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半野园图记

清•刘大魁

①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误日;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 阁之高迥,足以挹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

②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围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意情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请余文以为之记。

③夫天下之山水,攒蹙紧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纤郁闷,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己。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牖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脧(jǔan剥削)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可也!

【小题1】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误日  误:消磨。
B.余数过从杭君   过:经过。
C.令工画者为图   工:擅长。
D.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   甲:第一。
【小题2】“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牖绳枢自足也。”中的“居陋巷”使人联想到孔子的学生______,该学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不改其乐。“瓮牖绳枢”在贾谊的《______》中也曾涉及,是说明居屋之破败。
【小题3】下列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陈君和杭君两个人都很喜欢“半野园”。为了留个纪念,陈君请人为他画画,而杭君则请作者为他写文章记录留念。
B.“半野园”乃是前相国陈说岩的故居,他去世后,园子虽已改为他用,但风景依旧。
C.作者写本文之意图是讽喻陈君的为人,虽是读书人,却不甘心居陋巷,见到美丽的花园,就羡慕并且想得到。
D.本文特点是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作者借助读书人杭君对华美的花园歆羡不已的态度,委婉批评了读书为享乐的人生态度。
【小题4】作者认为“为官者”应该如何去做呢?(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5】文中说“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可也!”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7 10:56: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江西吉南赣道副使方君墓志铭

(清)刘大櫆

方君讳浩,字孟亭,桐城人也。其尊府桦坡先生,家世行谊既有铭。君生而沉毅,不与童儿共嬉游。及长,读书为文章,骏发有气。中雍正八年进士。初知太原祁县,调阳曲,迁保德州,又知隰、平定二州,迁知蒲州府,移守潞安,擢江西广饶九南道按察副使,旋调吉南赣道。因公有诖(注),循例复职。方需次吏部,而以乾隆十九年七月十八日疾卒京师邸舍,年五十有二。

君之莅官临民,严而不苛,和而不可犯。既去,而民多思而不置。其在隰也,隰民以茹素为群,群数百,号为大乘教。君悉召至庭,而啖以酒肉,人莫知其原。其后速捕大乘党人连数郡,而隰民独免。金川用兵,平阳富民愿输饷,而旁郡效之者甚伙,君独以潞安地瘠民贫,不为报。会天子巡狩中岳,取道泽、潞,而民田之近接道旁者,吏辄令薅去青苗以俟。君独以銮舆未出,而废民耕作,非为上爱民之道,令耕如平时。民得以收获,而事亦办治。在广饶,兼九江府事,岁旱而米商未至,洪州乏食,大府檄属郡悉运仓粮往济。君以郡民咸待食,而移粟他往,恐生事,请独输九江仓,而属县停运。比违大府意。未几,安仁以阻运罹重罪,罪及守令。大府乃以此重君。旋有吉南赣之调。南赣自前世多不轨之民,依山泽为患害。而上犹奸民据险为乱,君闻即驰诣捕缉,比大府至而谋主已就擒,讯实,置之法。

尝推先君子之爱以事诸父、诸姑及从兄弟,又推太夫人之爱以事诸舅、从母及外兄弟。其族属姻戚故旧之贫不能娶久丧不能葬及羁穷以死而不能归者君皆为之区画必得当而后已

(选自《桐城派名家文集》有删改)

(注)诖:失误。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族属/姻戚/故旧之贫不能娶/久丧不能葬/及羁穷以死/而不能归者君皆为之/区画必得当而后已
B.其族属/姻戚/故旧之贫不能娶/久丧不能葬/及羁穷以死而不能归者/君皆为之区画/必得当而后已
C.其族属姻戚故旧之贫/不能娶久/丧不能葬/及羁穷以死而不能归者/君皆为之区画/必得当而后已
D.其族属姻戚故旧之贫/不能娶/久丧不能葬及羁穷/以死而不能归者/君皆为之/区画必得当而后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尊府:对他人父亲的敬称,在古代,令尊、令堂都是对他人父亲的敬称。
B.雍正:清朝世宗帝的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年号纪年,清朝皇帝一人只用一个年号。
C.銮舆:古代帝王车驾上有一种铃铛称为銮铃,所以皇帝的车驾称銮舆,也叫銮驾。
D.摄:古代临时代理或兼任某官职,称为摄;摄政,就是指临时代理君主处理国政。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浩曾经因失误被免职,后又依旧例恢复官职;他在候任吏部侍郎的时候,患病去世。
B.方浩能主动为百姓谋。在别人都莫名其妙的情况下,他将隰县素食者召去喝酒吃肉,使这些人在后来朝廷对大乘教的镇压中得以幸免。
C.在洪州缺粮,大府发文要求所有属郡运粮救助时,他却因担心郡民闹事而请求只运九江的仓储。在安仁发生“阻运”事件后,守令等人受惩处。大府以此重罚方浩。
D.方浩能自觉践行儒家的“仁爱”理念,把对自家长辈的孝与爱扩展到对待戚属、故旧的身上,怜贫济困,急人所难。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之莅官临民,严而不苛,和而不可犯。既去,而民多思而不置。
(2)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司马迁《屈原列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

(清)陈维崧

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倘君而尚在,定怜余也。我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

(注)①康熙七年(1668年),陈维崧赴京求仕,未果而归,途经河南开封,凭吊信陵君祠,写下此词。②毛薛:战国时赵处士毛公与薛公的合称。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魏公子信陵君客赵,闻二人名,折节往从之游。后秦兵攻魏,二人力劝信陵君归救魏国,终于大破秦军。③原尝:赵平原君和齐孟尝君合称,与魏信陵君、楚春申君合称为“战国四君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作者偶然路过信陵君祠进行凭吊,表达了作者凭吊时的感受。
B.上片描写了秋风中信陵君祠荒凉破败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悲凉萧瑟的氛围。
C.下片开头两句总领,以古今人事相通令人悲诧,引出吊古伤今的情怀。
D.词中用典,抒发了生不逢时的感慨, 表达了对侯嬴老年才被重用的同情。
【小题2】词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作者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楚义帝(注)

清查礼

天下未有成一事、建一勋,而出自迂生腐儒之手者。况天下之大,帝王之重,又当干戈纷扰,群雄角鹿之秋哉!苏子瞻论楚帝曰:“天下之贤主也。”以予观之,义帝特一迂出腐儒尔,安在其为贤也?

宋义者,战国游士之流也。一言偶中,未必其遂能知兵也。乃骤加以“卿子冠军”之名,委以三军之重,而又以轻急暴戾之项羽,使为之属。二人之不相戕杀者,未之有也。义之才与义之力,皆非羽敌者。义之不能杀羽,而羽之能杀义,亦事之易知者也。是义帝非能用义,直以此杀义你。

入关之命,不遣羽而遣沛公,盖以沛公之为长者尔。然是固不可以遣羽,而亦不可以跟踪遣沛公。自古无因人成事之帝王也。义帝为怀王孙,固楚民之所望;而楚之不祀久矣。以民间牧羊儿,一旦据南面之尊,为诸侯王之长,斯亦奇矣。又欲不烦一手足之劳,俨然为群雄之主焉。帝王之业固若是易乎且沛公入关则必灭秦灭秦则沛公之功高而义帝不能制也沛公入关,则羽必怒而图沛公。怒而图沛公,则沛公不能当羽。沛公必败,羽必胜。羽胜,则羽之气横,而义帝益不能制之也。

夫秦虽强,易与也。彼虐用其民既甚,其民皆有父兄之痛焉。楚兵至而不倒戈以相迎者,幸也,而谁与之敌哉!为义帝计,惟遣一将以救赵,而亲率诸将以击秦,数始皇、二世之罪,受子婴之降,除秦之法,与民休息。秦地百二山河,天下莫强焉。楚虽大,僻在东南,其形势非关中比。因秦之规以定都焉。封项羽、沛公各以大国,封诸将之有功者以小国,又封五国子孙之贤者,以无绝其先祀。当是时,天下固义帝之天下也,虽项羽之暴,何足忌哉!羽与沛公,固皆我之佐命臣尔。

惟前既有以失羽之心,而灭秦之功,又大半成于羽手,故羽得以擅其赏罚废置之柄焉,而天下之势去矣。乃欲端拱安座,用人之劳而享其逸,不亦缪乎?吾故曰:义帝特一迂生腐儒尔。天下未有迂生腐儒之能成事者,其不终也固宜。

(有删改)

(注) 楚义帝:即战国楚怀王之孙,名心。秦末,范增说项梁立楚后,乃于民间得心,义帝为人牧羊,被立为楚怀王。王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沛公先入,守关,项羽攻破之,使人致命怀王,王曰:“如约。”籍怒,乃佯尊怀王为义帝,徙长沙,促之行,令人击杀之于江中。
【小题1】下列以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王之业/固若是易/乎且沛公入关/则必灭秦/灭秦则沛公之功/高而义帝不能制也/
B.帝王之业/固若是易乎/且沛公入关/则必灭秦/灭秦/则沛公之功高/而义帝不能制也/
C.帝王之业/固若是易/乎且沛公入关/则必灭秦/灭秦/则沛公之功高/而义帝不能制也/
D.帝王之业/固若是易乎/且沛公入关/则必灭秦/灭秦/则沛公之功/高而义帝不能制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军,周制,诸侯大国统率三军,每一军共一万二千五百人。后常用以指代国家。
B.祀,“国之大事也”,中国有为祖先置备供品,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的习俗。“不祀”即无人奉祀,比喻亡国或绝后。
C.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朝南而坐。
D.关中,东至函谷关,南至武关,西湖至散关,北至萧关,位于四关之中,故称关中。在今侠西一带。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论述楚义帝用人不当的错误,不该重用战国游士之流宋义,入关之命应交付项羽,不该交付刘邦。
B.文章开篇一反前人对楚义帝的评价,旗帜鲜明地指出义帝不过是一个迂生腐儒,绝对成就不了帝王之业。
C.义帝虽然为怀王之孙,但目前他不过是一个民间牧羊儿,因此没有亲自率领诸将击秦也是义帝的失误。
D.作者设想:在当时形势之下,义帝若能亲率大军攻秦,完全可以取胜,而项羽刘邦都会成为他的佐命之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兵至而不倒戈以相迎者,幸也,而谁与之敌哉!
(2)天下未有迂生腐儒之能成事者,其不终也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