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吴潜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注】①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此词为吴潜前往福建道经南昌时所作。②木末:树梢。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万里”三句将目前的登临与王勃登临的典故连接起来,写得既有气势又不失飘逸,其中“吹”字极为生动传神,显出了作者登临高阁时的兴致。
B.“正槛外”三句与“近帘钩”三句显现了作者心潮的激荡,在他游目骋怀、欣赏壮景时,雨雾扑帘而来,真有王勃当年所见情景“珠帘暮卷西山雨”之感,不禁临风嗟叹。
C.“何处征帆木末去”,是写登高所望之近景,又暗含前途未卜之意。
D.“秋渐紧”中“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秋意凄凉之感,而城头号角声的融入,又使得这种萧条悲凉的色彩更加浓郁。
E. “愁难着”一词,化抽象为具体,以固态体积状愁,既给人以形之大,又给人以质之重的感觉,可谓想象奇特。“岁月”两句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得委婉含蓄,令人回味无穷。
【小题2】请给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流露出的词人的复杂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5-05 04:53: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大定岁丙午冬仲月,予由侍从出守汝南。既视事明年,即州之北,得败屋数楹,旁穿上漏,不庇风雨,乃命枝倾补罅,其旧而新之,公余吏退,以为燕息之所。两檐之外,左有笋石,屹然而笔卓;右有仙榆,蔚然而盖偃。每佳夕胜日,予幅巾杖屦,徜徉乎其间。至于倚苍壁而送飞鸿,藉清荫而游梦蝶,方其自得于言意之表也,心如坚石,形如槁木,陶陶然,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其为乐可胜计耶?予自是与木石有忘年莫逆之欢,因榜其轩曰“三友”。

客有过而问焉。曰:“窃闻吾子门屏迹,交亲解散,所友者谁欤?”予指以告。客仰而叹俯而笑曰:(甲)“曩吾以子为达,今子之鄙至此乎!所谓笋石者,鳞皴枯燥,不斤凿,此固无用之石也。所谓仙榆者,离奇卷曲,不中规矩,此亦不材之木也。人且贱而弃之,曾不一顾,子恶取而独友于是哉?”予曰:“嘻!若知其一,未知其二。向有牛奇章之嘉石,钱吴越之大树,第以甲乙,衣以锦绣矣。予虽欲友,其可得乎?今以予谬人,与夫顽石散木,皆绝意于世,亦无所事焉,此其所以为友也。夫人情之嗜好,固不在乎尤物,而在乎适意而已。(乙)然必先得之于心,而后寓之于物,故无物不可为乐。虽其所遇不同,亦各适其适也。子意以为何如?”客曰:“是则然矣,奈何木石无情,奚足以知子之区区如此?”予曰:“不然,(丙)人之遇物,但患不诚,果能以诚,则生公之石,可使点头,玄奘之松,亦能回指。幸无忽。”

客愧予言,茫然自失,宜其有会于心者。

(取材于王寂《三友轩记》)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旧而新之 仍:依循B.窃闻吾子门屏迹 杜:关闭
C.不斤凿 任:承受D.奚足以知子之区区如此 区区:微不足道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既视事明年 台隍枕夷夏
B.所友者谁欤 实迷途未远
C.第以甲乙   刘病日笃
D.必先得之于心 虽,犹有未树也
【小题3】本文“曩吾以子为达,今子之鄙至此乎”句中的“此”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小题4】①“如谢康乐之山水,陶彭泽之琴酒,嵇康之锻,阮孚之屐”这组例子能证明文章甲乙丙处的哪一个观点?
②谢康乐指谢灵运,是_____诗派的开创者;陶彭泽指_____,是_____诗派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