰:“吾与萧昕之子齿,而与昕同日悬车,非朽迈之致,以余忿见废。”防文学旧人,历职中外,不因罪戾,而为俗吏所摈,竟以愤终。众颇悯防而咎参,故参之败不旋踵,非不幸也。

(摘自《旧唐书· 鲍防传》,有删改)

④鲍防代总节度使,会回纥入寇,防遣大将焦伯瑜等击之,自良曰:“寇远来,难与争锋。请筑二垒扼归路,坚壁勿出,求战不许,师老而堕,其势易乘。”防不听。伯瑜战百井,大败。

(摘自《新唐书· 李自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花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防有政声/唯总戎非所宜/而谬执兵柄/以太原革车胡骑雄杂/而回纥深入寇/防出拒战/为虏所败/
B.防有政声/唯总戎非所宜/而谬执兵柄/以太原革车胡骑/雄杂而回纥深入/寇防出拒战/为虏所败/
C.防有政声/唯总戎非所/宜而谬执兵柄/以太原革车胡骑/雄杂而回纥深入/寇防出拒战/为虏所败
D.防有政声/唯总戎非所/宜而谬执兵柄/以太原革车胡骑雄杂/而回纥深入/寇防出拒战/为虏所败/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僚属:贵族或大官出行时的随从人员或职员。
B.公:爵位名称,五等之首;其余大国称侯,小国称伯、子、男。
C.台鼎:古称三公为名鼎,如星之有三台,鼎之有三足,后指考中进士为官者。
D.策:古代称应试者对答的文字,也指一种议论文体,如《教战守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防深受皇帝看重,手语要职。太原统帅薛兼训患病期间,唐代总任命鲍防为少尹,并亲自加以慰勉,不九任命他为留后,兼任太原尹、节度使。
B.鲍防精于诗歌写作,世人赞美。鲍防是文学上的前辈,写诗往往有感而发,切中时弊,受到当时人们的赞美,与中书舍人谢良弼号称“鲍谢”。
C.鲍防敢于坚持己见,为国选才。科考中,穆质就连年的旱灾表达了否定朝中权臣的言论,独孤偭想让穆质落榜,而鲍防以优等成绩录取了穆质。
D.鲍防受到庸吏排挤,忧愤而终。鲍防在担任礼部侍郎时与后来执政的窦参发生矛盾,遭到窦参的排挤,但经过鲍防的积极斗争,不久窦参失势。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与萧昕之子齿,而与昕同日悬车,非朽迈之致,以余忿见废。
(2)请筑二垒扼归路,坚壁勿出,求战不许,师老而堕,其势易乘。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罗喻义,字湘中,益阳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请假归。天启初还朝,历官谕德。六年擢南京国子祭酒。诸生欲为魏忠贤建祠,喻义惩其倡者,乃已。忠贤党辑东林籍贯,湖广二十人,以喻义为首。庄烈帝嗣位,召拜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寻充日讲官,教习庶吉士。喻义性严冷,闭户读书,不轻接一客。喻义见中外多故,将吏不习兵,锐意讲武事,推演阵图献之。帝为褒纳。以时方用兵,而督抚大吏不立军府,财用无所资,因言:“武有七德,丰财居其一。正饷之外,宜别立军府,朝廷勿预知。飨士、赏功、购敌,皆取给于是。”又极陈车战之利。帝下军府议于所司,令喻义自制战车。喻义以战车营造职在有司,不肯奉诏。帝不悦,疏遂不行。进讲《尚书》,撰《布昭圣武讲义》。中及时事,有“左右之者不得其人”语,颇伤执政;末陈祖宗大阅之规,京营之制,冀有所兴革。呈稿政府,温体仁不怿。使正字官语喻义,令改。喻义造阁中,隔扉诮体仁。体仁怒,上言:“故事,惟经筵进规,多于正讲,日讲则正多规少。今喻义以日讲而用经筵之制,及令删改,反遭其侮,惟圣明裁察。”遂下吏部议。喻义奏辨曰:“讲官于正文外旁及时事,亦旧制也。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温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吏部希体仁指,议革职闲住,可之。喻义雅负时望,为体仁所倾,士论交惜。濒行乞恩,请乘传,帝亦报可。家居十年,卒。

(选自《明史•罗喻义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温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
B.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温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
C.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温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
D.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温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
B.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科举、官员考核等职事,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C.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某些官员。
D.经筵为皇帝听讲书史之处,宋代明代凡侍读、侍讲学士等官均称经筵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喻义反对阿谀奉承。有人打算为魏忠贤建祠堂,罗喻义惩罚了带头的人,魏忠贤的同伙把他列为湖广地区东林党人的首领。
B.罗喻义关注军事。他建议完善军队的财务制度;他提出制造战车的好处,皇帝把他的意见下到有关部门,有关部门不予执行。
C.罗喻义不惧权贵。罗喻义讲义中的有些话得罪了当权者,惹得温体仁不高兴,温体仁派人转告罗喻义,要罗喻义修改,结果却被罗喻义讥讽。
D.罗喻义享有声望。他对温体仁指责自己的言论进行辩白,结果还是被温体仁打倒,罗喻义有声望,很多人对他的遭遇表示惋惜。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杨廉,字方震,丰城人。廉承家学,早以文行称。举成化末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三年授南京户科给事中。明年,京师地震,劾用事大臣。五年,以灾异上六事。帝颇纳之。吏部尚书王恕被谗,廉请斥谗邪,无为所惑。母丧,服阕,起任刑科。明年三月有诏以下旬御经筵廉言故事经筵一月三举苟以月终起以月初罢则进讲有几且经筵启而后日进继之今迟一日之经筵即辍一旬之日讲也报闻。以父老欲便养,复改南京兵科。中贵李广死,得廷臣通贿籍。言官劾贿者,帝欲究而中止。廉率同官力争,竟不纳。已,请申明祀典,谓宋儒周、程、张、朱从祀之位,宜居汉、唐诸儒上。阙里庙,当更立木主。“大成”本乐名,不合谥法。皆不果行。迁南京光禄少卿。
正德初,就改太仆,历顺天府尹。时京军数出,车费动数千金,廉请大兴递运所余银供之。奏免夏税万五千石,虑州县巧取民财,置岁办簿,吏无能为奸。乾清宫灾,极陈时政缺失,疏留中。明年擢南京礼部右侍郎。上疏谏南巡,不报。帝驻南京,命百官戎服朝见。廉不可,乞用常仪,更请谒见太庙,俱报许。世宗即位,就迁尚书。
廉与罗钦顺善,为居敬穷理之学,文必根《六经》,自礼乐、钱谷至星历、算教,具识其本末。学者称“月湖先生”。八疏乞休,至嘉靖二年,赐教、驰驿,给夫廛如制。家居二年卒,年七十四。赠太子少保,谥文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三月有诏/以下旬御经筵/廉言/故事/经筵一月三举/苟以月终起以月初罢/则进讲有几/且经筵启而后日进继之/今迟一日之经筵/即辍一旬之日讲也/
B.明年三月有诏/以下旬御经筵/廉言/故事/经筵一月三举/苟以月终起/以月初罢则进讲有几/且经筵启而后日进继之/今迟一日之经筵/即辍一旬之日讲也/
C.明年三月/有诏以下旬御经筵/廉言/故事/经筵一月三举/苟以月终起以月初罢/则进讲有几/且经筵启而后日进继之/今迟一日之经筵/即辍一旬之日讲也/
D.明年三月/有诏以下旬御经筵/廉言/故事/经筵一月三举/苟以月终起/以月初罢则进讲有几/且经筵启而后日进继之/今迟一日之经筵/即辍一旬之日讲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阕:按封建礼制,父母死后须穿丧服守孝,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
B.中贵:中,即禁中,指皇宫。中贵指有权势的太监,古代也泛指皇帝宠爱的近臣。
C.进士: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称为进士。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D.谥: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生前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廉为人正直,敢于直言。弘治五年,他因发生灾害变异上疏六件事;乾清宫遭火灾,他极陈时政之失;他要求皇帝追究行贿的人,多次上疏劝阻皇帝南巡。
B.杨廉重视典制,尊崇宋儒。他请求申明祭祀典制,认为周敦颐等宋儒的陪祀之位应排在汉、唐诸儒之上;认为“大成”是乐的名称,作谥号不符合谥法。
C.杨廉关心百姓,防范贪官。他奏请用大兴县运送的余银供给军队豁免夏税粮,设“岁办簿”,避免地方官吏对百姓巧取豪夺。
D.杨廉继承家学,学识丰富。他早年就以文章著称于世,自礼乐、钱粮至天文、历法、算术,都能认识它们的流变。学者称他为“月湖先生”。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京军数出,车费动数千金,廉请大兴递运所余银供之。
(2)廉不可,乞用常仪,更请谒见太庙,俱报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