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 南北朝
- 范晔(398-445)
- 刘义庆(403-444)
- 鲍照(约414-466)
- 谢眺(464-499)
- 丘迟(464-508)
- 刘勰(465-520)
- 钟嵘(约468-518)
- 郦道元(470-527)
- 陈叔宝(553—604)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纡字文通,下邳徐人也。为人刻削少恩,好韩非之术。永平中,补南行唐长。到官,晓吏人曰:“朝廷不以纡不肖,使牧黎民,而性仇猾吏,志除豪贼,且勿相试!”遂杀县中尤无状者数十人,吏人大震。迁博平令。收考奸臧,无出狱者。以威名迁齐相,亦颇严酷,专任刑法,而善为辞案条教,为州内所则。后坐杀无辜,复左转博平令。
建初中,为勃海太守。每赦令到郡,辄隐闭不出,先遣使属县尽决刑罪,乃出诏书。坐征诣廷尉,免归。
纡廉洁无资,常筑墼①以自给。肃宗闻而怜之,复以为郎,再迁召陵侯相。廷掾惮纡严明,欲损其威,乃晨取死人断手足,立寺②门。纡闻。便往至死人边,若与死人共语状。阴察视口眼有稻芒,乃密问守门人曰:“悉谁载藁入城者?”门者对:“唯有廷掾耳。”又问铃下③:“外颇有疑令与死人语者不?”对曰:“廷掾疑君。”乃收廷掾考问,具服“不杀人,取道边死人”。后人莫敢欺者。
征拜洛阳令。下车,先问大姓名主,吏数闾里豪强以对。纡厉声怒曰:“本问贵戚若马、窦等辈,岂能知此卖菜佣乎?”于是部吏望风旨,争以激切为事。贵威跼蹐④,京师肃清。
和帝即位,太傅邓彪奏纡在任过酷,不宜典司京辇。免归田里。后窦氏贵盛,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纡自谓无全,乃柴门自守,以待其祸。然笃等以纡公正,而怨隙有素,遂不敢害。
永元五年,复征为御史中丞。诸窦虽诛,而夏阳侯瑰犹尚在朝。纡疾之,乃上疏曰:“臣闻臧文仲之事君也,见有礼于君者,事之如孝子之养父母,见无礼于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案夏阳侯瑰,本出轻薄,志在邪僻,学无经术,而妄构讲舍,外招儒徒,实会奸桀。轻忽天威,侮慢王室,当伏诛戮。”
六年夏,旱,车驾自幸洛阳录囚徒,二人被掠生虫,坐左转骑都尉。七年,迁将作大匠。九年,卒于官。
(选自《后汉书·酷吏列传第六十七》,有删改)
【注】 ①墼(jī):没有烧过的砖坯。②寺:官署。③铃下:指属下。④跼蹐:(jújí):行动小心,十分慌恐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说明周纡“刻削少恩”的一组是( )
①遂杀县中尤无状者数十人 ②收考奸臧,无出狱者 ③先遣使属县尽决刑罪,乃出诏书 ④便往至死人边,若与死人共语状 ⑤二人被掠生虫 ⑥纡自谓无全,乃柴门自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不以纡不肖,使牧黎民,而性仇猾吏,志除豪贼,且勿相试!
(2)后窦氏贵盛,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
周纡字文通,下邳徐人也。为人刻削少恩,好韩非之术。永平中,补南行唐长。到官,晓吏人曰:“朝廷不以纡不肖,使牧黎民,而性仇猾吏,志除豪贼,且勿相试!”遂杀县中尤无状者数十人,吏人大震。迁博平令。收考奸臧,无出狱者。以威名迁齐相,亦颇严酷,专任刑法,而善为辞案条教,为州内所则。后坐杀无辜,复左转博平令。
建初中,为勃海太守。每赦令到郡,辄隐闭不出,先遣使属县尽决刑罪,乃出诏书。坐征诣廷尉,免归。
纡廉洁无资,常筑墼①以自给。肃宗闻而怜之,复以为郎,再迁召陵侯相。廷掾惮纡严明,欲损其威,乃晨取死人断手足,立寺②门。纡闻。便往至死人边,若与死人共语状。阴察视口眼有稻芒,乃密问守门人曰:“悉谁载藁入城者?”门者对:“唯有廷掾耳。”又问铃下③:“外颇有疑令与死人语者不?”对曰:“廷掾疑君。”乃收廷掾考问,具服“不杀人,取道边死人”。后人莫敢欺者。
征拜洛阳令。下车,先问大姓名主,吏数闾里豪强以对。纡厉声怒曰:“本问贵戚若马、窦等辈,岂能知此卖菜佣乎?”于是部吏望风旨,争以激切为事。贵威跼蹐④,京师肃清。
和帝即位,太傅邓彪奏纡在任过酷,不宜典司京辇。免归田里。后窦氏贵盛,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纡自谓无全,乃柴门自守,以待其祸。然笃等以纡公正,而怨隙有素,遂不敢害。
永元五年,复征为御史中丞。诸窦虽诛,而夏阳侯瑰犹尚在朝。纡疾之,乃上疏曰:“臣闻臧文仲之事君也,见有礼于君者,事之如孝子之养父母,见无礼于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案夏阳侯瑰,本出轻薄,志在邪僻,学无经术,而妄构讲舍,外招儒徒,实会奸桀。轻忽天威,侮慢王室,当伏诛戮。”
六年夏,旱,车驾自幸洛阳录囚徒,二人被掠生虫,坐左转骑都尉。七年,迁将作大匠。九年,卒于官。
(选自《后汉书·酷吏列传第六十七》,有删改)
【注】 ①墼(jī):没有烧过的砖坯。②寺:官署。③铃下:指属下。④跼蹐:(jújí):行动小心,十分慌恐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州内所则 则:准则 |
B.后坐杀无辜 坐:因犯……罪 |
C.案夏阳侯瑰 案:同“按”,按照 |
D.车驾自幸洛阳录囚徒 幸:幸运 |
①遂杀县中尤无状者数十人 ②收考奸臧,无出狱者 ③先遣使属县尽决刑罪,乃出诏书 ④便往至死人边,若与死人共语状 ⑤二人被掠生虫 ⑥纡自谓无全,乃柴门自守
A.①③④ | B.②④⑤ | C.②③⑤ | D.①③⑥ |
A.周纡年轻时就喜欢韩非子的法治方式,任南行唐长,一上任,就杀了县内几十个特别凶暴的人,官吏百姓大为震惊。 |
B.周纡担任勃海太守时,廷掾想煞其威风,弄尸体立于官署门前;周纡通过观察问讯,很快破案,自此再无人敢欺骗周纡了。 |
C.周纡担任洛阳令时,手下官吏比着做激烈严酷的事;那些显贵的皇亲国戚都小心翼翼,京师一派太平。 |
D.周纡因其“严酷,专任刑法”而多次被免官;但因其“廉洁”“公正”,不但未被仇人加害,而且朝廷多用之。 |
(1)朝廷不以纡不肖,使牧黎民,而性仇猾吏,志除豪贼,且勿相试!
(2)后窦氏贵盛,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从之。父梁州之资,家财千万,散与宗族。漆器题为“日”字,“日”字之器流乎远近 。料得父时假贳文疏,谓族子紘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 悉火焚之。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为始安王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建武中,诏举士,从兄慧景举慰祖及平原刘孝标并硕学。帝欲试以百里,慰祖辞不就。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尝于吏 部省中宾友俱集,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朓叹曰:“假使班马复生,无以过此。”慰祖卖宅须四十五万,买者云:“宁有减不?”答曰:“诚异韩伯休①,何容二价。”买者又曰:“君但卖四十六万,一万见与。”慰祖曰:“岂是我心乎?”少与侍中江祀款,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与丹阳丞刘渢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城未溃一日,渢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慰祖着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成。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 百馀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又令以棺亲土,不须砖,勿设灵座。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
【注】①韩伯休,东汉人士,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所知。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2)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
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从之。父梁州之资,家财千万,散与宗族。漆器题为“日”字,“日”字之器流乎远近 。料得父时假贳文疏,谓族子紘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 悉火焚之。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为始安王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建武中,诏举士,从兄慧景举慰祖及平原刘孝标并硕学。帝欲试以百里,慰祖辞不就。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尝于吏 部省中宾友俱集,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朓叹曰:“假使班马复生,无以过此。”慰祖卖宅须四十五万,买者云:“宁有减不?”答曰:“诚异韩伯休①,何容二价。”买者又曰:“君但卖四十六万,一万见与。”慰祖曰:“岂是我心乎?”少与侍中江祀款,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与丹阳丞刘渢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城未溃一日,渢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慰祖着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成。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 百馀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又令以棺亲土,不须砖,勿设灵座。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
【注】①韩伯休,东汉人士,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所知。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料得父时假贳文疏 料得:猜想 |
B.彼有自当见还 见:相当于“我” |
C.与丹阳丞刘渢素善 善:友好 |
D.慰祖诣阙自首 诣阙:赴朝廷 |
A.奉朝请,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天子叫请,故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后“奉朝请”也用来指古代朝廷给予闲散大官优惠待遇的资格。 |
B.朔望,意为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如“百官朝参如朔望”(各级官员仍然在每月初一与十五上朝参见)(《明史·张宁传》) |
C.班马,指离群的马。例如,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D.尚方多以役徒服劳作,因以为系罪囚之所。《宋书·恩倖传·戴法兴》:“上大怒,赐敬死,系明宝尚方。” |
A.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毁礼尽孝。父亲去世后,他连盐都不吃了,母亲认为守孝期间不吃荤菜可以,怎么能不吃盐呢,不得已他才听从母亲的劝告。 |
B.崔慰祖家庭股实富裕,仗义疏财。他把父亲在梁州上千万的财产都分给了自己的族人,把父亲生前收存的借据欠条全都烧掉,不要人家归还。 |
C.崔慰祖为人朴实,不慕荣贵。他卖屋不多要钱,对待上级领导和升官的朋友不卑不亢,若即若离,很有分寸;齐明帝想让他管理一个小地方,他推辞不就职。 |
D.崔慰祖才学过人,著述未竟。他熟悉历史、地理,本想对司马迁和班固的历史著作再作注释,却因早逝未能如愿,其《海岱志》也只完成了一半。 |
(1)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2)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小题。
长孙嵩,代人也,太祖赐名焉。父仁,昭成时为南部大人。嵩宽雅有器度,年十四,代父统军。昭成末年,诸部乖乱,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晋将刘裕之伐姚泓,太宗假嵩符,督山东诸军事,传诣平原,缘河北岸列军,次于畔城。军颇失利。诏假裕道,裕于舟中望嵩麾盖,遗以酃酒及江南食物,嵩皆送京师。诏嵩厚答之。又敕简精兵为战备,若裕西过者,便率精锐南出彭沛,如不时过,但引军随之。彼至崤陕间,必与姚泓相持,一死一伤,众力疲弊。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裕首可不战而悬。于是叔孙建等循河趣洛。遂入关。嵩与建等自成皋南济,晋诸屯戍皆望尘奔溃,裕克长安,嵩乃班师。太宗寝疾,问后事于嵩。嵩曰:“立长则顺,以德则人服。今长皇子贤而世嫡,天所命也,请立。”乃定策禁中。于是诏世祖临朝监国,嵩为左辅。世祖即位,进爵北平王,司州中正。诏问公卿:赫连、蠕蠕①征讨何先?嵩与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曰:“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太常崔浩曰:“大檀迁徙鸟逝,疾追则不足经久,大众则不能及之。赫连屈丐,土宇不过千里,其刑政残虐,人神所弃,宜先讨之。”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请先平冯跋。帝默然,遂西巡狩。后闻屈丐死,关中大乱,议欲征之。嵩等曰:“彼若城守,以逸代劳,大檀闻之,乘虚而寇,危道也。”帝乃问幽微于天师寇谦之,谦之劝行。杜超之赞成之,崔浩又言西伐利。嵩等固谏不可。帝大怒,责嵩在官贪污。寻迁太尉。久之,加柱国大将军。自是,舆驾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镇京师,坐朝堂,平断刑狱。薨,年八十。谥曰宣王。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
(节选自《魏书》)
[注]①蠕蠕(r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即柔然。其第十代君主名大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对下列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昭成末年,诸部乖乱,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
(2)自是,舆驾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镇京师,坐朝堂,平断刑狱。
长孙嵩,代人也,太祖赐名焉。父仁,昭成时为南部大人。嵩宽雅有器度,年十四,代父统军。昭成末年,诸部乖乱,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晋将刘裕之伐姚泓,太宗假嵩符,督山东诸军事,传诣平原,缘河北岸列军,次于畔城。军颇失利。诏假裕道,裕于舟中望嵩麾盖,遗以酃酒及江南食物,嵩皆送京师。诏嵩厚答之。又敕简精兵为战备,若裕西过者,便率精锐南出彭沛,如不时过,但引军随之。彼至崤陕间,必与姚泓相持,一死一伤,众力疲弊。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裕首可不战而悬。于是叔孙建等循河趣洛。遂入关。嵩与建等自成皋南济,晋诸屯戍皆望尘奔溃,裕克长安,嵩乃班师。太宗寝疾,问后事于嵩。嵩曰:“立长则顺,以德则人服。今长皇子贤而世嫡,天所命也,请立。”乃定策禁中。于是诏世祖临朝监国,嵩为左辅。世祖即位,进爵北平王,司州中正。诏问公卿:赫连、蠕蠕①征讨何先?嵩与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曰:“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太常崔浩曰:“大檀迁徙鸟逝,疾追则不足经久,大众则不能及之。赫连屈丐,土宇不过千里,其刑政残虐,人神所弃,宜先讨之。”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请先平冯跋。帝默然,遂西巡狩。后闻屈丐死,关中大乱,议欲征之。嵩等曰:“彼若城守,以逸代劳,大檀闻之,乘虚而寇,危道也。”帝乃问幽微于天师寇谦之,谦之劝行。杜超之赞成之,崔浩又言西伐利。嵩等固谏不可。帝大怒,责嵩在官贪污。寻迁太尉。久之,加柱国大将军。自是,舆驾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镇京师,坐朝堂,平断刑狱。薨,年八十。谥曰宣王。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
(节选自《魏书》)
[注]①蠕蠕(r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即柔然。其第十代君主名大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
B.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
C.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
D.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
A.符,即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
B.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指天子或大臣出行,视察所辖邦国州郡。其中,皇帝多五年一巡守,以视察诸侯所守的地方。 |
C.薨,古代诸侯之死的称呼,后世主要用于地位高的人士,如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及其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有封爵的大官之死。 |
D.配飨,原指古代帝王祭天之时,以先祖配祭。后也指为朝廷建立较大功绩的臣子在死后可祔祀于帝王宗庙。 |
A.长孙嵩年少有为,军事才能出众。十四岁就能代替父亲统率军队,后来在与刘裕的战斗中,与叔孙建合作,使东晋诸屯军望风而溃。 |
B.长孙嵩为人守节。面对刘裕因借道而派人送来的美酒美食,长孙嵩没有私自留下,而是全部送到京城。 |
C.长孙嵩敢议国事,坚持己见。世祖得知屈丐死去,想要征讨赫连,而长孙嵩坚持进谏认为不可,世祖大怒,长孙嵩因此被调任太尉。 |
D.长孙嵩政见独到,受帝信任 。太宗病重之时,向他询问选拔储君之事,长孙嵩认为应立嫡长子,后被采纳并担任左辅。 |
(1)昭成末年,诸部乖乱,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
(2)自是,舆驾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镇京师,坐朝堂,平断刑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从之。父梁州之资,家财千万,散与宗族。漆器题为“日”字,“日”字之器流乎远近。料得父时假贳文疏,谓族子纮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悉火焚之。
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为始安王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建武中,诏举士,从兄慧景举慰祖及平原刘孝标并硕学。帝欲试以百里,慰祖辞不就。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尝于吏部省中宾友俱集,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朓叹曰:“假使班、马复生,无以过此。”
慰祖卖宅须四十五万,买者云:“宁有减不?”答曰:“诚异韩伯休①,何容二价?”买者又曰:“君但卖四十六万,一万见与。” 慰祖曰:“岂是我心乎?”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与丹阳丞刘沨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城未溃一日沨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
慰祖著《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成。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余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又令以棺亲土,不须砖,勿设灵座。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
【注】①韩伯休,东汉人,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所知。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谓族子纮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3)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从之。父梁州之资,家财千万,散与宗族。漆器题为“日”字,“日”字之器流乎远近。料得父时假贳文疏,谓族子纮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悉火焚之。
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为始安王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建武中,诏举士,从兄慧景举慰祖及平原刘孝标并硕学。帝欲试以百里,慰祖辞不就。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尝于吏部省中宾友俱集,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朓叹曰:“假使班、马复生,无以过此。”
慰祖卖宅须四十五万,买者云:“宁有减不?”答曰:“诚异韩伯休①,何容二价?”买者又曰:“君但卖四十六万,一万见与。” 慰祖曰:“岂是我心乎?”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与丹阳丞刘沨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城未溃一日沨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
慰祖著《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成。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余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又令以棺亲土,不须砖,勿设灵座。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
【注】①韩伯休,东汉人,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所知。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城未溃/一日沨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 |
B.城未溃一日/沨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 |
C.城未溃一日/沨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 |
D.城未溃/一日沨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 |
A.谥号,古代帝王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谥号主要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来拟定,有专门的的《谥法》为依据。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先生,王安石为王文公。 |
B.揖,古人见面常用的礼仪之一。古人作揖,根据对象不同,推手时有高平下之别。对庶姓,没有亲属关系的,推手时稍微向下,叫土揖;对异姓,指有婚姻关系的,则用时揖,平推手;对同姓,就用天揖,推手时稍微高举。 |
C.帝王纪年,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年的。从汉武帝开始使用年号纪年,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关系,像康熙、乾隆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
D.江表,代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长江以南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还可用江东、江左、江南等代指长江以南地区。 |
A.崔慰祖在历史方面颇有研究,却著述未竟。他想对司马迁和班固的历史著作再作注释,因早逝未能如愿,其《海岱志》也只完成了一半。 |
B.崔慰祖家庭殷实富裕,仗义疏财。他的父亲在梁州有很多财产,崔慰祖分给了自己的族人;别人借欠父亲的钱款,他不但不索回,还将人们的租借字据全部烧掉。 |
C.崔慰祖有才华,不善言辞却能服众。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的朋友曾经向崔慰祖询问有关地理方面的问题,他的回答有理有据,令人折服。 |
D.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为人孝顺。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父亲去世后他坚持不吃盐,在母亲的劝说下他改变了这种做法。 |
(1)谓族子纮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3)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谢胐①,字敬冲,陈郡阳夏人也。祖弘微,宋太常卿,父庄,右光禄大夫,并有名前代。胐幼聪慧,庄器之,常置左右。年十岁,能属文。庄游土山赋诗,使胐命篇,胐揽笔便就。琅邪王景文谓庄曰:“贤子足称神童,复为后来特达。”庄笑,因抚胐背曰:“真吾家千金。”孝武帝游姑孰,敕庄携胐从驾,诏使为《洞井赞》,于坐奏之。帝曰:“虽小,奇童也。”起家抚军法曹行参军迁太子舍人以父忧去职服阕复为舍人历中书郎卫将军袁粲长史粲性简峻罕通宾客时人方之李膺胐谒既退,粲曰:“谢令不死。”寻迁给事黄门侍郎。出为临川内史,以贿见劾,案经袁粲,粲寝之。
齐高帝为骠骑将军辅政,选胜为长史,敕与河南褚炫、济阳江斅②、彭城刘俣③俱入侍宋帝,时号为天子四友。续拜侍中,并掌中书、散骑二省诏册。高帝进太尉,又以触为长史,带南东海太守。高帝方图禅代,思佐命之臣,以胐有重名,深所钦属。论魏、晋故事,因日:“晋革命时事久兆,石苞④不早劝晋文,死方恸哭,方之冯异⑤,非知机也。”胐答日:“昔魏臣有劝魏武即帝位者,魏武曰:‘如有用我,其为周文王乎!’晋文世事魏氏,将必身终北面;假使魏早依唐虞⑥故事,亦当三让弥高。”帝不悦。更引王俭为左长史,以胐侍中,领秘书监。及齐受禅,胐当日在直,百僚陪位,侍中当解玺,胐佯不知,曰:“有何公事?”传诏云:“解玺授齐王。”胐曰:“齐自应有侍中。”乃引枕卧。传诏惧,乃使称疾,欲取兼人。胐曰:“我无疾,何所道。”遂朝服,步出东掖门,乃得车,仍还宅。是日遂以王俭为侍中解玺。既而武帝言于高帝,请诛胐。帝曰:“杀之则遂成其名,正应容之度外耳。”遂废于家。
(节选自《梁书·谢胐传》)
[注]①胐:fěi。②斅:xiào。③俣:yǔ。④石苞:字仲容,晋文帝大将,西晋开国功臣。据《晋书》记载,晋文帝死后,贾充、荀勖讨论葬礼采用何种规格,定不下来。石苞当时回朝奔丧,恸哭道:“他建立了这样的基业,难道能按人臣的规格安葬吗?”⑤冯异:字公孙,东汉开国名将,曾力劝刘秀称帝。《后汉书·冯异传》载:“光武曰:‘我昨夜梦乘赤龙上天,觉悟,心中动悸。’异因下席再拜贺曰:‘此天命发于精神。心中动悸,大王重慎之性也。’异遂与诸将定议上尊号。”⑥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帝方图禅代,思佐命之臣,以胐有重名,深所钦属。
(2)帝日:“杀之则遂成其名,正应容之度外耳。”遂废于家。
谢胐①,字敬冲,陈郡阳夏人也。祖弘微,宋太常卿,父庄,右光禄大夫,并有名前代。胐幼聪慧,庄器之,常置左右。年十岁,能属文。庄游土山赋诗,使胐命篇,胐揽笔便就。琅邪王景文谓庄曰:“贤子足称神童,复为后来特达。”庄笑,因抚胐背曰:“真吾家千金。”孝武帝游姑孰,敕庄携胐从驾,诏使为《洞井赞》,于坐奏之。帝曰:“虽小,奇童也。”起家抚军法曹行参军迁太子舍人以父忧去职服阕复为舍人历中书郎卫将军袁粲长史粲性简峻罕通宾客时人方之李膺胐谒既退,粲曰:“谢令不死。”寻迁给事黄门侍郎。出为临川内史,以贿见劾,案经袁粲,粲寝之。
齐高帝为骠骑将军辅政,选胜为长史,敕与河南褚炫、济阳江斅②、彭城刘俣③俱入侍宋帝,时号为天子四友。续拜侍中,并掌中书、散骑二省诏册。高帝进太尉,又以触为长史,带南东海太守。高帝方图禅代,思佐命之臣,以胐有重名,深所钦属。论魏、晋故事,因日:“晋革命时事久兆,石苞④不早劝晋文,死方恸哭,方之冯异⑤,非知机也。”胐答日:“昔魏臣有劝魏武即帝位者,魏武曰:‘如有用我,其为周文王乎!’晋文世事魏氏,将必身终北面;假使魏早依唐虞⑥故事,亦当三让弥高。”帝不悦。更引王俭为左长史,以胐侍中,领秘书监。及齐受禅,胐当日在直,百僚陪位,侍中当解玺,胐佯不知,曰:“有何公事?”传诏云:“解玺授齐王。”胐曰:“齐自应有侍中。”乃引枕卧。传诏惧,乃使称疾,欲取兼人。胐曰:“我无疾,何所道。”遂朝服,步出东掖门,乃得车,仍还宅。是日遂以王俭为侍中解玺。既而武帝言于高帝,请诛胐。帝曰:“杀之则遂成其名,正应容之度外耳。”遂废于家。
(节选自《梁书·谢胐传》)
[注]①胐:fěi。②斅:xiào。③俣:yǔ。④石苞:字仲容,晋文帝大将,西晋开国功臣。据《晋书》记载,晋文帝死后,贾充、荀勖讨论葬礼采用何种规格,定不下来。石苞当时回朝奔丧,恸哭道:“他建立了这样的基业,难道能按人臣的规格安葬吗?”⑤冯异:字公孙,东汉开国名将,曾力劝刘秀称帝。《后汉书·冯异传》载:“光武曰:‘我昨夜梦乘赤龙上天,觉悟,心中动悸。’异因下席再拜贺曰:‘此天命发于精神。心中动悸,大王重慎之性也。’异遂与诸将定议上尊号。”⑥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家抚军法曹行/参军迁太子舍人/以父忧去职服阕/复为舍人/历中书郎/卫将军袁粲/长史粲性简峻/罕通宾客/时人方之李膺/ |
B.起家抚军法曹行/参军迁太子舍人/以父忧去职/服阕/复为舍人/历中书郎/卫将军袁粲长史/粲性简峻/罕通宾客/时人方之李膺/ |
C.起家抚军法曹行参军/迁太子舍人/以父忧去职/服阕/复为舍人/历中书郎/卫将军袁粲长史/ 粲性简峻/罕通宾客/时人方之李膺/ |
D.起家抚军法曹行参军/迁太子舍人/以父忧去职/且艮阕/复为舍人/历中书郎卫将军袁粲/长史粲性筒峻/罕通宾客/时人方之李膺/ |
A.“千金”一词,由来已久,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用这两字比喻出类拔萃的少年男子。把少女称做千金或千金小姐,则是元明以后的事。 |
B.“父忧”是父丧的婉辞。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 此人任何官何职,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这叫丁忧。 |
C.北面,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称为北面。 |
D.中国古代授予官职称“拜”“除”,罢免官职称“黜”“夺”,提升官职称“擢”“迁”,降职贬官叫“谪”或“贬”,官员请辞称“致仕”“归故里”。 |
A.谢胐自幼聪慧,十岁能文,且文思敏捷,王景文和孝武帝都称他为神童,其父谢庄也很器重他。 |
B.谢胐曾担任袁粲长史,袁粲评价他大有父风,后谢眦调任给事黄门侍郎,因贪污被弹劾,案子经过袁粲,袁粲搁置了此案。 |
C.齐高帝与谢胐出谈论魏、晋之事,实际上是希望取得谢胐对他禅代的支持,但谢胐并没有附和他,齐高帝对此很不高兴。 |
D.齐王受禅当天,谢胐作为侍中应当提前解送玉玺,但谢胐故意称病不去,拉过枕头就躺下,最后直接穿上朝服,坐车回家去了。 |
(1)高帝方图禅代,思佐命之臣,以胐有重名,深所钦属。
(2)帝日:“杀之则遂成其名,正应容之度外耳。”遂废于家。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逵字景伯,扶风平陵人也。九世祖谊,文帝时为梁王太傅。曾祖父光,为常山太守。父徽,从刘歆受《左氏春秋》。逵悉传父业,弱冠能诵《左氏传》及《五经》本文,以《大夏侯尚书》教授,虽为古学,兼通五家《谷梁》之说。自为儿童,常在太学,不通人间事。性恺悌,多智思,俶傥有大节。
时有神雀集宫殿官府冠羽有五采色帝异之以问临邑侯刘复复不能对荐逵博物多识帝乃召见逵问之对曰:“昔武王终父之业,鸑鷟①在岐,宣帝威怀戎狄,神雀仍集,此胡降之征也。”帝敕兰台给笔札,使作《神雀颂》,拜为郎,与班固并校秘书,应对左右。
肃宗立,降意儒术,特好《古文尚书》、《左氏传》。建初元年,诏逵入讲北宫白虎观、南宫云台。帝善逵说,使发出《左氏传》大义长于二传②者。逵于是具条奏之。书奏,帝嘉之,赐布五百匹,衣一袭。
逵母常有疾,帝欲加赐,以校书例多,特以钱二十万,使颍阳侯马防与之。谓防曰:“贾逵母病,此子无人事于外,屡空则从孤竹之子③于首阳山矣。”
逵数为帝言《古文尚书》与经传《尔雅》诂训相应,诏令撰《欧阳》、《大小夏侯尚书古文》同异。逵集为三卷,帝善之。复令撰《齐》、《鲁》、《韩诗》与《毛诗》异同。迁逵为卫士令。八年,乃诏诸儒各选高才生,受《左氏》、《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由是四经遂行于世。
和帝即位,永元三年,以逵为左中郎将。八年,复为侍中,领骑都尉。内备帷幄,兼领秘书近署,甚见信用。
逵所著经传义诂及论难百余万言,又作诗、颂、诔、书、连珠、酒令凡九篇,学者宗之,后世称为通儒。然不修小节,当世以此颇讥焉,故不至大官。永元十三年卒,时年七十二。朝廷愍惜,除两子为太子舍人。
----选自《后汉书•贾逵传》有删改
【注】①鸑鷟:凤的别名,鸣于岐山。②二传:《公羊传》、《谷梁传》,它们和《左氏传》合称为“春秋三传”。③孤竹之子:指伯夷、叔齐二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善逵说,使发出《左氏传》大义长于二传者。逵于是具条奏之。
(2)贾逵母病,此子无人事于外,屡空则从孤竹之子于首阳山矣。
【小题5】课内翻译。
(1)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3) “君乃此言,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贾逵字景伯,扶风平陵人也。九世祖谊,文帝时为梁王太傅。曾祖父光,为常山太守。父徽,从刘歆受《左氏春秋》。逵悉传父业,弱冠能诵《左氏传》及《五经》本文,以《大夏侯尚书》教授,虽为古学,兼通五家《谷梁》之说。自为儿童,常在太学,不通人间事。性恺悌,多智思,俶傥有大节。
时有神雀集宫殿官府冠羽有五采色帝异之以问临邑侯刘复复不能对荐逵博物多识帝乃召见逵问之对曰:“昔武王终父之业,鸑鷟①在岐,宣帝威怀戎狄,神雀仍集,此胡降之征也。”帝敕兰台给笔札,使作《神雀颂》,拜为郎,与班固并校秘书,应对左右。
肃宗立,降意儒术,特好《古文尚书》、《左氏传》。建初元年,诏逵入讲北宫白虎观、南宫云台。帝善逵说,使发出《左氏传》大义长于二传②者。逵于是具条奏之。书奏,帝嘉之,赐布五百匹,衣一袭。
逵母常有疾,帝欲加赐,以校书例多,特以钱二十万,使颍阳侯马防与之。谓防曰:“贾逵母病,此子无人事于外,屡空则从孤竹之子③于首阳山矣。”
逵数为帝言《古文尚书》与经传《尔雅》诂训相应,诏令撰《欧阳》、《大小夏侯尚书古文》同异。逵集为三卷,帝善之。复令撰《齐》、《鲁》、《韩诗》与《毛诗》异同。迁逵为卫士令。八年,乃诏诸儒各选高才生,受《左氏》、《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由是四经遂行于世。
和帝即位,永元三年,以逵为左中郎将。八年,复为侍中,领骑都尉。内备帷幄,兼领秘书近署,甚见信用。
逵所著经传义诂及论难百余万言,又作诗、颂、诔、书、连珠、酒令凡九篇,学者宗之,后世称为通儒。然不修小节,当世以此颇讥焉,故不至大官。永元十三年卒,时年七十二。朝廷愍惜,除两子为太子舍人。
----选自《后汉书•贾逵传》有删改
【注】①鸑鷟:凤的别名,鸣于岐山。②二传:《公羊传》、《谷梁传》,它们和《左氏传》合称为“春秋三传”。③孤竹之子:指伯夷、叔齐二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有神雀集宫殿/官府冠羽/有五采色/帝异之/以问临邑侯刘复/复不能对荐/逵博物多识/帝乃召见逵/问之/ |
B.时有神雀集宫殿官府/冠羽有五采色/帝异之/以问临邑侯刘复/复不能对/荐逵博物多识/帝乃召见逵/问之/ |
C.时有神雀集宫殿官府/冠羽有五采色/帝异之/以问临邑侯刘复/复不能对荐/逵博物多识/帝乃召见/逵问之/ |
D.时有神雀集宫殿官府/冠羽有五采色/帝异之/以问临邑侯刘复/复不能对/荐逵博物多识/帝乃召见/逵问之/ |
A.弱冠在古代是指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以示成年,“弱”即“戴”的意思。 |
B.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始建于汉代。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
C.永元在文中是指东汉皇帝汉和帝的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 |
D.经传在文中是指对经书注释的文字,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经传”不同义。 |
A.贾逵出身名门。他的九世祖贾谊,文帝时任梁王太傅。曾祖父贾光曾任常山太守。父亲贾徽,跟从刘歆学习《左氏春秋》。 |
B.贾逵继承父业,在儒学方面颇有造诣,他受命比较过《春秋》三传在义理上的优劣,,比较过《齐》、《鲁》、《韩诗》与《毛诗》的异同。 |
C.儒学在当时的兴盛,与当朝皇帝对经学的喜爱和推崇有关,如肃宗诏令贾逵到北宫白虎观、南宫云台讲解儒家学术,并充分肯定。 |
D.贾逵博学,著述颇丰,涉及的文章体式多种多样,学者都非常推崇他,后世学者称他为通儒,但他因不通晓人情世故而被人讥笑。 |
(1)帝善逵说,使发出《左氏传》大义长于二传者。逵于是具条奏之。
(2)贾逵母病,此子无人事于外,屡空则从孤竹之子于首阳山矣。
【小题5】课内翻译。
(1)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3) “君乃此言,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秉字叔节,少传父业,兼明《京氏易》,博通书传。年四十余,乃应司空辟,拜侍御史,频出为豫、荆、徐、兗四州刺史,迁任城相.。自为刺史、二千石,计日受奉,余禄不入私门。故吏赍钱百万遗之,闭门不受。以廉洁称。桓帝即位,以明《尚书》征入劝讲,寻迁侍中、尚书。延.熹.三年,白马令李云以谏受罪,秉争之不能得,坐免官,归田里。其年冬,复征拜河南尹。先是,中常侍单超弟匡为济阴太守,以臧罪为刺史第五种所劾,窘急,乃赂客任方刺兗州从事卫羽。及捕得方,囚系洛阳,匡虑秉当穷竟其事,密令方等得突狱亡走。尚书召秉诘责,秉对曰:“《春.秋.》不诛黎比而鲁多盗,方等无状,衅由单匡。刺执法之吏,害奉公之臣,复令逃窜,宽纵罪身,元恶大憝,终为国害。乞囚车征匡付廷尉,考核其事,则奸恶踪绪,必可立得。”而秉竟坐输作左校,以久旱赦出。五年冬,代刘矩为太尉。是时,宦官方炽,任人及子弟为官,布满天下,竞为贪淫,朝野嗟怨。秉与司空周景上言,帝从之。于是秉条奏牧守以下匈奴中郎将燕瑗等五十余人,或死或免,天下莫不肃然。七年,南巡园陵,特召秉从。南阳太守张彪与帝微时有旧恩,以车.驾.当至,因傍发调,多以入私。秉闻之下书责让荆州刺史以状副言公府及行至南阳左右并通奸利诏书多所除拜秉复上疏谏于是诏除乃止。时,中常侍侯览弟参为益州刺史,累有臧罪,暴虐一州。明年,秉劾奏参,槛车征诣廷尉。参惶恐,道自杀。秉因奏览及中常侍具瑗,帝不得已,竟免览官,而削瑗国。每朝廷有得失,辄尽忠规谏,多见纳用。
(选自《后汉书·杨秉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白马令李云以谏受罪,秉争之不能得,坐免官,归田里。
(2)乞囚车征匡付廷尉,考核其事,则奸恶踪绪,必可立得。
杨秉字叔节,少传父业,兼明《京氏易》,博通书传。年四十余,乃应司空辟,拜侍御史,频出为豫、荆、徐、兗四州刺史,迁任城相.。自为刺史、二千石,计日受奉,余禄不入私门。故吏赍钱百万遗之,闭门不受。以廉洁称。桓帝即位,以明《尚书》征入劝讲,寻迁侍中、尚书。延.熹.三年,白马令李云以谏受罪,秉争之不能得,坐免官,归田里。其年冬,复征拜河南尹。先是,中常侍单超弟匡为济阴太守,以臧罪为刺史第五种所劾,窘急,乃赂客任方刺兗州从事卫羽。及捕得方,囚系洛阳,匡虑秉当穷竟其事,密令方等得突狱亡走。尚书召秉诘责,秉对曰:“《春.秋.》不诛黎比而鲁多盗,方等无状,衅由单匡。刺执法之吏,害奉公之臣,复令逃窜,宽纵罪身,元恶大憝,终为国害。乞囚车征匡付廷尉,考核其事,则奸恶踪绪,必可立得。”而秉竟坐输作左校,以久旱赦出。五年冬,代刘矩为太尉。是时,宦官方炽,任人及子弟为官,布满天下,竞为贪淫,朝野嗟怨。秉与司空周景上言,帝从之。于是秉条奏牧守以下匈奴中郎将燕瑗等五十余人,或死或免,天下莫不肃然。七年,南巡园陵,特召秉从。南阳太守张彪与帝微时有旧恩,以车.驾.当至,因傍发调,多以入私。秉闻之下书责让荆州刺史以状副言公府及行至南阳左右并通奸利诏书多所除拜秉复上疏谏于是诏除乃止。时,中常侍侯览弟参为益州刺史,累有臧罪,暴虐一州。明年,秉劾奏参,槛车征诣廷尉。参惶恐,道自杀。秉因奏览及中常侍具瑗,帝不得已,竟免览官,而削瑗国。每朝廷有得失,辄尽忠规谏,多见纳用。
(选自《后汉书·杨秉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秉闻之/下书责让荆州刺史/以状副言公府/及行至南阳/左右并通奸利/诏书多所除拜/秉复上疏谏/于是诏除乃止 |
B.秉闻之/下书责让荆州刺史/以状副言/公府及行至南阳/左右并通奸利/诏书多所除拜/秉复上疏谏/于是诏除乃止 |
C.秉闻之/下书责让荆州/刺史以状副言公府/及行至南阳/左右并通奸利/诏书多所除拜/秉复上疏谏/于是诏除乃止 |
D.秉闻之/下书责让荆州/刺史以状副言/公府及行至南阳/左右并通奸利/诏书多所除拜/秉复上疏谏/于是诏除/乃止 |
A.“迁任城相”中的“相”是指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 |
B.“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延熹”即是东汉桓帝的年号。 |
C.《春秋》为儒家经典“六经”之一,一般认为是孔子所编撰的纪传体史书。 |
D.“车驾”指帝王所乘的车,也可指帝王,如“以车驾当至”句中的“车驾”。 |
A.杨秉才学过人,博通书传。对《京氏易》《尚书》等有一定研究,汉桓帝即位时,杨秉就因通晓《尚书》而被征入朝廷为劝讲。 |
B.杨秉为官廉洁,不好财货。担任刺史、郡守以后,按照任职的时日计算自己的俸禄,以前的下属送给他百万钱财,他也没有接受。 |
C.杨秉直言敢谏,一心为国。每当朝廷处事不当,杨秉总是尽忠直谏,或被采纳如谏南巡多任官事,或不被采纳如谏考单匡事等。 |
D.杨秉不惧权贵,执法严格。对皇帝极度宠信的宦官中常侍具瑗等也敢弹劾,益州刺史侯参更是惧怕面对杨秉的审查而畏罪自杀。 |
(1)白马令李云以谏受罪,秉争之不能得,坐免官,归田里。
(2)乞囚车征匡付廷尉,考核其事,则奸恶踪绪,必可立得。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春别应令四首 (其四 )
萧绎
日暮徙倚渭桥西。 正见凉月与云齐。若使月光无近远。 应照离人今夜啼。
【小题1】这首诗的前两句选取了那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小题2】这首诗的后两句是怎样写思家的?请结合诗句,谈谈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春别应令四首 (其四 )
萧绎
日暮徙倚渭桥西。 正见凉月与云齐。若使月光无近远。 应照离人今夜啼。
【小题1】这首诗的前两句选取了那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小题2】这首诗的后两句是怎样写思家的?请结合诗句,谈谈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故往应骘召。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
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尝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乃曰:“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等,所著赋、颂、碑、诔……凡二十一篇。初,融惩于邓氏,不敢复违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遗令薄葬。
(节选自《后汉书•马融传》,有删改)
【注】①将作大匠:中国古代官名,掌管宫室修建的官。②东观:汉代宫中藏书、著书的机构。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
(2)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故往应骘召。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
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尝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乃曰:“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等,所著赋、颂、碑、诔……凡二十一篇。初,融惩于邓氏,不敢复违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遗令薄葬。
(节选自《后汉书•马融传》,有删改)
【注】①将作大匠:中国古代官名,掌管宫室修建的官。②东观:汉代宫中藏书、著书的机构。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 |
B.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 |
C.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 |
D.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 |
A.征,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
B.舍人,战国秦汉时指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也称“舍人”。 |
C.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并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等。 |
D.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我国道家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
A.马融年轻时长相英俊,擅长辞令,颇有才气,拜隐居的挚恂为师,学业大有长进。挚恂认为马融是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了他。 |
B.马融起初因为大将军邓骘名声不好而拒绝召命,客居在武都、汉阳一带,后边境不安定,物价飞涨,马融生活陷入困顿,最终接受了邓骘的邀请。 |
C.马融上奏《广成颂》,得罪了当权的邓氏,被滞留在东观,后又因为其兄之子去世,请求回乡,触怒太后遭到禁锢。 |
D.马融才高博学,是当时的一位博学大儒者,著述颇丰,写《西第颂》吹捧大将军梁冀的行为,被正直之士认为是可耻的。 |
(1)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
(2)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瓛字子珪,沛国相人。瓛初州辟祭酒主簿。宋大明四年,举秀才。除奉朝请,不就。少笃学,博通五经,聚徒教授,常有数十人。丹阳尹袁粲荐为秘书郎,不见用。除邵陵王郡主簿,安陆王国常侍,安成王抚军行参军,公事免。瓛素无宦情,自此不复仕。除车骑行参军,南彭城郡丞,尚书祠部郎,并不拜。袁粲诛,瓛微服往哭,并致赙助。
太祖践阼,召瓛入华林园谈语,谓瓛曰:“吾应天革命,物议以为何如?”瓛对曰:“陛下诫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矣”既出,帝顾谓司徒褚渊曰:“方直乃尔!学士故自过人。”敕瓛使数入,而瓛自非诏见,未尝到宫门。
上欲用瓛为中书郎,使吏部尚书何戢喻旨。戢谓瓛曰:“上意欲以凤池
相处,恨君资轻,可且就前除,少日当转国子博士,便即后授。”瓛曰:“平生无荣进意,今闻得中书郎而拜,岂本心哉!”后以母老阙养,重拜彭城郡丞。谓司徒褚渊曰:“自省无廊庙之才,所愿唯保彭城丞耳。”上又以瓛兼总明观祭酒,除豫章王骠骑记室参军,丞如故, 瓛终不就。武陵王晔为会稽太守,上欲令瓛为晔讲,除会稽郡丞,学徒从之者转众。
瓛姿状纤小,儒学冠于当时,京师士子贵游莫不下席受业。性谦率通美,不以高名自居。游诣故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主人未通,便坐问答。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青溪”焉。竟陵王子良亲往修谒。七年,表世祖为瓛立馆,以扬烈桥故主第给之,生徒皆贺。瓛曰:“室美为人灾,此华宇岂吾宅邪?幸可诏作讲堂,犹恐见害也。”未及徙居,遇病,子良遣从瓛学者刘绘、范缜将厨于瓛宅营斋
。及卒,门人受学者并吊服临送。时年五十六。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二十,有删改)
【注】
凤池:指中书省。
营斋:设斋食以供僧道,请僧道诵经祈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意欲以凤池相处,恨君资轻,可且就前除,少日当转国子博士,便即后授。
(2)性谦率通美,不以高名自居。游诣故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主人未通,便坐问答。
刘瓛字子珪,沛国相人。瓛初州辟祭酒主簿。宋大明四年,举秀才。除奉朝请,不就。少笃学,博通五经,聚徒教授,常有数十人。丹阳尹袁粲荐为秘书郎,不见用。除邵陵王郡主簿,安陆王国常侍,安成王抚军行参军,公事免。瓛素无宦情,自此不复仕。除车骑行参军,南彭城郡丞,尚书祠部郎,并不拜。袁粲诛,瓛微服往哭,并致赙助。
太祖践阼,召瓛入华林园谈语,谓瓛曰:“吾应天革命,物议以为何如?”瓛对曰:“陛下诫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矣”既出,帝顾谓司徒褚渊曰:“方直乃尔!学士故自过人。”敕瓛使数入,而瓛自非诏见,未尝到宫门。
上欲用瓛为中书郎,使吏部尚书何戢喻旨。戢谓瓛曰:“上意欲以凤池

瓛姿状纤小,儒学冠于当时,京师士子贵游莫不下席受业。性谦率通美,不以高名自居。游诣故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主人未通,便坐问答。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青溪”焉。竟陵王子良亲往修谒。七年,表世祖为瓛立馆,以扬烈桥故主第给之,生徒皆贺。瓛曰:“室美为人灾,此华宇岂吾宅邪?幸可诏作讲堂,犹恐见害也。”未及徙居,遇病,子良遣从瓛学者刘绘、范缜将厨于瓛宅营斋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二十,有删改)
【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诫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矣 |
B.陛下诫/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矣 |
C.陛下诫/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矣 |
D.陛下诫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矣 |
A.秀才:在南北朝时期指选拔官吏的科目,虽出自荐举,但也有策问。 |
B.微服:古代专指帝王为隐蔽身份而改穿平民便服,本文指穿着寒酸的衣服。 |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还有践阼、践极、践统等。 |
D.吏部:“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任免、考选、调动等事务。 |
A.刘瓛不慕名利,不想做官。仅在刘宋王朝时,他就拒绝了出任奉朝请、安成王抚军行参军、南彭城郡丞、尚书祠部郎等多个职务。 |
B.刘瓛很孝顺,甘于牺牲。为了奉养老母亲,他竟然违背了自己不愿因荣利出仕的初衷,担任彭城郡丞这个职务。 |
C.刘瓛学识渊博,博通五经。他聚集生徒传授学业时,常有几十人;出任会稽郡丞给晔讲解经书时,跟随他学习的学生更多了。 |
D.刘瓛识见过人,方正耿直。齐太祖当上皇帝后,召他到华林园谈话,向他问政,他直言进谏,深得齐太祖肯定和赞扬。 |
(1)上意欲以凤池相处,恨君资轻,可且就前除,少日当转国子博士,便即后授。
(2)性谦率通美,不以高名自居。游诣故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主人未通,便坐问答。