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 元稹(779-831)
- 《莺莺传》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遣悲怀三首①(其二)
(唐)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注)①《遣悲怀三首》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组诗,共三首。韦丛出身名门,委身下嫁尚处下僚的元稹,虽生活清贫,但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②行看尽:眼看将要完了。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昔日”句,是回忆昔日夫妻间的戏言,竟谈到身后事,当初“戏言”也好,“慎言”也罢,都赞美了妻子的开明贤淑。 |
B.“今朝”句,写昔日戏言成真,作者追悔莫及,表现了作者的愧疚与痛惜之情。读来令人心酸,倍感无奈。 |
C.“诚知”句,与作者写给韦丛的另一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角度一致,意蕴相通,可谓异曲同工。 |
D.“贫贱”句,言贫贱夫妻,一旦永诀,回忆诸多往事更令人悲哀。以“百事哀”收束全诗,词切情真,不忍卒读。 |
【小题2】在颔联和颈联中,作者是用什么抒情方式来抒发悼亡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闻乐天授①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②无焰影幢幢,此夕③闻君谪九江。
垂死④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⑴授:授职,任命。江州:即九江郡,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官名。唐代以司马为州刺史的辅佐之官,协助处理州务。⑵残灯:快要熄灭的灯。焰:火苗。幢幢(chuáng):灯影昏暗摇曳之状。⑶夕:夜。谪:古代官吏因罪被降职或流放。⑷垂死:病危。
【小题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移情入景,以悲凉的心境观景,诗人笔下无焰的“残灯”、摇曳不定的“灯影”都流露出诗人的悲伤之情。 |
B.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只以神态描写就尽显诗人听闻友人遭贬谪后的震惊之情。 |
C.乐天在读了此诗后曾说“至今每吟,犹恻恻耳”,可见其诗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
D.全诗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
诲侄等书
元稹
告仑等: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登,能不自惧?吾不能远谕他人,汝独不见吾兄之奉家法乎?吾家世俭贫,先人遗训,常恐置产怠子孙,故家无樵苏之地 ①,尔所详也。吾窃见吾兄,自二十年来,以下士之禄,持窘绝之家,其间半是乞丐羁游,以相给足。然而吾生三十二年矣,知衣食之所自,始东都为御史时。吾常自思,尚不省受吾兄正色之训,而况于鞭笞诘责乎?
吾尚有血诚,将告于汝:吾幼乏岐嶷②,十岁知方,严毅之训不闻,师友之资尽废。忆得初读书时,感慈旨一言之叹,遂志于学。是时尚在凤翔,每借书于齐仓曹家,徒步执卷,就陆姊夫师授,栖栖勤勤其始也。若此至年十五,得明经及第,因捧先人旧书,于西窗下钻仰沉吟,仅于不窥园井矣。如是者十年,然后粗沾一命,粗成一名。及今思之,上不能及乌鸟之报复,下未能减亲戚之饥寒,抱衅终身,偷活今日。故李密云:“生愿为人兄,得奉养之日长。”吾每念此言,无不雨涕。
汝等又见吾自为御史来,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吾此意虽吾兄弟未忍及此,盖以往岁忝职谏官,不忍小见,妄干朝听,谪弃河南,泣血西归,生死无告。不幸余命不殒,重戴冠缨,常誓效死君前,扬名后代,殁有以谢先人于地下耳。
呜呼!及其时而不思,既思之而不及,尚何言哉?今汝等父母天地,兄弟成行,不于此时佩服《诗》《书》,以求荣达,其为人耶?其曰人耶?
汝等出入游从,亦宜切慎。吾生长京城,朋从不少,然而未尝识倡优之门,不曾于喧哗纵观,汝信之乎?
吾终鲜姊妹,陆氏诸生,念之倍汝。汝因便录此书寄之,庶其自发。千万努力,无弃斯须。稹付仑、郑等。
(选自《元稹集》,有删节)
(注)①樵苏之地:指薄田。②岐嶷:形容幼年聪慧。【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登 登:达到 |
B.以下士之禄,持窘绝之家 窘:穷困 |
C.吾幼乏岐嶷,十岁知方 方:正直 |
D.吾终鲜姊妹 鲜:缺少 |
A.元稹感激兄长对家庭的贡献和对自己的爱护,为自己年轻时不谙世事、不理解兄长的教诲而感到愧疚。 |
B.母亲教诲元稹,要他借书而读,不窥园井,使得他能立志于学业,研读深思,终于获得了官职与名望。 |
C.元稹任谏官,虽因敢于进谏而遭贬谪,但他仍誓言要效力献身于君主,播扬名声于后代,以告慰祖先。 |
D.元稹读书得陆姓姐夫传授,对诸外甥情感颇深,他叮嘱侄子将此信抄寄陆氏诸生,亦有 “诲甥”之意。 |
(1)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
(2)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
(3)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小题4】元稹对侄辈主要有哪些教诲?请简要概括。
和乐天早春见寄
元稹
雨香云澹觉微和,谁送春声入棹歌。
萱近北堂穿土早,柳偏东面受风多。
湖添水色消残雪,江送潮头涌漫波。
同受新年不同赏,无由缩地①欲如何。
(注)①缩地:传说中化远为近的神仙之术。典出晋·葛洪《神仙传·壶公》:“费长房有神术,能缩地脉,千里存在,目前宛然,放之復舒如旧也。”【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作这首诗时两人正分处两地,山水相隔,只能凭借诗歌来表达衷情。 |
B.诗中写潮猛浪大的江中仍可听到棹歌声声,含蓄表现了渔人生活的艰辛。 |
C.颈联写雪消水添,本可以放船直下会友,可惜潮涌波漫,只能欲泛还止。 |
D.诗歌末句用“缩地”典故来表达对友人的无尽思念,真可谓无理而妙。 |
初寒夜寄卢子蒙
元稹
月是阴秋镜,寒为寂寞资。
轻寒酒醒后,斜月枕前时。
倚壁思闲事,回灯检旧诗。
闻君亦同病,终夜远相悲。
注:本诗题目一作“寒夜寄卢子蒙,子蒙近亦丧妻”。【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将月比作“阴秋镜”,说明是秋夜月色阴冷黯淡,衬托出诗人丧妻后的颓丧。 |
B.第二句中“寂寞资”指诗人丧妻独居,百无聊赖,只有寒意相伴,其情孤苦。 |
C.第三句中“酒醒”二字暗点诗人无法排遣心中愁绪,只能借酒消愁,然而愁苦更甚。 |
D.尾联点题,诗人所“悲”的,不仅有同病相怜之痛,也有对友人近况的担忧之情。 |
菊花
唐·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小题1】“陶”指东晋诗人 ,本学期学过他的诗作 。【小题2】下列选项中描述的季节与本诗不同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
B.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D.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小题1】“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的“乐天”是指___________(人名)。【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移情入景,以悲凉的心境观景,无焰的“残灯”、 摇曳不定的“灯影”流露出诗人的悲伤之情。 |
B.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只以神态描写就尽显诗人听闻友人遭贬谪后的震惊之情。 |
C.乐天在读了此诗后曾说“至今每吟,犹恻恻耳”,可见其诗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
D.全诗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
山竹枝
元稹
深院虎溪竹,远公身自栽。
多惭折君节,扶我出山来。
贵宅安危步,难将混俗材。
还投辋川水,从作老龙回。
(作者自注)山竹枝:自化感寺携来,至清源,投之辋川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竹枝是远公亲手栽种,生长在深院的虎溪旁。首联交代了竹枝的由来。 |
B.诗歌叙事中饱含深情,“多惭”表达了对远公扶送诗人出山的愧疚之情。 |
C.诗歌用“安危步”肯定了山竹的功劳,并且指出山竹与“俗材”不同。 |
D.诗歌语言晓畅,朴实自然,将“我”与山竹的生活琐事描绘得情趣盎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