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小题1】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6-11 09:04: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鸣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师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出人也远矣 出;超出
B.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C.小学而大遗   遗:丢弃
D.官盛则近谀   谀:奉承
【小题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A.而耻学于师B.择师而教之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则群聚而笑之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运用多组对比,从不同角度深入批判当时耻于从师的社会风气。
B.作者描画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的场景,为后面的议论奠定了基础。
C.作者两次提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充分体现尊重底层百姓的思想。
D.段末的“鸣呼”呼应起首的“嗟乎”,再次感叹“师道之不复”的可悲。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争臣论(韩愈)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晋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人皆以为华,阳子不色喜。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

愈应之曰:“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则旷官之刺兴,志不可则,而尤不终无也。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为不加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问其官,则曰谏议也;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也’;问其政,则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闻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今阳子以为得其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与不得其言而不去,无一可者也。阳子将为禄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为贫,而有时乎为贫,谓禄仕者也。’宜乎辞尊而居卑,辞富而居贫,若抱关击柝者可也。盖孔子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亦不敢旷其职,必曰:‘会计当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阳子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

(注)争臣,也叫谏官,唐代谏官有左右拾遗、左右补阙、左右谏议大夫。阳城与作者同朝为官。
【小题1】选文中作者主要针对问者“_________” 的评价作了旗帜鲜明的回答。
【小题2】在作者看来,阳城在位五年的表现可用________二字来概括。
【小题3】作者援引孔子行为和言论的目的是什么?
【小题4】下面的说法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A.如果为钱而做官又怕进谏得罪人,那就应该去守关或打更。
B.身为言官无一言及政,可见阳城不顾百姓疾苦、朝政得失。
C.有人认为阳城是“有道之士”,而韩愈力辩,深不以为然。
D.该说话却不说和不尽心进谏却不离开,没有一种可以容忍。
【小题5】在《师说》和本选段中,韩愈都表现出了敢于力排众议的一面。试联系两文分别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