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黄山道中

(金)赵沨

小榖城荒路屈盘,石根寒碧涨秋湾。

千章秀木黄公庙,一点飞雪白塔山。

好景落谁诗句里?蹇驴驮我画图间。

膏肓泉石真吾事,莫厌乘兴数往还。

(注)黄山:一名榖城山,在山东东阿。小榖城:即东阿县铜城镇。章:大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通过描写登山道路屈曲盘旋,岩底一湾碧绿秋水闪着寒光,流露了伤感情绪。
B.颔联具体描写黄山的名胜风光:黄公庙掩映在高大挺拔的树木之中,白塔山顶点缀着一抹银亮的雪痕。
C.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黄山美景的喜爱已经深入膏肓。“莫厌”运用拟人,情味盎然。
D.诗歌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而第三联结合前两联景语,尾联补足第三联余意,章法谨严,颇具匠心。
【小题2】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23 12:49: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吴中既有伪书画,又造伪法帖,谓之充头货。旧有《含翠亭》伪帖,以宣城梅鼎祚《真娘墓诗》为米南宫诗,后有“元丰壬辰米芾书”字样。考元丰纪元始口戊午,终,乙丑,而无壬辰,其为伪迹可知矣。

②更有奇者,买得翻板《绛帖》一部,将每卷头尾两张重刻年月,以新纸染色拓之,充作宋刻,凡五部,一曰《绛帖》,即原刻也,二曰《星凤楼帖》,三曰《戏鱼堂帖》,四曰《鼎帖》,五曰《潭帖》。各省碑客买者纷纷,其价甚贱,不过每部千文而已,遂取旧锦装池,外加檀匣,取收藏家图章如项墨林、高江村之类印于帖上,以为真宋拓。而官场豪富之家不知真伪,竟以厚值购之,其价不一,有数十金者,有百余金者,有至三五百金者,总视装潢之华美,以分帖之高下,其实皆伪本也。

③嘉庆初年,有旌德姚东樵者,目不识丁,而开清华斋法帖店,辄摘取旧碑帖,假作宋、元、明人题跋,半石半木,汇集而成,其名曰《因宜堂法帖》八卷、《唐宋八大家帖》八卷、《晚香堂》十卷、《白云居米帖》十卷,皆伪造年月姓名,拆来拆去,充旧法帖,遍行海内,且有行日本、琉球者,尤可嗤鄙。

(注)梅鼎祚:明代嘉靖年间进士,文学家,安徽宣城人;米南宫: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蒂装池:装裱古籍或书画。
【小题1】可以填入文章中方框的虚词是( )
A.矣B.哉C.夫D.欤
【小题2】请为本文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  )
A.伪书画B.伪法帖C.旧书画D.旧法帖
【小题3】文章断定《含翠亭》为伪帖的依据是什么?
【小题4】第二段中官场豪富之家上当受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小题5】概括本文所提及的做伪手段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⑴《小琉球漫志》十卷,筠园先生官凤山时所著也。凡海中日月之出没,鱼龙烟云之变幻,与夫都邑地理人物鸟兽草木之奇怪,风俗言语之殊异,莫不一一笔记。间为诗歌,以发其羁旅之情。题曰《小琉球漫志》。小琉球,凤山山名也。

⑵先生少以诗名天下,天下言诗者,咸推先生。尝游太学,以不遇而归。年几五十,始教谕德化,可谓穷矣。居二年,调凤山。凤山在海外,荒凉僻陋,不可一夕居;而人文之乔野,又特甚焉。岂天欲先生昌明诗教于重洋,而使薄海穷壤,咸知国家雅化之盛与?抑欲使奇观异闻,得先生雄伟恢闳、绝伦特出之才以志之,以为史氏之采择与?则是志也,岂非海隅一代之典籍哉!

⑶家泰,先生婿也。复从事先生之门,得亲承教诲,且习先生之诗尤深。今读是志,因叹先生之才,不得施于朝庙,作为雅颂,荐道圣世功德,而纪载祗此。然其雄辞丽句,照耀后世;后世读者,与退之潮州诸诗、子厚永柳诸记及东坡海外文字何异?则先生斯志,岂犹是星槎、瀛涯胜览诸小说稗编,仅供观听也哉?岁在柔兆阉茂之余月,子婿徐家泰谨跋。

【小题1】概括第⑴段的主要内容。
【小题2】作者盛赞《小琉球漫志》,因为作者认为它是“ ”。(用文中词句回答)
【小题3】关于筠园先生和他的《小琉球漫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曾在荒僻野蛮的凤山做过两年官。
B.先生教化百姓,传播文明,记录奇异。
C.志的语言雄奇美丽,足可见先生之才。
D.徐氏感慨先生遭遇和才华,为之写跋。
【小题4】第⑶段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小题5】依据本文,针对筠园先生或凤山,用“不幸”和“大幸”,写一段40字左右的文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永芳,辽东铁岭人。在明官抚顺所游击。太祖克乌喇,乌喇贝勒布占泰走叶赫。太祖伐叶赫,叶赫诉于明。明使告太祖,诫毋侵叶赫。太祖以书与明,言叶赫渝盟悔婚,复匿布占泰,不得已而用兵,躬诣抚顺所,永芳迎三里外,导入教场,太祖出书畀永芳,乃引师还。

后三岁为天命元年,又三岁,始用兵于明。师至抚顺所,遂合围,使持书谕永芳曰:“明发兵疆外卫叶赫,我乃以师至。汝一游击耳,战亦岂能胜?汝多才智,识时务,我国方求才,况如汝者有不加以宠荣与我一等大臣同列者乎?汝若欲战,我矢岂能识汝?若我师入城,男妇老弱必且惊溃。勿谓我恫喝,汝思区区一城且不能下,安用兴师?

永芳得书,立城南门上请降,而仍令军士备守具。上命树云梯以攻,不移时,师登,斩守备王命印等。永芳冠带乘马出降,匍匐谒上,上于马上以礼答之,传谕勿杀城中人。明日,命隳其城,编降民千户,迁之赫图阿喇。命依明制设大小官属,授永芳三等副将,以上第七子贝勒阿巴泰女妻焉。太祖伐明取边城,自抚顺始;明边将降太祖,亦自永芳始。

六年,下辽、沈。永芳皆从,以功授三等总兵官。明巡抚王化贞及诸边将屡遣谍招永芳,永芳辄执奏,上嘉奖,敕免死三次。

太宗即位,以朝鲜与明将毛文龙相应援,命贝勒阿敏等帅师讨之,永芳从。上谕阿敏等曰:“朝鲜理当讨,然非必欲取之。凡事相机度义而行。”克义州,分兵攻铁山,击走文龙;进下定州、安州,次平壤,遂渡大同江。

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阿敏欲遂攻其都城,永芳进曰:“前与朝鲜书,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今食言不义。盍暂驻待之?”诸贝勒皆是其言,阿敏怒,叱永芳曰:“尔蛮奴,何多言!我岂不能杀尔耶?”师再进,次平山,倧所遣大臣至师,卒如永芳议,遣刘兴祚、库尔缠如倧所,莅盟而还。

八年,永芳卒。

(选自《清史稿·列传十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B.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C.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D.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梯,在古代属于战争器械,是用于攀越城墙攻城的用具。
B.陴,古代指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墙”,俗称“城垛子”。
C.副将,古代指各级主将的辅佐将领,在职位上略低于偏将。
D.蛮奴,指对南方落后部族的蔑称。文中是阿敏贝勒对明朝降将李永芳的蔑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永芳给太祖留下较好印象。当年太祖攻打叶赫时,亲自前往抚顺所李永芳的驻地,李永芳出迎三里,表示出对太祖的敬意。
B.李永芳因有才能受赏识。太祖围困抚顺时,对李永芳非常赏识,认为他是一个人才,并劝他识时务。最终,李永芳权衡之后归顺了太祖。
C.李永芳军功卓著。他多次跟随太祖出征,在攻打辽阳、沈阳等战役中建立了功勋,因此被授予三等总兵官,并被赐予“免死三次”的特权。
D.李永芳作战讲道义。在跟随阿敏攻打朝鲜时,阿敏要攻打朝鲜的都城,李永芳认为这样做不义,应该等朝鲜的大臣来。结果遭到阿敏的训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勿谓我恫喝,汝思区区一城且不能下,安用兴师?
(2)上谕阿敏等曰:“朝鲜理当讨,然非必欲取之。凡事相机度义而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
吴元年召议礼仪,除中书考功博士。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之。而时已颁赦书,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 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一日览牒,有青蛙立案上,鼎曰:“蛙非黎异乎?果异,止勿动。”蛙果勿动,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
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寻进副使,徙晋王府右傅。坐累左迁,复授王府参军,召为刑部主事。
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帝闻,悼惜,命葬之黄羊川,立祠,以所食俸给其家。
(选自《明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数:多次B.帝遣御史廉之 廉:廉洁
C.复以细故烦御史 故:事情D.鼎欲稽官吏利弊 稽:考查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熊鼎政绩的一组是
①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②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 ③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④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 ⑤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A.①④⑤B.②③⑥C.②④⑤D.①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友谅胁迫熊鼎投降,他不加理睬;皇帝要授予熊鼎官职,他不为所动,等到为母亲守孝期满,他才到了京城。
B.当耿忠将郡县官员违法的情况上奏皇帝后,在已经颁布大赦令的前提下,皇帝仍要派遣御史去查访,这引起熊鼎的不满,并极力进谏,最终使皇帝改变了决定。
C.熊鼎治理台、温时,大力打击那些残暴凶恶的伪官悍将,使老百姓安居。他治理山东时,又采取郡县各备两份日历的办法来考查官吏。
D.熊鼎担任岐宁卫经历后,却发觉敌寇是假投降,他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将情况悄悄报告给了皇帝。虽然熊鼎事先已知此事,但到敌寇反叛后,他还是被敌寇杀害了。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
(2)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