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后赠斯远
赵蕃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小题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已是霜凝更雨湿”表明是在降霜、下雨时分,交代了时令环境,渲染了萧瑟的氛围, 为全诗奠定了凄婉的基调。
B.“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紧承首联,具体展示了早春景象,虽然草木依旧 枯萎,但复苏的梅花已悄然开放。
C.“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穷日日”与“遍村村”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写 出了诗人寻春的执着和发现新春之难。
D.“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两句呼应题目,写诗人振作起来,等待朋友斯远 新诗寄到,让自己一洗昏沉之态。
E. 本诗虽以议论说理为主,但其写景和叙事也颇见功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新春的渴 望及希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小题2】有人评价“春其渐起但无痕”一句“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8-08 10:01: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竹下
宋范成大
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 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注①作者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次年被派到徽州(在今安徽省境内),当了六七年州府下属的小官吏。竹下:地名,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这首诗是这年或之后二三年内,离开竹下时写的。②结束:穿着。③穗:用丝线或布条等扎成的挂起来往下垂的装饰品。④吹:通“炊”。
【小题1】下列各项对诗句的解说和评价,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首联扣“早发”,先点明出发时的情景:穿好晨装,跨马出发。“散疲顽”,暗示此行是在繁忙的公务之后。可见诗人是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品赏竹下之景的。
B.诗的颔联扣住诗题中的“竹下”,描绘了山区清晨特有的清新明丽的景象。
C.颈联上句写炊烟,下句写溪水,画意甚浓。炊烟,树丛,溪水,小桥,上下映衬,一碧一绿,一直一弯,在色彩、线条和态势上构成了错综变化之美。
D.炊烟当树“直”,暗示无风,同时还会使人联想到那炊烟下庄户人家生活的安宁与平静。“弯”则勾画了绕山穿桥的小溪的身影。这两字显然脱胎于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且与原句意境相似。
E. 这首诗,诗人不仅准确描绘了沿途景物的特征,而且把自己的主观体验和感受融于景物之中,表达了观景时的愉悦心情。
【小题2】这首诗的颔联写得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赏析其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