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吴潜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注】①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此词为吴潜前往福建道经南昌时所作。②木末:树梢。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万里”三句将目前的登临与王勃登临的典故连接起来,写得既有气势又不失飘逸,其中“吹”字极为生动传神,显出了作者登临高阁时的兴致。
B.“正槛外”三句与“近帘钩”三句显现了作者心潮的激荡,在他游目骋怀、欣赏壮景时,雨雾扑帘而来,真有王勃当年所见情景“珠帘暮卷西山雨”之感,不禁临风嗟叹。
C.“何处征帆木末去”,是写登高所望之近景,又暗含前途未卜之意。
D.“秋渐紧”中“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秋意凄凉之感,而城头号角声的融入,又使得这种萧条悲凉的色彩更加浓郁。
E. “愁难着”一词,化抽象为具体,以固态体积状愁,既给人以形之大,又给人以质之重的感觉,可谓想象奇特。“岁月”两句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得委婉含蓄,令人回味无穷。
【小题2】请给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流露出的词人的复杂情感。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真珠帘·山村水馆参差路
【宋】陆游
山村水馆参差路。感羁游,正似残春风絮。掠地穿帘,知是竟归何处?镜里新霜空自悯,问几时、鸾台整署。迟暮,谩凭高怀远,书空独语,
自古儒冠多误。悔当年、早不扁舟归去。醉下白苹洲,看夕阳鸥鹭。菰菜鲈鱼都弃了,只换得、青衫尘土。休顾。早收身江上,一蓑烟雨。
【注】①本词选自《放翁词编年笺注》(增订本)。②鸾台:措指朝廷高级政务机构。鳌署:指翰林学士院。③书空: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典出《晋书·殷浩传》:“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人善用比喻,上片中以“残春风絮”自喻,以“镜里新霜”喻白发,都很巧妙。
B.考察“书空独语”中“书空”一词的,我们可以推知此词作于作者贬谪期间。
C.“早不扁舟归去”中“扁舟归去”与“明朝散发弄扁舟”中“弄扁舟”都指退隐。
D.下片划线句是说词人为报效国家抛弃了富贵安逸生活,却只做了四处奔波的小官。
E. 化用前人词句是本词的特色,如“一蓑烟雨”就来自苏轼词“一蓑烟雨任平生”。
【小题2】本词主要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京口月夕书怀
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注】诗人家在温州平阳,本诗是他旅居镇江之作。
(1)请分析诗中首联的作用。
(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点绛唇 咏梅月
陈亮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
【注】①淳熙十五年(1188),辛弃疾被劾罢官闲居已整整七年,此年冬,志同道合的好友陈亮远道来访,二人共商恢复中原、抗击金军的大计,分别后又互相诗词唱和。②僝僽(chán zhòu):摧残。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用拟人手法写梅,“相思”是此词的意脉,“相思”不得,故写梦。
B.“水边”句化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意,主要写月。
C.“小窗”句写月光明亮,窗前如同白昼,使人联想到窗内之人辗转难眠。
D.“清入”句词人伴着清辉幽芳入梦,“清”指月之清辉,亦指梅之清香。
【小题2】本词写月,却不道半个“月”字,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下列《红楼梦》中,香菱所写《咏月》诗句,也采用这种写法的一项是
A.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B.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C.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D.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小题3】《红楼梦》中有不少与梅有关的情节,下列的“她”与情节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她)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妙玉
B.贾母带着众人,说笑出了夹道东门。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她)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众人都笑道:“少了两个人,他却在这里等着,也弄梅花去了。”——薛宝琴
C.果见(她)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泉香而酒冽,玉盏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林黛玉
D.(她)摇了一摇,掣出一根来一看,笑道:“好极。你们瞧瞧,这劳什子竟有些意思。”众人瞧那签上,画着一枝老梅,是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李纨
【小题4】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这首词是怎样体现刘熙载这个观点的,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小题5】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古人常以花入诗寄寓自己的情感。晋陶渊明独爱菊,《归去来兮辞》中“    ,松菊犹存”,用菊花象征隐士的高洁;陆游《钗头凤》中“桃花落,闲池阁。    
  ”,用桃花象征美好春光或伊人华年;而杨花则给人以飘零之感,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到:“杨花落尽子规啼,   。”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高阳台·和周草窗
王沂孙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怎得银笺,殷勤说与年华。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
注:周草窗:南宋著名词人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宋亡后周密湖州故家毁于兵火,终身寄寓杭州。作《高阳台》词寄越中诸友。
【小题1】“满树幽香,满地横斜”化用了隐居西湖的著名诗人林逋的名句______,体现了该意象的特点。
【小题2】况周颐《蕙风词话》中评论此词“结笔低徊掩抑,荡气回肠”,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文山观大水记
文天祥
自文山门而入,道万松下,至天图画,一江横其前。行数百步,尽一岭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尺,尽处为障东桥,桥外数十步为道体堂。自堂之右循岭而登为银湾,临江最高处也。银湾之上,有亭曰“白石”,青崖曰“六月雪”,有桥曰“两峰之问”,而止焉。此文山滨江一直之大概也
戊辰岁,余自禁庐①罢归,日往来徜徉其间。五月十四日,大水,报者至。时馆中有临川杜伯扬、义山萧敬夫,吾里之士以大学试,群走京师,推孙子安未尝往。辄呼马戒车,与二客疾驰观焉,而约子安后至。
未至天图画,其声如疾风暴雷,轰豗震荡而不可御。临岸侧目,不得往视,而隔江之秧畦菜垅为洪流矣。及松江亭,亭之对为洲,洲故垤然隆 起,及是,仅有洲顶,而首尾俱失。老松数十本,及水者争相跛曳,有偃蹇不伏之状。至障东桥,坐而面上游水从“六月雪”而下,如建瓴千万丈,直送乎吾前,异哉!至道体堂,堂前石林立,旧浮出水面,如有力者一夜负去
酒数行,使人候“六月雪”可进与否,围棋以待之。复命曰:水断道。遂止。知银湾,山势回曲,水至此而旋。前是立亭以据委折之会,乃不知一览东西二三里,而水之情状无一可逃遁。故自今而言,则银湾遂为观澜之绝奇矣。坐亭上,相与谙谑,赋唐律一章,纵其体状,期尽其气力,以庶几其万一。予曰:“风雨移三峡,雷霆擘两山。”伯扬曰:“雷霆真自地中出,河汉莫从天上翻。”敬夫曰:“八风卷地翻雷穴,万甲从天骤雪举。”惟子安素不作诗,闻吾三人语,有会于其中,辄拍手将须、捧腹顿足,笑绝欲倒,盖有渊明之琴趣焉。倚阑逾时,诡异卓绝之观不可终极,而渐告晚矣。乃令车马从后,四人携手徐步而出。及家而耳目眩颤,手足飞动,形神不自宁者久之。
他日,子读《兰亭记》,见其感物兴怀,一欣一戚,随时变迁,予最爱其说。客曰:“羲之信非旷达者。夫富贵贫贱、屈伸得丧,皆有足乐,盖于其心而境不与焉。岂以昔而乐,今而悲,而动心于俯仰之间哉?”予恍然有间。人生适意耳,如今日所遇,霄壤间万物无以易此。前之所欣,所过者化,已不可追记,予意夫后之所欣者至,则今之所欣者又忽焉忘之,故忽起奋笔,乘兴而为之记,且谂②同游者发噱。
(有删改)
【注】①禁庐:宫廷。②谂(shěn):劝告,告诉。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止焉 止:停止,此为“到了终点”
B.如建瓴千万丈 建瓴:倾倒水瓶,形容水势大
C.前是立亭以据委折之会  委折:回环,曲折
D.予恍然有间    间:机会,机遇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里之士以大学试   岂以昔而乐
B.与二客疾驰观焉    则今之所欣者又忽焉忘之
C.洲故垤然隆起 故自今而言
D.乃不知一览东西二三里   乃令车马从后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文山滨江一直之大概也
这就是文山临江一带的概貌
B.有偃蹇不伏之状
呈现出傲岸、不肯屈服的样子
C.以庶几其万一
能大致写出这种奇绝景色的万分之一
D.霄壤间万物无以易此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至道体堂,堂前石林立,旧浮出水,而如有力者一夜负去。
【小题5】从全文看,“乘兴而为之记”的“兴”指 之兴, 之兴和 之兴。
【小题6】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文中王羲之与“客”对人生的认识有何不同。你更认同谁的看法?
简要说明理由。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声声慢.秋声
蒋捷①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②门、不锁更
③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
④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注:①蒋捷:宋末元初词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后,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本词作于宋亡之后。②丽谯:华丽的高楼。③更:更鼓。指夜里为报知时刻而于每更敲打大鼓。④蛩:俗名蟋蟀。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词通篇咏秋声,词人由“豆雨声”起,以“雁声”收,以“声”字为韵,一韵到底,层层铺叙,谱写了一曲悲凉凄婉的交响曲。
B.“黄花”即“黄菊”,发端三句点明这是菊花盛开、红叶掩映的深秋时节,领起了全词对秋声的描写。
C.“疏疏二十五点”,漫漫秋夜,词人于枕上细数秋声滴答,辗转难眠。“二十五点”是词人对豆花开放时节秋雨中淅淅沥沥的描绘。
D.下阕“彩角声吹月堕”“闪烁邻灯”暗示了时间悄然流逝,已至深夜。“彩角声”“笳声”“砧声”此起彼伏,反衬了秋夜的冷寂。
E. “碎哝哝、多少蛩声”,词人把秋蛩的叫声称为“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屋外蛩声的聒噪与词人内心的平静形成了对比。
【小题2】本词笔锋非凡,意味独特,采集了秋夜中听到的数种秋声入笔,词人以秋声写出了自己怎样的心声?请联系全词概括并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的“干戈”及“汗青”各借代指什么?
(2)颔联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简要分析。
(3)结合全诗内容,谈谈诗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千年调①  辛弃疾
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丰隆②前导,叫开阊阖③。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
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④。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⑤。
注释:①本词约创作于庆元六年。其时辛弃疾因遭谏官攻击,被罢去职,隐居于江西铅山。②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③阊阖:指传说中西边的天门。④此句化用《史记•赵世家》中赵简子梦游天国之典。天帝赏赐赵简子,日后赵简子接连攻城掠地,成为晋国实权派。⑤末三句借用《离骚》“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句意。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手把青霓”与“霓为衣兮风为马”两句中的“霓”都是“彩虹”的意思。
B.“径入寥天一”中“径”一词写出了词人纵横驰骋,遨游天界上下的自由。
C.“赐汝苍壁”意为“我要将苍壁赐予你”,是词人模仿天帝口吻设想的语言。
D.“嶙峋突兀”意为“气势雄伟的石壁突然出现”,给词人带来了意外与惊喜。
【小题2】本词运用了借助古事,委婉地抒发情感的手法,使作品意蕴丰富,表达凝练。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C.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苏轼《初到黄州》)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小题3】本词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都调动想象对神仙世界进行了描写,简述这两首诗词所描述的仙境及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后赠斯远
赵蕃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小题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已是霜凝更雨湿”表明是在降霜、下雨时分,交代了时令环境,渲染了萧瑟的氛围, 为全诗奠定了凄婉的基调。
B.“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紧承首联,具体展示了早春景象,虽然草木依旧 枯萎,但复苏的梅花已悄然开放。
C.“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穷日日”与“遍村村”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写 出了诗人寻春的执着和发现新春之难。
D.“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两句呼应题目,写诗人振作起来,等待朋友斯远 新诗寄到,让自己一洗昏沉之态。
E. 本诗虽以议论说理为主,但其写景和叙事也颇见功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新春的渴 望及希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小题2】有人评价“春其渐起但无痕”一句“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