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南公某文所书皆建昌南城人。

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其子与猾驵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逆焉。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其人曰:“向见君帑有之,今何靳?”策曰:“然,有质钱而没者,岁月已久,丝力糜脆不任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 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

曰危整者,买鲍鱼,其驵舞秤权阴厚整。鱼人去,身留整傍,请曰:“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入之,愿畀我酒。”整大惊,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又饮驵醇酒,曰:“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

 曰曾叔卿者,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而不果行。有人从之并售者,叔卿与之,已纳价,犹问曰:“今以是何之?”其人对:“欲效公前谋耳。”叔卿曰:“不可,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遂不复售。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南公:即吕南公,北宋学者。②驵(zǎng):泛指经济人。③帑(tǎng):库房。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有钱而没者 (2)安可以此物公哉?
(3)买陶器欲转于北方  (4)妻子饥寒不
【小题2】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B.闻公欲以嫁女
C.请其矢,盛以锦囊D.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小题3】与例句的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
A.竖子不足与谋B.乐夫天命复奚疑
C.持节送匈奴使者留在汉者D.见犯乃死,重负国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2)其驵舞秤权阴厚整。
【小题5】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汝 所 欲 酒 而 已 何 欺 寒 人 为
【小题6】下面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陈策买了一头不能加鞍使用的骡子,他的儿子与狡猾的市场经纪人商量,做手脚把骡子卖给了经过那里急需用马的官人。陈策知道后,追上官人,说明原因,取回骡子。
B.陈策只卖银器给买主,不卖给他罗绮,致使买主猜疑他舍不得卖。陈策向他解释,罗绮是长久抵押之物,质量已经很差,更不能卖给他作嫁女之用。陈策还验明银器是真银才卖。
C.危整仅买五斤鲍鱼,市场经纪人故意多秤卖鱼人的鱼给危整,让危整请他喝酒。危整知道后追几里让卖鱼人回来,付多得鲍鱼的钱。危整请市场经纪人喝酒,责备他不该这样做。
D.曾叔卿已把陶器交给那人,收了钱,当知道买主也像他先前那样打算把陶器运到北方易物时,他告诉买主自己是怕北方会有灾荒而不去的,让买主也不要去。陶器也不再卖给那人。
【小题7】用一个字概括文中所记的三个建昌南城人所具有的品质: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宗判官归滑台序

任 华

大丈夫其谁不有四方志?则仆与宗衮,二年之间,会而离,离而会,经途所亘,凡三万里。何以言之?去年春,会于京师,是时仆如桂林,衮如滑台;今年秋,乃不期而会于桂林,居无何,又归滑台:王事故也。舟车往返,岂止三万里乎?人生几何?而倏聚忽散,辽夐(xiòng,远)若此,抑知己难遇,亦复何辞!

岁十有一月,二三子出饯于野。霜天如扫,低向朱崖。加以尖山万重,平地卓立。黑是铁色,锐如笔锋。复有阳江、桂江,略(通“掠”,擦过)军城而南走,喷入沧海,横浸三山。则中朝群公,岂知遐荒之外,有如是山水?山水既尔,人亦其然。衮乎对此,与我分手。忘我尚可,岂得忘此山水哉!

[注]任华,唐肃宗时任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亦曾任桂州刺史参佐。平生服膺李白,思慕谪仙,性情耿介,狂放不羁。宗判官,即宗衮,是作者的好友。
【小题1】文中的“三山”是指传说中海外的三座仙山方丈、瀛洲和
【小题2】作者之所以起笔就抒写大丈夫的四方之志,继而又详写了自己与宗衮的离合之迹,究其原因,均暗合了文中的“___________”二字。
【小题3】对“二三子出饯于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几个夫子外出在野外为宗衮设宴。
B.我们几个朋友出城到野外为宗衮饯行。
C.你们几个夫子外出到野外为宗衮饯行。
D.你们几个朋友出城在野外为宗衮设宴。
【小题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霜天如扫,低向朱崖——融情入景,勾勒深秋阔远的景象。
B.尖山万重,平地卓立——笔墨简约,凸显桂林的尖山异峰。
C.黑是铁色,锐如笔锋——绘色绘形,描摹桂林山峰的奇绝。
D.喷入沧海,横浸三山——虚实相生,状写奔泻入海的江水。
【小题5】作者以“忘我尚可,岂得忘此山水哉!”一句收束全文,究竟妙在何处?请你作一简要评析。(80字左右)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节选自苏轼《留侯论》)

注:子房:张良,字子房。因佐刘邦建立汉朝有功,封留侯。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
B.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
C.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
D.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鼎镬,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将犯人置于鼎镬之中烹煮,在刑罚中是一种酷刑。
B.太公,这里指姜太公吕尚,他辅佐周武王灭掉商朝建立周朝,是周朝开国大臣。
C.肉袒,即脱去上衣,古人在祭祀或谢罪时,裸露肢体,以此表示恭敬或惶恐。
D.高祖,谥号,是后人按逝者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认为,普通人一旦受侮辱就会拔出宝剑,挺身搏斗,而豪杰之士能在感情上有超过凡人的忍耐,遇事不惊不怒,这样才称得上是大勇。
B.苏轼认为,张良以盖世之才,不应该像荆轲、聂政那样以个人力量,在一次狙击中求得一时的痛快,而应像伊尹、太公那样深谋远虑。
C.苏轼认为,勾践陷于困境投降吴王,侍奉吴王三年而不倦怠,这只是为了报仇而暂时屈己尊人,是普通人的刚强,不值得肯定。
D.苏轼认为,项羽不能忍耐,虽身经百战却轻易消耗了自己的实力,刘邦却选择了忍耐而保存了自己实力,这是张良教会他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2)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古文,回答各题。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
(1)以欹为美  欹: (2)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鬻:
(3)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病:    (4)既泣之三日   泣: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与“乃誓疗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纵之顺
B.穷予生光阴以疗梅
C.杭州西溪
D.梅欹之疏之曲
【小题3】翻译句子。
(1)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2)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古文,回答各题。

蝜蝂传

柳宗元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小题1】本学期我们还学过一篇柳宗元写的文章,题目是《 》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蝜蝂,善负小虫也。    今世之嗜取
B.愈重 其甚涩
C.人或怜观前死亡不知戒
D.困剧不已 其形魁然大者也
【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A.“卬其首负之”中的“卬”是通假字,通“昂”。
B.蝜蝂小虫的背很光滑,因此堆上东西不易散落。
C.文章第一段主要赞扬了蝜蝂小虫不怕困难,执著攀登的精神。
D.有些官员被罢了官,有的官员被贬,最后得了重病,一蹶不振。
E.“以厚其室”的“厚”、“日思高其位”的“高”,“大其禄”的“大”都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小题4】理解全文,回答问题:
《蝜蝂传》第一部分抓住蝜蝂 (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个特性;第二部分讽刺了腐败官僚的  (用原文回答)的特点。两部分相互对应,意理一贯,内在逻辑十分严密。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若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

【小题1】将下面文言文部分,用斜线断句。
寡 人 闻 先 生 若 闻 古 人 今 先 生 乃 不 远 千 里 而 临 寡 人 曾 不 肯 留 愿 闻 其 说 对 曰 楚 国 之 食 贵 于 玉 薪 贵 于 桂 谒 者 难 得 见 如 鬼 王 难 得 见 若 天 帝。
【小题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当前题号:6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赤壁》节选,作于元丰五年)

(二)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苏轼《答李端叔书》节选,作于元丰三年)

(三)

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也,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俯鹊巢。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新曲曰《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委袖出嘉纸一幅曰:“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坡笑而从之。“山头孤鹤向南飞,载我南游到九嶷。下界何人也吹笛,可怜时复犯龟兹”。

(选自苏轼《玉局文》)

(注)①瘿:囊状性赘生物。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外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阅坡生日/作新曲曰/《鹤南飞》以献
B.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新曲/曰《鹤南飞》以献
C.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新曲曰《鹤南飞》以献
D.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新曲曰《鹤南飞》以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舳舻,指船头和船尾的并称;舳,指船尾,舻,指船头:文中用“触舻”代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B.赋,指《诗经)》“六义”之一;又指古代一种文体,讲究文采与韵律,常用“主客对答”的方式。
C.足下,对对方的敬称,意为“您”。古代一般用于下称上或者同辈相称。文中指的是同辈相称。
D.古代表贬官意思的词有贬、谪、迁等。文中的“谪居”指古代官吏被贬官降职到边远外地居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赤壁赋》节选的第一段,借客人对赤壁历史古迹的追问与历史往事的追述,实则表现了东坡的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
B.在给李端叔的回信中,东坡流露出谪居期间,唯恐为声名所累,混迹于普通百姓中间,别人不识则喜,李端叔赞誉则忧的心情。
C.《玉局文》与《赤壁赋》的乐声,一为笛声,一为萧声。前者欢快嘹亮,后者悲凉幽怨,都用了比喻、夸张和精细的侧面描写。
D.节选三篇,可以看出东坡贬滴黄州的心理变化过程:获罪之初的失意,赤壁水月之悟中的随缘自适,宴饮赤壁时的豪迈超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蓄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善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蓄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蓄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

【小题1】从内容方面看,本文第一、二段分别论述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铭志开始不真实,是因为代写铭志的人拒绝不写真实的情况造成的。
B.如果请托代笔的人只会批评人,那么写出来的铭志也不会公正和真实。
C.有道德的人对于邪恶的人,不会接受请托为他们写铭志。
D.铭志流传较少的原因,就在于大多把过世者写得太好了。
【小题3】作者认为铭志能够流传后世的关键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4】第二段中,“犹之用人,非蓄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对于人们的行为,作者说“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半野园图记

清•刘大魁

①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误日;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 阁之高迥,足以挹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

②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围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意情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请余文以为之记。

③夫天下之山水,攒蹙紧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纤郁闷,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己。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牖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脧(jǔan剥削)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可也!

【小题1】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误日  误:消磨。
B.余数过从杭君   过:经过。
C.令工画者为图   工:擅长。
D.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   甲:第一。
【小题2】“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牖绳枢自足也。”中的“居陋巷”使人联想到孔子的学生______,该学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不改其乐。“瓮牖绳枢”在贾谊的《______》中也曾涉及,是说明居屋之破败。
【小题3】下列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陈君和杭君两个人都很喜欢“半野园”。为了留个纪念,陈君请人为他画画,而杭君则请作者为他写文章记录留念。
B.“半野园”乃是前相国陈说岩的故居,他去世后,园子虽已改为他用,但风景依旧。
C.作者写本文之意图是讽喻陈君的为人,虽是读书人,却不甘心居陋巷,见到美丽的花园,就羡慕并且想得到。
D.本文特点是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作者借助读书人杭君对华美的花园歆羡不已的态度,委婉批评了读书为享乐的人生态度。
【小题4】作者认为“为官者”应该如何去做呢?(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5】文中说“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可也!”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菊窗记

归震川

①去安亭二十里所,曰钱门塘,洪氏居之。吴淞江之东为顾浦,折而北,洪氏之居在其西。地平衍,无丘陵,而浦之厓岸隆起,远望其居,如在山坞中。 

②昔仲长统尝论,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舟车足以代步涉之劳,使令足以息四体之役;养亲有兼味之膳,妻孥无苦身之劳;良朋萃止,则陈酒肴以娱之;嘉时吉日,则烹羔豚以奉之;踌躇畦苑,游戏平林,永保性命之期,不羡入帝王之门也。大率今洪氏之居,隐然如统《乐志论》云。而君家多竹木,前临广池,夏日清风,芙蕖交映,其尤胜者。君不取此,顾以菊窗扁其室。盖君尝诵渊明之诗云:“酒能祛百虑,菊能制颓龄。”又云:“   (1)    。”

夫以统之论虽美,使人人必待其如此而后能乐,则其所不乐者犹多也。卒为尚书郎,濡迹于初平、建安之朝,有愧于鸿飞冥冥矣。为《昌言》何益哉?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    ”,可谓无入而不自得也。今君有仲长统之乐,而慕渊明之高致,此予所以不能测其人也。将载酒访君菊窗之下,而请问焉。君名悦,字君学。

(注释)①鸿飞冥冥:鸿雁飞向远空,比喻远避祸患。

【小题1】本文作者归震川原名__________,高中课文选入他的散文代表作__________。
【小题2】选择下列合适的两项分别填入文中空缺处。
A.笑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B.我屋南窗下,今生几丛菊
C.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D.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小题3】对第③段画浪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仲长统的议论即使美好,但是假如每个人都必须等到这样以后才能快乐,那么那些不快乐的人还是很多的。
B.仲长统的议论虽然美好,但是假如每个人都必须等到这样以后才能快乐,那么他们不快乐的时候还是很多的。
C.仲长统的议论即使美好,但是假如每个人都必须等到这样以后才能快乐,那么他们不快乐的时候还是很多的。
D.仲长统的议论虽然美好,但是假如每个人都必须等到这样以后才能快乐,那么那些不快乐的人还是很多的。
【小题4】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此予所以不能测其人也”的原因。
【小题5】从形式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