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鹅湖①归,病起作
辛弃疾
着意寻春懒②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③归宁④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注释:①鹅湖,风景优美之地,词人闲居时常游之所。②懒,指了无情趣。③寒食,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④归宁:归家省亲,即出嫁之女回娘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着意”一词,表露出久卧病榻之后,词人对春意盎然之景的企盼;“懒”字则又道出词人“精力衰退”的实际身体状况。
B.“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这两句描述了词人观赏山景作诗的情状,把词人陶醉在自然风光之中的形象表现了出来。
C.“朱朱粉粉野蒿开”描绘出花儿鲜明的颜色和生气蓬勃、随处开放的特点,写出了春天富有生机的田野实景。
D.这首词上片写病愈无意出游的情态,下片写出游所看到的原野风光和人事,上下片联系紧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小题2】有评论者认为,“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两句将春天描摹得最为生动传神。请找出这两句描写最巧妙的一个字,并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书 愤
陆 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①苏武餐毡: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②张巡嚼齿:唐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后城破被俘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③芜:乱草丛生的地方。④上林苑是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代指皇宫。
【小题1】下列对颔联和尾联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人借苏武的典故写晚年的困厄境况,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一片忠心。
B.诗人以史明志,用张巡的典故写自己虽然被俘但仍要坚持斗争、永不屈服。
C.“久”写出诗人困厄的时间之长;“空”突出诗人年华已逝、报国无门之情。
D.诗人以苏武和张巡自比,抒发了自己内心低落的情绪。
E.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耿耿忠心,虽不被理解,满怀忧愤,却矢志不渝。
【小题2】本诗颈联情景交融,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日暮倚杖水边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②苍:苍天。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开篇写诗人面对萧瑟秋景,心乱如丝。一个“乱”字,统领后文作者积蓄已久的种种愁思怨意。
B.“小摇落”指秋风摇落片片黄叶,让人联想到诗人如同黄叶般飘零沦落的身世和命运,触景而生情。
C.颈联作者直斥奸佞小人,表明自己道义犹存,苍天可鉴,既有对小人的愤恨,也有对自己人格的自信。
D.作者一生历经宦海沉浮,在华发苍颜的晚年更遭贬谪,身陷不幸又衰老憔悴,激起了读者更多同情。
E.“挂衣冠”指辞官归隐,而辞官归隐在此时此刻已太迟,更深一层写出作者贬官之后的愤懑无奈。
【小题2】请简要分析本诗颔联用典的作用。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①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 海,剑气已横秋② 。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③ ,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 说,来日且扶头④ !
(注)①更筹:古时夜间报更用的记时的竹签。②鲸饮未吞海:没有像长鲸吞海似地狂饮,表现豪饮没有尽兴。剑气:剑的光芒,常喻人 的才华和才气。③蕞(zuì)尔:微小貌。④扶头:形容醉后状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起篇四句点题,叙事写景,融为一体,写出了与友人登楼吟赏的快乐,展现了词人性格的豪爽。
B.“唤起一天明月”三句写登楼所见的明月、冰雪、百川之景,表现词人内心的纯洁和胸怀的浩荡。
C.“谁念英雄老矣”三句抒发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愁:朝廷北伐遥遥无期,而自己年岁渐老,功业难成。
D.“来日且扶头”照应上阕的“鲸饮未吞海”,词人约朋友改天一醉方休,来消除心中的深重愁思。
E. 全词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写景形象生动,抒情真实感人,反复咏叹中,愁苦之情贯穿始终。
【小题2】“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是全词的关键句,请简要赏析此句。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廖世美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注)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注](紫薇)指唐代诗人杜牧,唐代称中书省为紫薇省,杜牧官至中书舍人,故又称杜紫薇,他曾经登临浮云楼赋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阕开头两句,“霭霭春空”描写云层低垂,春雨迷蒙,而“画楼森耸凌云渚”表现浮云楼雕栏画栋的美和高耸人云、俯瞰沙渚的气势,营造了低沉凄迷的氛围。
B.“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两句,既称赞杜牧题浮云楼诗写得绝妙,也隐约道出自己具有登高能赋的才情。
C.“惆怅相思迟暮”上承“关情”,下启追忆,表现作者在人生迟暮之年登临此楼,自然化用了杜牧昔年登楼赋诗的典故,表达离别惆怅之情。
D.“悄无人、舟横野渡”化用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但着一“悄”字,那种落寞孤寂的心境全出。
E. 词作上阕和下阕的表达方式明显不同,上阕写景叙事,下阕集中抒情,全词景物切换自然,意境清新,语淡而情切。
【小题2】前人认为上阕结尾三句“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传神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注]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小题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
B.“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诗人岸上遥望洞庭湖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C.“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
D.“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运用了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
【小题2】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一枝花(醉中戏作)
辛弃疾
千丈擎天手,万卷悬河口。黄金腰下印,大如斗。更千骑弓刀,挥霍遮前后。百计千方久,似斗草儿童,赢个他家偏有。
算枉了,双眉长恁皱,白发空回首。那时闲说向,山中友。看丘陇牛羊,更辨贤愚否。且自栽花柳。怕有人来,但只道,今朝中酒
(注)①丘陇:指坟墓,化用古诗“今日牛羊上丘陇,当年近前面发红”诗意。②中酒,饮酒之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这首词上片写作者自比像斗草小孩,想尽了千方百计,想要赢得一切,率真而童心未泯,极富情趣。
B.下片开篇写而今白发横生,回首往事,也只能徒唤奈何而已。既然往事不堪回首,而今又闲居林下,便只有和山中友人谈天论地、道古说今以潇洒送日月了。
C.“看丘陇牛羊”,借助典故,委婉含蓄表达了世俗浇薄,贤愚难以分辨,让作者产生避世之意。
D.结尾 “怕有人来”二句说如有人相访,就说我醉了,实则表达了作者远人避祸之意。
【小题2】词的上片前三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这首宋诗 ,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赠斯远
赵蕃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已是霜凝更雨湿”,交代赠诗的时节和天气,渲染了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凄楚。
B.“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虚实结合,说虽然草木依旧枯萎,但梅花一定会悄然开放。
C.“穷日日”“遍村村”,从时空角度强调新春发现之难,表现诗人探春寻春心情之急与信念的坚定。
D.尾联写诗人在收到朋友斯远寄来的新诗之后,擦亮眼睛,振奋精神,一改昏沉之态,连忙回诗相赠。
E. 本诗巧妙地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达诗人对新春的渴望和希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小题2】古人评价首联中“春其渐起但无痕”一句为“一篇之警策”,说它“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中的“警策”与“哲理”。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村居书喜
陆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了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
B.颔联从嗅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声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C.“袭”字运用比喻,写出天气骤暖,春花绽放,香气浓郁芬芳,扑面而来的景象。
D.“鹊声穿树”将无形的鸟鹊叫声描写得生动可感,突出了林中幽深静谧的环境。
E. “贫犹醉”的深沉感叹与杜甫《登高》中的“潦倒新停浊酒杯”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题2】诗中写了诗人村居生活中哪些可喜之事?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