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望江南·幽州九日
汪元量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
(注)①九日:指重阳节。②汪元量:原位南宋宫廷琴师,元军陷临安,被俘北去。③美人:南宋宫女。
【小题1】上阕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小题2】结合全词,简要概括作者“肠断裂”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0-23 09:34: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燕昭汉光武之明

乐毅为燕破齐,或谗之昭王曰:“齐不下者两城耳,非其力不能拔,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斩言者,遣使立毅为齐王。毅惶恐不受,以死自誓。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人有章言异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光武以章示异。异上书谢,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破隗嚣,诸将欲分其功,玺书诮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

今人咸知毅、异之为名将,然非二君之明,必困谗口矣。田单复齐国,信陵君败秦兵,陈汤诛郅支,卢植破黄巾,邓艾平蜀,王濬平吴,谢安却苻坚,慕容垂挫桓温,史万岁破突厥,李靖灭吐谷浑,郭子仪、李光弼中兴唐室,李晟复京师,皆有大功于社稷,率为谮人所惎,或至杀身。区区庸主不足责,唐太宗亦未能免。营营青蝇,亦可畏哉!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人有言异威权至重    ⑵异上书
为谮人所惎 ⑷率为谮人所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乐毅燕破齐 率谮人所惎
B.或谗昭王曰 今人咸知毅、异为名将
C.欲久仗兵威服齐人   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D.南面王耳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然非二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⑵区区庸主不足责,唐太宗亦未能免。
【小题4】“燕昭汉光武之明”句中的“明”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文章主要运用充分的________论证和鲜明的__________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来阐述观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①

范成大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城②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③。酾酒问蟾兔④,肯去伴沧洲?

注:①此词作于淳熙(117)中秋。这年五月作者因病离四川制置使任,乘舟东归。②姮娥:嫦娥。③黑貂袭:用苏秦典。“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袭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战国策·秦策》)④蟾兔:传说月亮中有蟾兔,常用来借指月亮。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词人“细数”十处过中秋的地点,想起十多年间迁徙不定,不胜漂泊之叹。
B.“老子个中不浅”,化用庾亮登此南楼的感叹“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表达了词人对庾亮的仰慕和内心以他自比的自得。
C.“收楚雾,熨江流”“楚”指的是江汉一带,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月下的江流波涛汹涌,气象雄浑开阔。
D.“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词人举酒邀月,结伴沧洲,写出了诗人的向往和天真,一扫心中的忧虑不安。
【小题2】词的下片感情深沉蕴藉,词人是如何来表现这些复杂而深沉的情感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暮春上塘道中

范成大

店舍无烟野水寒,竞船人醉鼓阑珊。

石门柳绿清明市,洞口桃红上巳山

飞絮著人春共老,片云将梦晚俱还。

明朝遮日长安道,慚愧江湖钓手闲。

(注)①此诗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年),当时范成大由水路赴临安(今杭州)应试途中。上塘:从海宁县经余杭县直抵杭州的一条河流。②石门:位于今浙江省桐乡县中部的古镇,因春秋时吴越交战垒石为门而得名。③洞口:见陶渊明《桃花源记》。上巳:古时节日,在农历三月初三到水滨举行祓除不祥的 祭礼习俗。因上巳、清明、寒食三节曰期相近,宋代后上巳节逐渐消失。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叙写舟行水上,看到两岸村舍人家,烟火俱无,描绘出野水苍苍、寒凉澄碧的自然景象,几乎看不到春天的踪迹。
B.首联写诗人沿途所见的衰败景象,以及龙舟竞赛鼓声的稀落,表现出诗人对人生不如意的感叹和对现实的不满,只能借酒消愁。
C.额联运用典故,虚实结合来写古镇风光,并以“清明” “上巳”两个节令突出时间是暮春,暗示“店舍无 烟”是因寒食期间禁火。
D.颈联直接写人的情怀,以飘飞的柳絮沾人衣襟,预示春光将逝,叹息岁月徒增;以夜晚片云携来清梦,写出人的孤高脱俗。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态?请结合尾联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