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
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 |
C.颈联诗人宕开一笔,转而写景。前一句是远景描写,后一句是近景描写。诗人借景抒情,情随景生。 |
D.奉,侍奉;潸然,流泪的样子。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 |
饮酒二十首(其四)
晋·陶渊明
栖栖①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②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①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②翮(hé):鸟的翅膀。
【小题1】下列对本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只失去同伴,在暮色中独自飞翔、徘徊哀鸣的孤鸟形象。 |
B.诗的五、六两句是说这只鸟鸣叫着想要飞向远方,就不必来来去去的依依不舍。 |
C.诗的七、八两句和曹操的“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抒发的情感并非异曲同工。 |
D.作者认为,既然自己和这只鸟一样,已经找到了理想的归宿,就不会再离开了。 |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鹛冠②o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③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④,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⑤是长安。
(注释)①本诗为作者在去世半年前,即大历五年(770)春停留潭州(今湖南长沙)时所作。小寒食,指寒食节的次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因禁火,所以冷食。②隐几:席地而坐,靠着小茶几。鸡冠:相传为楚隐者所戴的鹗羽所制之冠。③花:此指岸上的花草。④幔:指船中的幔帐、帷幕。 ⑤直北:正北。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强饮”写出了诗人在过小寒食节时豪饮的情态,“戴鹗冠”则暗示了诗人过着怡 然自得的归隐生活。 |
B.颔联紧承首联,写诗人的所见所感:春来水涨,江流浩漫,人坐船中如在天上云间;看岸边的花草,似隔着薄雾。 |
C.颈联写舟中近景和舟外远景,以“娟娟”对“片片”,以“闲”对“急”,一缓一急,.形象地表现出景物的变化。 |
D.尾联用“云白山青”凝练地写出春天景色的特点,“万余里”是说诗人的思绪随着层层叠叠的青山白云飘荡而去。 |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袁枚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连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注)袁枚曾步入仕途,任过县令,但因升迁无望等原因,于作此诗七年前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借园,作者好友李晴江的寓所。【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秋夜”本已凄冷,而所访者又是“秋士”,即暮年不遇者,暗含诗人的失意落寞。 |
B.颈联两句虚写,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嘹亮的笛声仿佛阻遏了夜空中的碧云,展现了借园主人吹笛技巧十分高超。 |
C.尾联照应首句,写诗人与“秋士”相逢,身影沉浸在流泻的月光下,四周显得格外宁静,衣襟被清露沾湿而不觉。 |
D.本诗表现了朋友间的深厚友谊,却无一句直接表达此意,体现了袁枚“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的诗论理念。 |
《咏史》其二
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①,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②,七叶珥汉貂③。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①自曹魏建立“九品中正”制度以后,逐渐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门阀制度,西晋时期,出现了世族大族独占仕进之路的现象。②金张籍旧业:指汉代金日碑和张汤家的子孙,自武帝时起,到平帝止,七代为内侍。③珥汉貂:汉代凡侍中、常侍等官冠旁都插貂尾为饰。【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开篇两句写的是松树苍郁茂盛却长在山间水沟低处,而那低垂摇摆的初生小树却长在高高的山上。 |
B.三、四句中,“彼”指的是山上的小树,它会渐渐长大,变成和松树一样高,拥有阔达的树荫和百尺长的枝条。 |
C.“胄”,古代帝王和贵族的长子。“蹑”,登。这一句的意思是贵族世家的子弟能轻易登上高位。 |
D.最后四句点明,历史上冯唐是具有奇伟之才的人,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始终未能收到封赏,坐上高位。 |
E.这首古体诗气势雄健,笔调挺拔,形象鲜明,情感浓烈,充分体现了作者独树一帜的诗歌风格。 |
早秋山中作①
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蓠。
岂厌尚平②婚嫁早,却嫌陶令③去官迟。
草间蛩④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注]①这首诗疑作于王维四十多岁的时候,他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②尚平:字子平,东汉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③陶令:陶渊明。④蛩:蟋蟀。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无才不敢累明时”,是自谦的说法,王维年纪轻轻就名满天下,不是真的无才。此句笔法微婉,旨趣却很明白。 |
B.颔联两句用了两个典故,表明诗人与尚子平、陶渊明一样意欲归隐山林的思想,而且归隐之心非常迫切。 |
C.尾联两句写诗人隐居山中,门庭冷落,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每天在林中散步,独与白云相伴,如闲云野鹤一般,充满幽居的情趣。 |
D.全诗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描写景物和传情达意,如反语、用典、比喻等。全诗语言含蓄,意味悠长。 |
于塞北春日思归
陈子良
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
为许羁愁长下泪,那堪春色更伤心。
惊鸟屡飞恒失侣,落花一去不归林。
如何此日嗟迟暮,悲来还作白头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青山”和“白云”分言家乡和边关两地特征,意境优美,为下文抒情张本。 |
B.“为许”为陈述语气,“那堪”转为反问,感情色彩更进一层,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
C.颈联转写自然物状,惊鸟失侣,落花离林,诗人触景生情:物皆如此,人何以堪! |
D.内容上,全诗明白晓畅,情真意切;形式上,四联都是对偶,对仗工整,韵脚和谐。 |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
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
疑有碧桃千树花。
注释: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小题1】第一句写笙曲超凡绝俗,“凤吹”运用比喻写笙声的______,“彩霞”侧面烘托笙声的__________。
【小题2】赏析“疑有碧桃千树花”的妙处。
对 酒
陈与义
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
宫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倒装句切入,写诗人被倒映在酒杯中的美景触动却写不出诗句来。这样起句,诗歌显得有波折。 |
B.第三句写诗人感叹自己整天周旋于公事文书之中,没完没了,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怀。 |
C.第四句触景生情,写诗人看到楼头的阵阵风雨,感知秋意袭来,苍凉萧瑟之景勾起诗人的悲秋迟暮之感。 |
D.尾联写诗人痛快地喝上一通酒,醉后往床上一躺,进入梦乡,诗人借此表现自己忘却烦恼的豁达。 |
A.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长卿 |
B.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张元干 |
C.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银棉金稻千重秀,丹桂小菊万里香。——左河水 |
D.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