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 南宋
- 岳飞(1103-1142)
- 陆游(1125-1207)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张孝祥(1132-1169)
- 辛弃疾(1140-1207)
- 姜夔(1155-1221)
- 文天祥(1236-1283)
- 邓剡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①山水郎②,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露支风券,累奏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①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所。②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侍从【小题1】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说明。
【小题2】有人评价本词浪漫主义色彩浓厚,请简要说明。
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向子諲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②向子諲: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③同:通“彤”.④鸾辂:帝王所乘的车驾.
【小题1】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现“断肠”的?【小题2】“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序)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雨蒙蒙。
【小题1】填空这首词的词牌应是① 。这首词主要是为② 作的赋。上阕中写远景的句子有③ ;写近景的句子有④ ;用以表达作者不满意投闲置散的愤慨心情的句子是⑤ 。
【小题2】明代词评家杨慎赞许本词表现艺术说:“说松(应为‘山’)而及谢家、相如、太史公,自非脱落故常者,未易闯其堂奥。”请就本词的“脱落故常”进行赏析。
临江仙 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小题1】第一句两个“尽”字好在哪里?【小题2】“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请略加分析。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宋代:方岳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从这首词的结尾两句“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这首词的内容,对这一形象进行评价。水调歌头•平山堂①用东坡韵
(南宋)方岳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②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③,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①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 ②菰菜莼羹: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 ③河洛:泛指为金兵所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在这首词中,词人写了哪几种“愁”?请简要概括。
答: 。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首词的重点是写“夜闻杜鹃”,请分别概括上下两片所写的内容。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推崇它是一篇“借物寓言”的佳作,说说这首词寄存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南溪早春
杨万里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1)诗题中的“早春”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试简要分析。
(2)这首诗被刻在杨万里家乡湴塘廊桥的墙壁上,请结本诗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原因。
赤壁
南宋•戴复古
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
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白鸟沧波上,黄州赤壁边。
长江酹明月,更忆老坡仙。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作者来到赤壁岸边,眼前浮现出英雄周瑜的形象。 |
B.颔联写诸葛亮挥动羽扇,火烧赤壁,为大破曹军立下了功勋。 |
C.颈联回到眼前,实写赤壁江面烟波浩渺,白鸟飞翔的景象。 |
D.尾联联想到谪居黄州的苏东坡及其以赤壁为题创作的名篇。 |
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联想的一项是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
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题都城南庄》) |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
D.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沈园二首》) |
【小题4】今年央视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要求选手在“飞花令”这一比赛环节依次说出含有某个字的诗句。请按“飞花令”的游戏规则,在横线上填写含有“春”字的作品原句。
① ,将有事于西畴。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 ?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③ 好雨知时节, 。 (杜甫《春夜喜雨》)
④ 今年欢笑复明年, 。 (白居易《琵琶行》)
⑤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苏轼《定风波》)
⑥红酥手,黄縢酒, 。 (陆游《钗头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