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真珠帘·山村水馆参差路
【宋】陆游
山村水馆参差路。感羁游,正似残春风絮。掠地穿帘,知是竟归何处?镜里新霜空自悯,问几时、鸾台整署。迟暮,谩凭高怀远,书空独语,
自古儒冠多误。悔当年、早不扁舟归去。醉下白苹洲,看夕阳鸥鹭。菰菜鲈鱼都弃了,只换得、青衫尘土。休顾。早收身江上,一蓑烟雨。
【注】①本词选自《放翁词编年笺注》(增订本)。②鸾台:措指朝廷高级政务机构。鳌署:指翰林学士院。③书空: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典出《晋书·殷浩传》:“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人善用比喻,上片中以“残春风絮”自喻,以“镜里新霜”喻白发,都很巧妙。
B.考察“书空独语”中“书空”一词的,我们可以推知此词作于作者贬谪期间。
C.“早不扁舟归去”中“扁舟归去”与“明朝散发弄扁舟”中“弄扁舟”都指退隐。
D.下片划线句是说词人为报效国家抛弃了富贵安逸生活,却只做了四处奔波的小官。
E. 化用前人词句是本词的特色,如“一蓑烟雨”就来自苏轼词“一蓑烟雨任平生”。
【小题2】本词主要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5-05 06:29: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大风登城书雨
陆游
风从北来不可当,街中横吹人马僵。
西家女儿午未妆,帐底炉红愁下床。
东家唤客宴画堂,两行玉指调丝簧。
锦绣四合如坦墙,微风不动金猊香。
我独登城望大荒,勇欲为国平河湟
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注)①金猊:又称狻猊,也作香炉的代称。②河湟:黄河和湟水,这里指中原沦陷地区。
【小题1】(小题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前两句落笔点题,紧扣“大风”而来。“不可当”“横吹”“僵”形象描写了寒风凜冽,北风吹得街上的人马都发僵了的画面;同时,这两句诗也象征敌人猖狂、国家处于危急之中。
B.第三、四句承接一个“僵”字,由室外转写到室内。通过描写西家的女儿屋里生着炉子,仍然怕冷不愿下床,到中午都还没有梳妆的细节,侧面烘托出天气的严寒。
C.第六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玉指”代指东家女儿的手指,“丝簧”代指音乐。第七、八句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精美的丝织品合抱在四周就像围墙一样,连细小的风也吹不进来。
D.第九、十句笔锋再转,且呼应标题中“登城”二字,由室内转到室外,由街上转到城头,由他人转到自己。“独”字显其寂寞和孤独,“望”字和“欲”字则暗含了诗人“登城”的缘由。
E. 该诗巧妙运用双关、对比、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如第五句到第八句与三四句形成鲜明对比;寒风中自己的行动和周围之人形成对比。
【小题2】(小题2)结合诗歌并联系作者生平,谈谈你对“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一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