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 恋 花
陆 游
陌上箫声寒食近。雨过园林,花气浮芳润。千里斜阳钟欲暝。凭高望断南楼信。
海角天涯行略尽。三十年间,无处无遗恨。天若有情终欲问。忍教霜点相思鬓。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用“寒食近”交代时间,用“箫声”渲染氛围,寄托词人祭奠先人的哀思。
B.第二句中的“浮”字富有动感,写出了花香在雨后湿润的空气中飘浮,沁人心脾。
C.上片最后一句为虚写,是词人想象思念之人登高极目远望、苦盼自己音信的情景。
D.下片中,作者四处漂泊,历三十年之久,而处处有遗恨,更能表明其失意情状。
E. 词的上片主要写景,于景中蕴含怀远之意;下片主要抒怀,感慨自己身世沉浮。
【小题2】请简要赏析下片“天若有情终欲问。忍教霜点相思鬓”两句。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望江南·幽州九日
汪元量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
(注)①九日:指重阳节。②汪元量:原位南宋宫廷琴师,元军陷临安,被俘北去。③美人:南宋宫女。
【小题1】上阕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小题2】结合全词,简要概括作者“肠断裂”的原因。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鹧 鸪 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栏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tú mí):亦作"酴釄"。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醾花开春事了”的说法。②婉娩:天气温和。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嫩绿重重看得成”,以“嫩绿”为全词画面敷下了基本色调。它可以增强春天的意象,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
B.第二句中,“小”字有大作用,“小红英”三字增强色彩的对比和反差。写活了画面,照亮了全篇,使春天的气氛更浓。
C.上片四句,运用了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初春绿意渐浓,蜂忙蝶舞的活泼画面。
D.“送了斜阳月又生”,结尾以日落月升、写时间流逝,春色难留,将写景、叙事、议论融为一体。
E. 这首词的上片,画面色彩鲜明,不重词采,具有自然活泼、清新明快的语言特色。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注)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任中书舍人,后为汪澈所劾罢。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起首二句,描述自己时隔三年旧地重游,奠定了全词悲苦惆怅的基调。
B.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东风”“过湖船”“杨柳”作铺垫。
C.“又”字既有对时光流逝、历经坎坷的感慨,又有再来此地的欣喜。
D.三、四句运用拟人手法,创造了一个物我合一、通体和谐的艺术境界。
E. 五句承上片由描述转入议论,表明了词人对世间黑暗、不平的鄙弃。
【小题2】本词的结尾两句意境旷远,余音绕梁,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小孤山
戴复古
群山势如奔,欲渡长江去。
孤峰拔地起,毅然能遏住。
屹立大江干,仍能障狂澜。
人不知此山,有功天地间。
【小题1】结合全诗,分析首联两句的艺术手法。
【小题2】简要分析诗歌尾联两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①“冷淡是秋花,更比秋花冷淡些。②到处芙蓉供醉赏,从他。自有幽人处士夸。③寂寞两三葩,昼日无风也带斜。④一片西窗残照里,谁家。卷却湘裙薄薄纱。”词中画线处,何者最能表达作者不随流俗、终能获得赏识的想法?
A.①B.②C.③D.④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曹参赵括
[南宋]洪迈
汉高祖疾甚,吕后问日:“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上?”曰:“曹参可。”萧何事惠帝,病,上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若主。”帝曰:“曹参何如?”曰:“帝得之矣。”曹参相齐,闻何薨,告舍人,趣治行,吾且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其父奢不能难,然不谓善,谓其母曰:“赵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后廉颇与秦相持,秦应候行千金为反间于赵,曰:“秦之所畏,独赵括耳。”赵王以括代颇将。蔺相如谏,王不听。括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又不听。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白起代王訖,遂胜赵。
曹参之宜为相,高祖以为可,惠帝以为可,萧何以为可,参自以为可,故汉用之而兴。赵括之不宜为将,其父以为不可,母以为不可,大臣以为不可,秦王知之,相应侯知之,将白起知之,独赵王以为可,故用之而败。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且秦以白起易王龁(he)而赵乃以括代廉颇不待于战而胜负之形见矣。
(选自《容斋随笔・卷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且/秦以白起易/王龁而赵乃以括代廉颇/不待于战/而胜负之形见矣
B.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且秦以白起易王龁/而赵乃以括代廉颇/不待于战/而胜负之形见矣
C.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且秦以白起/易王龁/而赵乃以括代/廉颇不待于战/而胜负之形见矣
D.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且秦以白起易王龁/而赵乃以括代廉颇/不待于战/而胜负之形见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
A.惠帝,皇帝的谥号,古代帝王死后,会依其生前事迹给予一个称号。
B.百岁,这里指死亡,因为风俗有所顾忌而不明说。
C.薨,古代称皇帝、王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
D.上书,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给地位高的人写信陈述意见。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高祖临终前,吕后曾问他,萧何去世以后,谁能够接替萧何之职。
B.萧何侍奉惠帝,在惠帝临终前,萧何问惠帝将来谁能够接替惠帝的王位。
C.秦应侯到赵国行反间计,说秦国只惧怕赵括,所以赵王最终让赵括代替廉颇。
D.包括赵括的父母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赵括不适合领兵打仗,只有赵王认为他适合。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告舍人,趣治行,吾且入相。
(2)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白起代王龁,遂胜赵。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荆公《题西太一宫》六言首篇也。今临川刻本以“杨柳”为“柳叶”其意欲与荷花为切对而语句遂不佳此犹未足问至改“三十六陂春水”为“三十六宫烟水”则极可笑。公本意以在京华中,故想见江南景物,何预于宫禁哉?不学者妄意涂窜,殊为害也。彼盖以太一宫为禁廷离宫尔。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小题2】根据内容分析,这段文字最可能出现的典籍是
A.《文心雕龙》B.《诗品》
C.《容斋随笔》D.《人间词话》
【小题3】作者推断乱改荆公诗的原因是什么?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廖世美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注]①紫薇:指唐代诗人杜牧,他曾经登临浮云楼赋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作上片和下片的表达方式明显不同,上片写景叙事,下片集中抒情,全词景物切换自然,意境清新,语淡而情切。
B.上片开头两句,“霭霭春空”描写云层低垂貌,而“画楼森耸凌云渚”则表现浮云楼雕栏画栋的美和高耸入云、俯瞰沙渚的气势。
C.“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两句,既称赞杜牧题浮云楼诗写得绝妙,也隐约道出自己具有登高能赋的才情。
D.“惆怅相思迟暮”上承“关情”,下启追忆,表现作者在人生迟暮之年登临此楼,自然引发对杜牧的思念之情,内心倍感惆怅。
E. “悄无人、舟横野渡”化用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但着一“悄”字,那种落寞孤寂的心境全出。
【小题2】前人认为上片结尾三句“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是“神来之笔”,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齐天乐·蝉
仇远
夕阳门巷荒城曲,清音早鸣秋树。薄剪绡衣,凉生鬓影,独饮天边风露。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尚有残声,蓦然飞过别枝去。
齐宫往事谩省,行人犹与说,当时齐女。雨歇空山,月笼古柳,仿佛旧曾听处。离情正苦。甚懒拂冰笺,倦拈琴谱。满地霜红,浅莎寻蜕羽。
(注释)
①仇远:南宋末年元初人。
②齐女:蝉的别称。传说古时齐后饮恨而死,尸化为蝉,栖息于庭树之上,发出哀怨的鸣声。后人把蝉称作“齐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夕阳门巷荒城曲”描绘了一幅夕阳返照、门巷萧条、地僻城荒的萧瑟冷清的画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
B.“齐宫往事谩省”,齐女化蝉,古老的故事至今仍不时地被人们谈起。可是如今连齐女的化身——蝉也已悄然离去,引出家国兴亡之感。
C.“甚懒拂冰笺,倦拈琴谱”,因为“冰笺”和“琴谱 ”总会令人睹物思故。冰笺会使人联想起蝉的身姿体态,以致词人无心再翻开琴谱弹唱。
D.“满地霜红,浅莎寻蜕羽”,再次回想蝉的境况,霜风凄紧,红叶纷纷飘落,诗人在寻觅秋蝉脱下的外壳,以寄托自己深长的情思。
E. 这是一首借蝉言情之词。融化“齐女化蝉”的古老传说,巧妙地把蝉和人联系起来,倾吐词人一肚子难于诉说的处境和心境,意味深永。
【小题2】在词的上片中,作者用哪些手法来表现蝉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