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 南宋
- 岳飞(1103-1142)
- 陆游(1125-1207)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张孝祥(1132-1169)
- 辛弃疾(1140-1207)
- 姜夔(1155-1221)
- 文天祥(1236-1283)
- 邓剡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镜湖女(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小题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小题2】(小题2)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3】(小题3)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
镜湖女(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小题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古体诗 | B.近体诗 | C.歌行 | D.诗余 |
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颈联和尾联突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金陵驿二首(其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这首诗是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次年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途经金陵时所作。
【小题1】文天祥,自号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诗人。他在《过零丁洋》中表达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书写了诗人的亡国之痛和殉国之志,其主旨与《过零丁洋》相同。 |
B.本诗运用了拟人和衬托的手法,描写柔婉含蓄,但又淋漓尽致。 |
C.本诗语言质朴平实,不事雕琢,抒情真挚自然,慷慨激昂,气贯长虹。 |
D.本诗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巧妙化用前人名句和典故,有很强的感染力。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本学期所学的《宋词四首》的四位词人均属于婉约派,辛弃疾则属于______派。
【小题2】上片词人通过对“少日”时和“老去”时行为表现和 的对比,抒发了 的感慨。
【小题3】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
定风波·暮春漫兴
(宋)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①香篆②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茶瓯:一种茶具。 ②香篆: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小题1】本学期所学的《宋词四首》的四位词人均属于婉约派,辛弃疾则属于______派。
【小题2】上片词人通过对“少日”时和“老去”时行为表现和 的对比,抒发了 的感慨。
【小题3】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对这几句诗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最佳的一项是()
A.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刘裕竟有这样不肖的儿子。 |
B.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南宋近期张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 |
C.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类比南宋近期张浚北伐遭到大败,慨叹南宋遭到挫败。 |
D.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自咏示客
陆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①,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②,客来苦劝摸床棱③。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① 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② 箝纸尾: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③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1)这首诗对作者的宦海生涯做了形象的描述,请概括诗人的形象特点。
(2)联系全诗,简要分析作者都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自咏示客
陆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①,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②,客来苦劝摸床棱③。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① 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② 箝纸尾: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③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1)这首诗对作者的宦海生涯做了形象的描述,请概括诗人的形象特点。
(2)联系全诗,简要分析作者都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醉落魄
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①
胡铨
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
招呼诗酒颠狂伴,羽觞到手判无算,浩歌箕踞巾聊岸②。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碗③。
(注释)①庆符:名张伯麟。当时秦桧主和,庆符说:“夫差,而忘勾践之杀尔父乎?”秦桧听说大怒,将庆符关入监狱,打得体无完肤,流放到吉阳军。时作者亦因上书力诋和议,请斩秦桧,被诬为“讪谤”,也被贬到吉阳军。②巾聊岸:掀起头巾露出前额,不拘形迹。③卢仝碗:唐代诗人卢仝饮茶的碗。卢仝写有《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有“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句。
【小题1】有人说这首词的“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两句“无理而妙”,请结合词的上片加以赏析。
【小题2】简要分析这首词中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醉落魄
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①
胡铨
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
招呼诗酒颠狂伴,羽觞到手判无算,浩歌箕踞巾聊岸②。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碗③。
(注释)①庆符:名张伯麟。当时秦桧主和,庆符说:“夫差,而忘勾践之杀尔父乎?”秦桧听说大怒,将庆符关入监狱,打得体无完肤,流放到吉阳军。时作者亦因上书力诋和议,请斩秦桧,被诬为“讪谤”,也被贬到吉阳军。②巾聊岸:掀起头巾露出前额,不拘形迹。③卢仝碗:唐代诗人卢仝饮茶的碗。卢仝写有《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有“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句。
【小题1】有人说这首词的“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两句“无理而妙”,请结合词的上片加以赏析。
【小题2】简要分析这首词中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小题1】辛弃疾,号________。“白髭须”和上片的“_______”一词对照,极言岁月流逝。
【小题2】下列对本作品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小题3】下阕着一“叹”字引领,请结合诗句简析 “叹”的内涵。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①银胡碌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娖[chuò]:戒备;②银胡碌:箭筒,一种戒备的器具。【小题1】辛弃疾,号________。“白髭须”和上片的“_______”一词对照,极言岁月流逝。
【小题2】下列对本作品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上片追摹青年时代一段得意的战争经历,激昂发越,声情并茂。 |
B.诗中“燕兵”代指“金兵”,尽管敌人防备,诗人率军仍能射良箭突袭成功。 |
C.下片一“追”一“叹”,含不尽的岁月感怀,由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 |
D.整首词直抒胸臆,体现了辛弃疾词风豪放的特点。 |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问题。
世俗多言李白当涂采石山,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与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选自《容斋随笔》)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
【小题2】《容斋随笔》的作者是南宋文学家 。(限填人名);作为著名景点,文中的“采石山”在今天的 省。(限填省名)
【小题3】文中“试弦歌”的意思是()
【小题4】(小题4)本文通过对李白之死的辨误,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
世俗多言李白当涂采石山,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与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选自《容斋随笔》)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
【小题2】《容斋随笔》的作者是南宋文学家 。(限填人名);作为著名景点,文中的“采石山”在今天的 省。(限填省名)
【小题3】文中“试弦歌”的意思是()
A.做地方官 | B.依琴咏歌 | C.教育学生 | D.学习礼乐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____________(填人名)的诗句,诗中的“汗青”是借指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青玉案.元夕①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②光转,一夜鱼龙③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④,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公元 1174 年或 1175 年)②玉壶:明月。③鱼龙:泛指戏法等类杂耍。④蛾儿、雪柳、黄金缕:古代妇女元宵节时佩戴在头上的饰物,这里代指盛妆的妇女
【小题1】概述词中“意中人”的形象,并简析词人是怎样塑造她的形象的
【小题2】梁启超评论这首词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结合词说说你的理解
青玉案.元夕①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②光转,一夜鱼龙③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④,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公元 1174 年或 1175 年)②玉壶:明月。③鱼龙:泛指戏法等类杂耍。④蛾儿、雪柳、黄金缕:古代妇女元宵节时佩戴在头上的饰物,这里代指盛妆的妇女
【小题1】概述词中“意中人”的形象,并简析词人是怎样塑造她的形象的
【小题2】梁启超评论这首词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结合词说说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