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干 戈

王 中

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

踪迹大纲王粲传,情怀小样杜陵诗。

鹡鴒音断人千里,乌鹊巢寒月一枝。

安得中山千日酒,酩然直到太平时。

(注)①王粲(177年—217年):东汉末年文学家。初平二年(192年),因关中骚乱,前往荆州依靠刘表,曾于颠沛流离中客居荆州十余年,有志而不得伸,心怀抑郁。②杜陵:唐代杜甫。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干戈”句与《过零丁洋》表达的情感相同,都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B.“鹡鹤”常比喻兄弟之情,该句表明自己在离乱中无可奈何的痛苦之情。
C.“乌鹊”出自曹操《短歌行》,暗写自己虽受战乱之苦,仍有一枝可依。
D.诗人内心煎熬,有了逃避心理,甚至想要以千日喝酒之法麻醉自己。
【小题2】诗歌的颔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小题1】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②祢,祢衡,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
【小题1】全诗以“怜”字起笔,请概括丘为可“怜”之处。
【小题2】尾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

苏轼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注①:这首《木兰花令》作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八月。是时,作者由定州贬往英州、惠州。途中,经江西虔州。造口:又名皂口,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处,滨赣江。才叔:不详。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梧桐叶上三更雨”,唐代诗人温庭筠《更漏子》中写道“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作者在此巧妙用典。
B.上片后两句“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看似写的是秋微凉,其实写的是人凉。
C.下片“梦中历历来时路”,由此可见词人所走路途遥远,一路风尘带雨,想来也是十分辛苦。
D.“尊前必有问君人”,表明即使被贬在外,也还会在人前尊敬地问到君王的情况。
【小题2】本词最后一句“为道别来心与绪”,道出作者哪些心绪?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达摩支曲①

(唐)温庭筠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

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

君不见无愁高纬②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

一旦臣僚共囚虏,欲吹羌管先汍澜③。

旧臣头鬓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

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

(注释)①达摩支曲:乐府舞曲名。摩,一作“磨”。又名《泛兰丛》。②无愁高纬,“无愁天子”高纬。高纬,北齐后主,一位荒淫的亡国之君。③汍(wán)澜:流泪的样子。
【小题1】这首诗从体裁角度看,是一首________诗,而从题材角度看则是一首________诗。
【小题2】本诗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缘情造境,多方烘托。请结合全诗分析烘托手法的运用。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晓发公安杜甫

北城击柝复欲罢,东方明星亦不迟。邻鸡野哭如昨日,物色生态能几时。

舟楫眇然自此去,江湖远适无前期。出门转眄已陈迹,药饵扶吾随所之。

[注]①大历三年(768),诗人离开公安前往岳阳。②明星:启明星。③野哭:恸哭、号啕大哭。语出《孔子家语》:“若是哭也,其野哉。孔子恶野哭者。哭者闻之遂改之。”④物色生态:“物色”指物,“生态”指人。⑤转眄(miǎn):转眼。⑥扶:扶持。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击柝”“明星”点明标题中的“晓”字,“复”字说明此前饱闻击柝声。
B.第二句中的“亦不迟”意谓柝声一歇,启明星也出现了,仿佛催人早早出发。
C.全诗叙写晓发公安之见闻感受,以人生感触为主线,景中融情,语言老到。
D.第七句照应颈联,第八句照应颔联,形成尾联分别呼应颈联和颔联的结构。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此诗为诗人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竹”色泽清雅、身姿挺拔,成为古代文人用来寄托自己情怀的文学意象之一。
B.全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诗人与世无争、淡泊清高、坚守高尚节操的情怀。
C.“雪里看”翠竹既体现了竹子的坚贞,又表现了诗人的风雅,同时照应了颔联。
D.颔联动静结合,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官舍竹不与群芳争奇斗艳独守坚贞的操守。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石鼻城

苏 轼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石鼻城,三国时期蜀魏古战场所在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开篇点题,既感慨历史的变迁,又写出路上出征的士兵来往频繁。
B.领联紧承首联展开,写蜀地山势险峻的意图与李白《蜀道难》不相同。
C.诗人入蜀的旅途是艰辛的:有暗夜穿行的孤独,也有大河难渡的担忧。
D.本诗写诗人游历石鼻城的所见所感,前三联在意境上明显区别于尾联。
【小题2】请结合全诗,赏析“道边修竹水潺潺”之句。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   州

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注)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②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③生子何须似仲谋:《三国志·孙权传》中曹操曾云“生子当如孙仲谋”。
【小题1】“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技巧。
【小题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作者却感叹“生子何须似仲谋”。二者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作比较赏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对 雪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中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C.第四联,诗人写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D.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的诗人形象。
【小题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